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研究了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創建及1949—196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艱辛歷程、取得的偉大成就及經驗與啟示。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歷史接力的最初開端。
作者介紹
方海興|責編:宮京蕾
方海興,男,陝西橫山人,法學博士,陝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共黨史的教學與研究,已在《中共黨史研究》《史林》《黨的文獻》《黨史研究與教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
目錄
第一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農村建設思想與實踐
第一節 晚清的興農運動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鄉村建設運動
一 晏陽初和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在定縣等地的鄉村建設實驗
二 梁漱溟和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在鄒平、菏澤等地的鄉村建設實驗
三 盧作孚在重慶北碚的鄉村現代化建設實驗
四 高陽和江蘇省立教育學院的無錫實驗
五 黃炎培和中華職業教育社的徐公橋實驗
六 陶行知的曉庄實驗
七 中國國民黨主持的鄉村改進實驗
第三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農村建設思想與實踐
一 中國共產黨早期對中國農村建設問題的認識與探索
二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農村建設
第二章 中國農村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第一節 民主革命勝利前夕中國共產黨對改造個體農業的設想
第二節 土地改革后中國農村出現的新情況
第三節 中國農村社會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第三章 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初步展開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恢復與發展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
一 保護與促進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
二 組織開展群眾性的農業生產技術改進工作
三 在農村組織開展愛國豐產運動
四 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
五 組織開展城鄉物資交流
第二節 中共中央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初步規劃
一 《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和《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規劃
二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規劃
第三節 農業合作化完成之際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開展
一 掀起農村生產生活各項事業建設的熱潮
二 農村文化教育事業的建設
三 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建設
四 整頓與鞏固農業生產合作社
第四章 農業「大躍進」時期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一節 農業「大躍進」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多方舉措
一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與農業「大躍進」的興起
二 農業「大躍進」期間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二節 人民公社成為當時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具體目標和組織形式
一 毛澤東早年的「新村主義」理想和「人民公社」的設計
二 人民公社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載體
第三節 農村嚴重困難局面的出現
第五章 國民經濟調整時期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一節 調整農村人民公社體制向現實回歸
一 農村人民公社體制的初步調整
二 國民經濟調整時期的農村人民公社體制調整
第二節 在戰勝嚴重困難中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 充實農業生產勞動力
二 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以促進農業生產發展
三 調整農產品徵購政策降低農業稅率以減輕農民負擔
四 進一步動員各行各業支援農村建設
五 繼續推進農村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項事業的建設
第三節 逐步發展起來的「左」傾錯誤衝擊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 黨內農村政策上「左」傾錯誤的再度發展
二 農村「四清」運動的開展
三 農業學大寨運動的初步開展
結語:1949—1966年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歷史成就、經驗教訓與現實啟示
一 1949—1966年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歷史成就
二 1949—1966年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三 1949—1966年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實啟示
參考文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