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科學種糧數字圖解一本通/現代農業職業技能提升數字圖解叢書

  • 作者:編者:潘永聖//趙艷嶺|責編:沈燕燕//嚴琪|總主編:潘永聖//王龍俊//顏志明
  • 出版社:江蘇科技
  • ISBN:9787571348427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2
人民幣:RMB 6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水稻、小麥、玉米、甘薯是我國種植面積廣、產量高的重要糧食作物,但由於近年來不同作物品種的快速湧現以及輕簡化的栽培生產方式,導致作物生產中出現了很多諸如大播量、大肥量等不科學的栽培方式,同時,由於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作物栽培仍然以傳統經驗為主,對作物生產的專業知識較弱,因此,如何科學種糧,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降低農作物生產對資源和環境的破壞,提高糧食作物生產效率已成為當前糧食作物生產的重點。本書圍繞這四類糧食作物,以圖文+視頻+音頻的方式,創新「圖標化」「數字化」表達了作物栽培管理措施,利於農業從業者精確看苗診斷和精準生產管理,為四種大田作物的科學種植提供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潘永聖//趙艷嶺|責編:沈燕燕//嚴琪|總主編:潘永聖//王龍俊//顏志明

目錄
水稻篇
  第一章  水稻優質高產高效生產
    一、水稻概述
    (一)起源與傳播
    (二)分佈與分類
    (三)品種與技術
    二、水稻的一生
    (一)水稻的生育時期
    (二)水稻的生育階段
    三、水稻生長發育規律
    (一)水稻「三性」
    (二)器官建成
    (三)肥料吸收規律
    (四)水分吸收規律
    (五)高產群體形成規律
    (六)品質形成規律
    四、水稻高產優質管理技術措施
    (一)種植方式
    (二)播前準備
    (三)培育壯秧
    (四)高質移栽
    (五)肥料運籌
    (六)精準灌溉
    (七)看苗診斷
    (八)綠色防控
    (九)適期收穫
    五、稻穀倉儲與加工
    (一)稻穀倉儲
    (二)稻米加工與消費
    六、新型技術模式簡介
    (一)水稻機插緩混肥輕簡高效施肥栽培技術
    (二)「稻田+」綜合種養模式
小麥篇
  第二章  小麥優質高產高效生產
    一、小麥概述
    (一)起源與傳播
    (二)小麥生產概況
    二、小麥的一生
    (一)小麥的生育時期
    (二)小麥的生長階段
    三、小麥生長發育規律
    (一)階段發育特性
    (二)器官建成
    (三)肥料吸收規律
    (四)水分吸收規律
    (五)產量形成規律
    (六)品質形成規律
    四、小麥高產優質高效生產管理措施
    (一)播種出苗階段管理
    (二)冬前苗期管理

    (三)春季高效管理
    (四)抽穗至成熟階段管理
    (五)看苗診斷
    五、小麥倉儲與加工
    (一)小麥倉儲
    (二)小麥貿易與物流
    (三)小麥消費利用
    (四)小麥加工
    (五)小麥食品加工
    六、新型技術模式簡介
    (一)長江中下游地區稻茬小麥機播壯苗肥葯雙控栽培技術
    (二)小麥綠色化控防倒技術
    (三)優質小麥全環節高質高效生產技術
玉米篇
  第三章  玉米優質高產高效生產
    一、玉米概述
    (一)起源與傳播
    (二)分佈與分類
    二、玉米的一生
    (一)苗期階段
    (二)穗期階段
    (三)花粒期階段
    三、玉米生長發育規律
    (一)器官建成與環境條件
    (二)玉米群體質量指標
    (三)肥水吸收規律
    (四)產量形成規律
    (五)品質形成規律
    四、玉米高產優質管理技術措施
    (一)整地播種
    (二)品種選擇
    (三)合理密植
    (四)田間管理  (以夏玉米為例)
    (五)水肥運籌
    (六)看苗診斷
    (七)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八)防災減災
    (九)適期收穫
    五、玉米倉儲和加工
    (一)倉儲
    (二)物流
    (三)加工
    (四)利用
    六、新型技術模式簡介
    (一)玉米輪作與間套複種
    (二)特用玉米生產
甘薯篇
  第四章  甘薯優質高產高效生產
    一、甘薯概述
    (一)起源與傳播

    (二)甘薯生產概況
    二、甘薯的一生
    (一)甘薯的生育時期
    (二)甘薯的生育階段
    三、甘薯生長發育規律
    (一)器官建成
    (二)肥料吸收規律
    (三)水分吸收規律
    (四)產量形成規律
    四、甘薯高產優質高效生產管理措施
    (一)育苗階段管理
    (二)髮根緩苗階段管理
    (三)分枝結薯階段管理
    (四)薯塊盛長期田間管理
    (五)合理收穫
    五、甘薯倉儲與加工
    (一)甘薯倉儲
    (二)甘薯物流
    (三)甘薯加工
    六、新型技術模式簡介
    (一)優質食用甘薯一年兩季綠色高效生產技術
    (二)優質草莓—甘薯輪作高效協同模式
主要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