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企業架構決策(戰略框架與實施指南)

  • 作者:(美)塔努斯里·麥凱布|責編:王春華|譯者:茹炳晟//姚凌雲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789697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88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聚焦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時代的企業架構,探討其在組織中有效實施的路徑。作者指出,企業架構需融合業務戰略、流程與技術,以避免孤島化、混亂及技術債務等問題。書中明確其目標讀者為參與軟體產品交付的各類人員,包括架構師、工程師、產品經理等。書中圍繞戰略目標展開,涵蓋共享協同、嵌入式和可訪問性、賦能與執行、前瞻性與響應性等方面,還提出四條高效企業架構的簡明宣言原則。此外,介紹了評估框架與決策制定框架,助力組織評估現狀、制定戰略,以實現更優、更快、更經濟地交付技術解決方案,提升組織效率與創新能力。

作者介紹
(美)塔努斯里·麥凱布|責編:王春華|譯者:茹炳晟//姚凌雲
    塔努斯里·麥凱布是一位傑出工程師,目前在CVS Health領導公有雲戰略。她曾在Capital One擔任執行傑出工程師,領導企業架構戰略。

目錄
前言
第1章  企業架構的關鍵概念
  1.1  為什麼需要企業架構
    1.1.1  避免孤島化
    1.1.2  避免混亂
    1.1.3  避免技術債務
    1.1.4  總結效益
  1.2  什麼是企業架構實踐
    1.2.1  願景
    1.2.2  使命
    1.2.3  企業架構的職能是什麼
    1.2.4  企業架構戰略
    1.2.5  企業架構賦能
    1.2.6  企業架構監督
  1.3  什麼是典型的架構角色
    1.3.1  企業架構師角色
    1.3.2  解決方案架構師角色
    1.3.3  應用架構師角色
    1.3.4  比較典型的架構師角色
    1.3.5  特定功能
  1.4  組織模型
    1.4.1  集中式架構
    1.4.2  聯邦式架構
    1.4.3  混合架構
  1.5  典型的架構交付物有哪些
    1.5.1  架構決策交付物
    1.5.2  架構模式交付物
    1.5.3  能力目標架構交付物
    1.5.4  應用目標架構交付物
  1.6  什麼是架構決策
    1.6.1  概述
    1.6.2  示例模板
  1.7  總結
第2章  關鍵戰略目標
  2.1  概述
  2.2  共享協同OKR
  2.3  創建共享協同的原則
    2.3.1  有異議但服從
    2.3.2  命令與控制
    2.3.3  共識驅動和尋求共識
  2.4  嵌入式且可訪問的OKR
  2.5  什麼是架構信息
    2.5.1  架構原則
    2.5.2  架構標準
    2.5.3  架構框架
    2.5.4  架構最佳實踐
    2.5.5  架構圖
    2.5.6  架構度量
    2.5.7  架構信息驅動架構決策
  2.6  賦能和執行OKR

    2.6.1  架構標準的關鍵績效指標
    2.6.2  賦能原則
    2.6.3  執行原則
  2.7  前瞻性和響應性OKR
  2.8  總結
第3章  共享協同
  3.1  與誰達成一致
    3.1.1  什麼是利益相關者
    3.1.2  什麼是利益相關者參與
    3.1.3  如何擴展利益相關者參與
    3.1.4  「明確參與者」如何與有效企業架構戰略相關聯
  3.2  就「為什麼」達成一致
    3.2.1  推銷「為什麼」
    3.2.2  達成優先順序共識
    3.2.3  「就原因達成共識」如何與有效企業架構戰略相關聯
  3.3  就決策達成共識
    3.3.1  考慮不同觀點
    3.3.2  在對話中培養建設性衝突
    3.3.3  解決積極衝突
    3.3.4  通過一致獲得承諾
    3.3.5  「達成決策共識」如何與有效企業架構戰略相關聯
  3.4  案例研究
    3.4.1  執行命令
    3.4.2  重新審視
    3.4.3  孤島
    3.4.4  無休止的爭論
  3.5  總結
第4章  嵌入式和可訪問性
  4.1  嵌入式和可訪問架構中的知識管理
    4.1.1  知識管理的目標是什麼
    4.1.2  什麼是知識管理生命周期
    4.1.3  與架構信息相關的知識類型有哪些
    4.1.4  知識管理的益處總結
  4.2  嵌入式和可訪問架構中的UI/UX設計
    4.2.1  什麼是UI和UX設計
    4.2.2  UI和UX的好處總結
  4.3  知識管理和UI/UX原則
    4.3.1  創建:倡導知識共享
    4.3.2  審批:集體智慧優於個人
    4.3.3  分發:及時
    4.3.4  分發:透明易尋
    4.3.5  分發:單一事實來源
    4.3.6  消費:簡單且愉悅
    4.3.7  消費:標記或修復
    4.3.8  消費:度量以改進
  4.4  嵌入式和可訪問架構信息框架
    4.4.1  定義
    4.4.2  執行
    4.4.3  挑戰
  4.5  案例研究

