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新汽車創新戰略

  • 作者:編者:趙福全//劉宗巍//林富鵬|責編:孟陽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789741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14
人民幣:RMB 14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趙福全研究院·汽車產業戰略系列」的第九冊,集中展現了2023-2024年「趙福全研究院」欄目的五場高端對話,以及第31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的一場尖峰對話,記載了趙福全院長與付于武、朱江明、程鵬、安筱鵬和李克強五位汽車/互聯網行業的領導、企業家和技術專家就「新汽車創新戰略」開展的對話與探討,以及趙福全院長與付于武、尹同躍、張興海和王俊四位汽車行業的領導、企業家就「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開展的對話與探討。
    本書圍繞全面解析「新汽車」供應鏈創新、地圖賦能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發展的底層邏輯、整車企業技術創新生態建設、數字化賦能汽車產業發展的底層邏輯、融合創新決勝智能汽車未來和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六個話題,為「新汽車」創新勾勒出一幅完整的行動地圖,既回應了目前行業關切的問題,也預判了今後行業發展的趨勢,為汽車企業及相關企業開展「新汽車」創新提供了全方位的重要參考和借鑒。
    本書適合汽車行業及相關行業的企業管理人員、研究人員,以及有興趣深入了解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的人士閱讀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趙福全//劉宗巍//林富鵬|責編:孟陽

目錄
序一 有一種對話: 酒逢知己,不吐不快 付于武
序二 匯聚權威專家洞見,指引產業發展方向 富軍
前言
第一部分 高端對話
  一 對話付于武———全面解析「新汽車」供應鏈創新
    堅持創新使中國車企在產業轉型期佔據先機
    做強產業 做優企業 做精產品 做好生態
    中國車企未來發展重在堅持創新和提升效率
    中國汽車企業必須保持冷靜 認清差距
    做強中國汽車供應鏈需要內外協同 創新發展
    產業將走向整合,企業應建立命運共同體
    中國汽車「走出去」是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中國汽車「走出去」需要採取本土化的新模式
    建設生態 合作共贏已成為汽車企業的必然選擇
    全棧自研是偽命題,專業分工是基本規律
    政府在汽車產業轉型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不容低估
    加快破除地方保護,發揮全國統一大市場的中國優勢
    人才是第一資源,我們的人才工作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要尊重 信任 欣賞人才,要寬容失敗,企業家是第一責任人
  二 對話程鵬———地圖賦能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發展的底層邏輯
    中國有機會在智能電動汽車的新賽道上持續領先
    智能汽車可以參考智能手機的發展路徑
    汽車硬體仍然可以在產品差異化上發揮作用
    不僅僅是產品的數字化,更是企業全方位的數字化
    多主體協同需要整車企業轉變認識 發揮好龍頭作用
    中外車企都必須努力構建本土化的智能汽車新生態
    中國車企走出去應與當地夥伴深度合作 融合發展
    大模型有望讓機器智能真正接近於人
    發展智能駕駛需要企業保持戰略定力,落地重點場景
    「去地圖」沒有可行性,自動駕駛需要地圖賦能
    地圖生產的各個環節 整個鏈條都取得了巨大進步
    高精地圖的生產和更新是一項生態工程
    政府應該以「放」為主,推動地圖加快發展
    地圖將支撐未來智慧城市的規劃 建設和運行
    中外車企從中國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發展中獲得相同支撐
    高級輔助駕駛地圖已經逐步走向成熟
    高級別智能駕駛之路:從單車智能到車路協同
  三 對話朱江明———整車企業技術創新生態建設
    研發效率比團隊規模更重要
    進入汽車行業直面用戶差異和資金投入兩大挑戰
    以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來解決資金難題
    智能電動汽車為新車企提供了重大機遇
    汽車向電動化 智能化轉型是全球共同的趨勢
    競爭激烈是良性過程,新能源車企正逐漸向好
    整車企業在核心技術上不能有短板
    全域自研的核心是軟硬體一體化
    電子電氣架構 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是技術制高點
    規模有限的整車企業不宜自研晶元
    汽車產品將有多種操作系統長期並存
    以整車架構 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作為自研的核心技術

