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質量管理控制計劃實用指南/汽車行業質量管理實用指南系列

  • 作者:編者:王麗春|責編:母雲紅//鞏高鑠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785361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64
人民幣:RMB 6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質量管理控制計劃實用指南》基於2024年發布的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和控制計劃(CP)兩本手冊,結合IATF 16949的要求,並融入作者多年工作經驗編寫而成。本書首先介紹了控制計劃和控制理論基本知識,總結了行業對控制計劃的要求,講述了控制計劃和其他質量管理工具的關係,總結了控制迴路、控制階段和各種控制方法,闡述了各生產階段和控制計劃的關係;接著用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方式深入淺出地詳細介紹了控制計劃創建和更新的步驟;最後講解了特定情境下控制計劃的處理和控制計劃的良好實踐。
    本書編寫的目的是幫助讀者理解內外部對控制計劃的最新要求,學習最佳實踐,使讀者能夠制訂一份完美的控制計劃,以滿足質量體系要求、內外部顧客要求,以及質量策劃和控制要求。本書適合汽車行業以及其他行業從事質量、設計、工藝、生產、物流、服務等工作及對質量管理感興趣的各類人士閱讀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王麗春|責編:母雲紅//鞏高鑠

目錄
前言
第1章  認識控制計劃
  1.1  控制計劃概述
    1.1.1  控制計劃的定義
    1.1.2  控制計劃的作用
    1.1.3  控制計劃的歷史
    1.1.4  控制計劃的邏輯
    1.1.5  控制計劃的類型
  1.2  控制計劃和其他工具
    1.2.1  控制計劃和過程流程圖
    1.2.2  控制計劃和試驗設計
    1.2.3  控制計劃和FMEA
第2章  認識控制理論
  2.1  認識生產階段
    2.1.1  生產之前
    2.1.2  生產之中
    2.1.3  生產之後
    2.1.4  後續生產
    2.1.5  長期生產
  2.2  認識控制方法
    2.2.1  防錯
    2.2.2  全數檢測
    2.2.3  抽樣檢測
    2.2.4  統計過程式控制制
    2.2.5  記錄
第3章  行業對控制計劃的要求
  3.1  IATF 16949的要求
    3.1.1  創建和批准
    3.1.2  必要的內容
    3.1.3  應用場景
    3.1.4  監視和審核
    3.1.5  更新和升級
  3.2  VDA6.3的要求
    3.2.1  創建的時機
    3.2.2  必要的內容
    3.2.3  更新和升級
  3.3  《控制計劃參考手冊》的要求
    3.3.1  文件和評審
    3.3.2  特性管理
    3.3.3  特定內容要求
    3.3.4  防錯和目視檢查驗證
第4章  制訂控制計劃
  4.1  策劃和準備
    4.1.1  建設團隊
    4.1.2  收集資料
    4.1.3  收集教訓
    4.1.4  填寫表頭
    4.1.5  控制計劃策劃和準備案例
  4.2  確定過程和順序
    4.2.1  準備流程圖

    4.2.2  定義過程
    4.2.3  確定製造資源
    4.2.4  保證初始能力
    4.2.5  填寫表格
    4.2.6  確定過程和順序案例
  4.3  識別控制對象
    4.3.1  識別產品特性
    4.3.2  識別過程特性
    4.3.3  識別特殊特性
    4.3.4  填寫表格
    4.3.5  識別控制對象案例
  4.4  計劃控制方法
    4.4.1  確定規範/公差
    4.4.2  計劃評價/測量技術
    4.4.3  計劃樣本容量
    4.4.4  計劃抽樣頻次
    4.4.5  總結控制方法
    4.4.6  驗證防錯和檢測
    4.4.7  填寫表格
    4.4.8  計劃控制方法案例
  4.5  計劃反應措施
    4.5.1  計劃對產品的反應措施
    4.5.2  計劃對過程的反應措施
    4.5.3  定義責任人
    4.5.4  填寫表格
    4.5.5  計劃反應措施案例
  4.6  結果文件化
    4.6.1  形成控制計劃文件
    4.6.2  定義執行文件
    4.6.3  現場評審
    4.6.4  結果文件化案例
第5章  更新控制計劃
  5.1  更新時機
    5.1.1  出現新情況
    5.1.2  發生變化
    5.1.3  問題解決
    5.1.4  定期評審
  5.2  更新方法
    5.2.1  過程流程圖更新
    5.2.2  PFMEA更新
    5.2.3  控制計劃更新
    5.2.4  作業指導書更新
    5.2.5  維護指導書更新
    5.2.6  實際執行的更新
    5.2.7  更新控制計劃案例
第6章  特定情景下的控制計劃
  6.1  作業準備的驗證
    6.1.1  驗證的時機
    6.1.2  驗證的方法
    6.1.3  驗證在控制計劃中的體現

  6.2  返工和返修控制
    6.2.1  返工和返修的定義
    6.2.2  返工和返修的控制
    6.2.3  返工和返修在控制計劃中的體現
  6.3  臨時變更控制
    6.3.1  臨時變更的原因
    6.3.2  臨時變更的控制要求
    6.3.3  臨時變更在控制計劃中的體現
  6.4  全尺寸檢驗和功能試驗
    6.4.1  重複驗證的意義
    6.4.2  全尺寸檢驗和功能試驗在控制計劃中的體現
  6.5  防錯確認控制
    6.5.1  防錯及確認的目的
    6.5.2  防錯確認的方法
    6.5.3  防錯確認在控制計劃中的體現
  6.6  增值過程的控制計劃
    6.6.1  增值過程的定義
    6.6.2  增值過程的控制
    6.6.3  增值過程在控制計劃中的體現
  6.7  檢測過程的控制計劃
    6.7.1  檢測過程的定義
    6.7.2  檢測過程的控制
    6.7.3  檢測過程在控制計劃中的體現
  6.8  運輸過程的控制計劃
    6.8.1  運輸過程的定義
    6.8.2  運輸過程的控制
    6.8.3  運輸過程在控制計劃中的體現
  6.9  存儲過程的控制計劃
    6.9.1  存儲過程的定義
    6.9.2  存儲過程的控制
    6.9.3  存儲過程在控制計劃中的體現
第7章  控制計劃的良好實踐
  7.1  創建和更新
    7.1.1  控制計劃標準語言
    7.1.2  通用過程和特定產品
  7.2  持續改進
    7.2.1  控制計劃檢查表
    7.2.2  逆向控制計劃
  7.3  十四個數字掌握控制計劃
    7.3.1  三種控制計劃
    7.3.2  一種控制模型
    7.3.3  四種過程
    7.3.4  四種生產階段
    7.3.5  兩種控制對象
    7.3.6  兩種規範/公差
    7.3.7  兩種設備工裝
    7.3.8  兩種評價/測量技術
    7.3.9  兩種確認或驗證
    7.3.10  兩種質量檢測
    7.3.11  四種控制方法

    7.3.12  兩種反應措施
    7.3.13  四種更新時機
    7.3.14  四種關聯的控制文件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