    4.5.1  新的企業架構標準
    4.5.2  最佳實踐
    4.5.3  靜態製品
  4.6  總結
第5章  賦能與執行
  5.1  什麼是企業架構標準
    5.1.1  穩定性非功能需求
    5.1.2  發布非功能需求
    5.1.3  運營效率非功能需求
    5.1.4  互操作性非功能需求
    5.1.5  安全性非功能需求
    5.1.6  非功能需求總結
    5.1.7  架構技術標準
    5.1.8  架構元模型標準
  5.2  何時應該聲明標準
  5.3  什麼是賦能
    5.3.1  賦能機制的原則
    5.3.2  賦能框架
  5.4  執行的定義
    5.4.1  執行機制的指導原則
    5.4.2  執行框架的構建
  5.5  案例研究
    5.5.1  完全自由
    5.5.2  窒息
    5.5.3  報告者
  5.6  總結
第6章  前瞻性與響應性
  6.1  戰略思維原則
    6.1.1  理解正確的問題
    6.1.2  啟動創新
    6.1.3  成為變革推動者
  6.2  4C框架
    6.2.1  好奇心
    6.2.2  挑戰
    6.2.3  可信度
    6.2.4  溝通
  6.3  案例研究
    6.3.1  雲遷移
    6.3.2  人工智慧的拐點
    6.3.3  戰術負擔
  6.4  總結
第7章  高效企業架構的簡明宣言
第8章  上下文理解優於孤立決策
  8.1  架構域模型
    8.1.1  什麼是能力
    8.1.2  能力如何適配架構領域模型
    8.1.3  定義架構領域模型的考慮因素
  8.2  其他上下文輸入
  8.3  案例研究
    8.3.1  孤立的架構師

    8.3.2  敏銳的架構師
  8.4  總結
第9章  切實可行的方向優於過時的文檔
  9.1  實驗的重要性
  9.2  文檔標準
  9.3  文檔即代碼
  9.4  案例研究
    9.4.1  考古式架構師
    9.4.2  雄心勃勃的架構師
  9.5  總結
第10章  引導行為優於執行標準
  10.1  引導期望行為
    10.1.1  條件反射行為
    10.1.2  洞悉動機
    10.1.3  結合運用條件反射和動機
  10.2  案例研究
    10.2.1  行政型架構師
    10.2.2  外交型架構師
  10.3  總結
第11章  進化優於框架
  11.1  進化趨勢
    11.1.1  從理論到數據
    11.1.2  從局外人到局內人
    11.1.3  從阻礙者到賦能者
  11.2  案例研究
    11.2.1  固執的架構師
    11.2.2  大膽的架構師
  11.3  總結
第12章  評估框架
  12.1  進行企業架構評估
    12.1.1  定義業務成果
    12.1.2  識別能力
    12.1.3  繪製能力差距圖
  12.2  總結
第13章  定義企業架構戰略的框架
  13.1  定義企業架構戰略
    13.1.1  將企業架構情境化
    13.1.2  持續改進
    13.1.3  激發熱情
  13.2  總結
第14章  架構決策制定
  14.1  為架構決策制定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