    全域自研也要有明確邊界和有效合作
    全方位施策以有效控制研發成本
    「新汽車」產品開發的領導者需要擁有更多 更大的權力
    依托全域自研和雲平台能力做好產品迭代升級
    反向合資是中外汽車企業的雙向奔赴
  四 對話安筱鵬———數字化賦能汽車產業發展的底層邏輯
    大模型是一次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
    通用人工智慧是威力堪比「核武器」的質變
    企業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工具 決策和組織三場革命
    人工智慧既可以賦能產品力,又可以賦能創造力
    基於大模型的專業模型將實現能力的質變躍升
    產業特點和市場規律決定大模型行業終將收斂
    基於大模型構建行業專業模型有多種不同方式
    大模型已由大語言模型向多模態融合大模型演進
    多主體協同的產業生態將支撐大模型得到更好應用
    數字化轉型的收益難以預期,但不轉型的風險無法承受
    數字化轉型事關企業戰略定位,是全局性的系統工程
    整個汽車產業體系的智能化步伐正在全方位加速
    數字化正在重新定義汽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車企應自行掌握演算法和數據,並利用好外部算力資源
    中國車企要通過構建並用好汽車產業生態來贏得優勢
    數字化轉型要解決全局優化需求與碎片化供給之間的矛盾
    人工智慧時代的人才必須具備創造力 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維
    未來人工智慧將會重新定義企業的組織及管理
  五 對話李克強———融合創新決勝智能汽車未來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得與失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之「熱」「亂」「難」的原因解析
    國家戰略引領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前提
    跨產業融合是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必由之路
    產品定義 核心應用軟體和系統集成決定未來汽車的「靈魂
    圍繞智能網聯汽車核心技術開展人才培養和基礎科研
    車企要為適應信息化道路而改變汽車設計
    車路協同的最大瓶頸在於各方尚未有效互動
    對車路協同的成本 通信 安全與效益存在認識誤區
    車路協同的推進策略:統一認識 共享數據 各司其職
    智能網聯汽車核心技術的主要類別及領域
    集合各方力量共同構建汽車行業的基礎大模型
    構建汽車行業基礎大模型分三步走: 融合 路徑 數據
    汽車操作系統應按照CC 架構定義併合理分工
    整車企業不宜自己做晶元,但應深度參與晶元開發
    地圖是智能網聯汽車不可或缺的支撐技術
    外資車企需要基於中國當地要素開發智能網聯汽車
    中國車企「新出海」必須努力在當地構建生態
    解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人才問題的企業與高校對策
  六 尖峰對話———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企業家精神是汽車產業持續發展進步的源動力
    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發展必須堅定不移
    中國車企出海要成為當地企業公民 賦能當地發展
    跨界融合共同定義新豪華的差異化特色
    高質量發展必須確保可持續並堅持合資合作

第二部分 論道車界
  一 「新汽車」創新總論
    01 汽車產業發展大勢
      中國汽車產業走出了特色創新發展路徑
      中國汽車產業必須保持電動化轉型的戰略定力
      汽車向電動化 智能化轉型是全球共同趨勢
      中國不會成為發展智能電動汽車的「孤島
      智能網聯汽車進入產業化的重要發展階段
      【院長心聲】
    02 「新汽車」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有望在新賽道上持續領先
      智能電動汽車為車企提供了重大機遇
      新能源車企虧損狀態正逐漸改變
      汽車產業呈現出「熱」「亂」「難」的情況
      智能輔助駕駛技術在重點場景中不斷取得新進展
      【院長心聲】
    03 「新汽車」核心技術及策略
      智能網聯汽車核心技術的主要類別及領域
      整車企業掌控核心技術的基本訴求
      汽車核心技術的制高點
      【院長心聲】
    04 「新汽車」創新的方向及路徑
      新時期汽車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
      中國汽車企業未來發展的兩個關鍵點
      未來汽車產品的三個特徵
      智能汽車與智能手機的發展路徑比較
      企業應做好全方位的數字化轉型
      汽車消費市場的兩極分化趨勢
      【院長心聲】
  二 數字化轉型
    01 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和價值
      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歷程及其革命性影響
      通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巨大影響和價值
      數字技術和數字化轉型的概念辨析
      數字化的定義及數字化轉型的本質
      人工智慧對產品和企業的雙重賦能
      【院長心聲】
    02 數字化轉型的難點
      企業必須實施數字化轉型的原因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難點分析
      「 軟體定義硬體」的深遠影響
      數字化轉型的基本矛盾
      數字化投入與收益的非線性關係
      【院長心聲】
    03 數字化對汽車產業的賦能
      汽車產業智能化發展的全方位加速
      數字化對車企核心競爭力的重新定義
      支撐智能汽車產業生態的核心要素
      中國車企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策略
      【院長心聲】

