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演化視角下新質生產力的解構與賦能(以河南為例)

  • 作者:李新寧|責編:陸燁
  • 出版社:上海交大
  • ISBN:9787313331540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6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聚焦河南省新質生產力動態演進,直擊產業升級中創新資源稀缺、載體支撐薄弱、人才供需失衡等七大關鍵瓶頸,以「技術創新-要素配置-產業發展-鏈式賦能」四維框架揭示其生成躍升機制:技術創新上明確以數字科技為核心、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融合智能化、綠色化與人本價值;要素演化方面提出「初級→中級→高級」進階路徑,構建契合國情的要素積累模式;產業發展領域深度剖析智能製造產業,點明五大環節、層級與維度協同是新質生產力核心。
    本書兼顧學術深度與實踐價值,適用於區域經濟學者、產業創新管理者、政府決策人員、企業戰略規劃者等,也為關注新舊動能轉換的各界人士,提供研究視角與實踐指引。

作者介紹
李新寧|責編:陸燁
    李新寧,男,博士,南陽理工學院范蠡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區域創新、創新政策及產業經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河南省決策研究招標課題等省級項目5項,發表論文20余篇,獲得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

目錄
第一章  概論
  一、選題背景與問題提出
  二、研究目的與分析意義
  三、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四、文獻綜述與理論基礎
  五、選用方法與主要創新
第二章  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技術演化解構
  一、技術範式演化
  二、生產力範式演化
  三、新質生產力內在機制
  四、新質生產力系統變革
第三章  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要素演化解構
  一、生產力解構的要素配置演化框架
  二、生產力發展的高級要素驅動機制
  三、生產力要素配置的產業轉移案例
  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要素配置邏輯
第四章  新質生產力的產業演化解構
  一、智能製造產業新質生產力運作的系統本源
  二、智能製造產業新質生產力形成的多重邏輯
  三、智能製造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態閉環
  四、智能製造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問題診斷
  五、智能製造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提升路徑
第五章  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鏈式融合邏輯
  一、鏈式融合的主體結構
  二、四鏈融合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邏輯
  三、鏈式融合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實踐
  四、四鏈融合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困境
  五、鏈式融合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路徑
第六章  河南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現實基礎
  一、科技創新投入逐步增加,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奠定基礎
  二、創新運行體系逐步順暢,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條件
  三、科技創新產出不斷湧現,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動能
  四、創新生態系統加速優化,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支撐
第七章  河南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短板分析
  一、創新資源缺乏,新質生產力發展底蘊不深
  二、創新載體薄弱,新質生產力發展通道不暢
  三、創新人才短缺,新質生產力發展起點不高
  四、創新體系不全,新質生產力發展活力不足
  五、集群發展較弱,新質生產力發展基礎不厚
  六、數智賦能不佳,新質生產力發展動力不強
  七、科技金融不活,新質生產力發展潛力不夠
第八章  河南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創新規劃設計,發揮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引導
  二、完善創新創業生態,塑造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動力系統
  三、強化人才支撐體系,壯大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人才隊伍
  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打通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運作通道
  五、推動監管沙盒運作,激發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動力活力
  六、深化開放創新聯動,汲取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全球力量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