  三 「新汽車」關鍵技術
    01 大模型與專業模型
      基礎大模型和專業模型的關係
      未來大模型的演進路徑預測
      大模型名稱的由來及其發展方向
      大模型供需互動的生態特徵
      打造汽車行業的基礎大模型與專業類模型
      基於大模型構建專業類模型的四條路徑
      構建汽車行業基礎大模型的方法
      構建汽車行業基礎大模型的步驟
      大模型在汽車領域的應用案例
      大模型應用於汽車產品的主要障礙
      未來車端算力的發展前景預測
      【院長心聲】
    02 操作系統
      汽車操作系統的定義 架構和分工
      汽車操作系統的分類
      汽車操作系統的開發現狀及特點
      汽車操作系統的發展前景預測
      【院長心聲】
    03 晶元
      企業自研晶元的投入規模
      中國汽車晶元產業的發展現狀
      整車企業在晶元上的投入策略
      【院長心聲】
    04 高精地圖
      地圖對智能網聯汽車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去地圖」在智能駕駛中沒有可行性
      地圖生產的整個鏈條都取得了巨大進步
      高精地圖的生產和更新是一項生態工程
      地圖安全問題有相應解決辦法
      政府應以「放」為主推動地圖加快發展
      地圖將支撐未來智慧城市的規劃 建設和運行
      【院長心聲】
  四 「新汽車」創新戰略
    01 融合共創
      智能網聯汽車的落地需要各參與方有效協同
      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必須形成三個關鍵「閉環
      國家戰略引領是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前提
      跨產業融合是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必由之路
      企業協同共創是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保障
      產業亟需技術就是人才培養和基礎科研的方向
      汽車企業應對人才缺口問題需做好三方面工作
      高校應加快推進汽車人才培育體系改革
      【院長心聲】
    02 車路協同
      車路協同的由來
      車路協同的本質
      車路協同的最大瓶頸
      對車路協同的認識誤區

      車路協同的推進策略
      通向自動駕駛之路
      【院長心聲】
  五 國家與產業戰略
    01 國家戰略
      政府在汽車產業轉型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發揮全國統一大市場的中國優勢
      【院長心聲】
    02 產業戰略
      「缺芯」「貴電」「少魂」背後的供應鏈問題
      做強中國汽車供應鏈的內外協同創新策略
      汽車產業專業分工的基本規律
      整供汽車企業的命運共同體
      整車企業在多主體協同中的龍頭作用
      【院長心聲】
  六 企業創新發展
    01 企業家精神
      汽車企業家的基本特徵
      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內核
      汽車企業家的使命擔當和戰略定力
      汽車企業家的自我認知和實踐方向
      【院長心聲】
    02 戰略選擇
      未來汽車的「靈魂」源於三方面的能力
      合作共贏成為汽車企業的必然選擇
      破除「內卷」必須依靠創新
      【院長心聲】
    03 產品策略
      個性化和智能化並不矛盾
      新豪華的差異化特色
      產品OTA 迭代升級的策略
      產品開發領導者應被賦予更大權責
      【院長心聲】
    04 國際發展
      國際化是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中外車企合資合作的20時代已經到來
      中國車企出海發展必須採取新策略
      借鑒當年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經驗
      中國車企應與當地夥伴深度合作和共贏
      中國車企「新出海」應在當地構建生態
      中外車企都需要構建及融入本土化的汽車產業生態
      中外車企均可從中國智能基礎設施中獲得支撐
      外資車企需要基於中國當地要素開發智能網聯汽車
      國外車企在中國市場要更多倚重中國團隊
      【院長心聲】
    05 人才工程
      做好人才工作的三個要點
      人工智慧時代人才需要具備的能力
      人工智慧對企業組織及管理的巨大影響
      【院長心聲】

附錄 嘉賓簡介
  一 蓋斯特咨詢 主持嘉賓及本書作者
    01 蓋斯特咨詢
    02 主持嘉賓及本書作者
  二 2023—2024年「趙福全研究院」欄目嘉賓簡介
    01 付于武
    02 程鵬
    03 朱江明
    04 安筱鵬
    05 李克強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