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內蒙古農村牧區社會經濟發展調研報告(2025文化卷)/內蒙古大學百村社會調查行動計劃系列叢書

  • 作者:編者:阿拉坦寶力格//楊常寶//趙艷麗|責編:任愛清
  • 出版社:經濟管理
  • ISBN:9787524302179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32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由十三章組成,涵蓋了奈曼王府木雕圖案調研報告、蒙古族四胡音樂的傳承與保護路徑調研報告、非物質文化遺產小米助力鄉村振興研究報告、鄂溫克族太陽花手工藝品傳承發展調研報告、非遺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時代價值與路徑調研報告、中華民族共同體視域下東北滿族聚居區的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調研報告、蒙漢雜居地區漢族牧民飲食文化變遷、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調研報告、民族互嵌型社區交往交流交融現狀調研報告等調研報告。本書每篇調研報告均詳細分析了內蒙古農村牧區文化傳承保護領域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內蒙古文化建設提供資料支撐。

作者介紹
編者:阿拉坦寶力格//楊常寶//趙艷麗|責編:任愛清

目錄
第一章  象徵人類學視角下的奈曼王府木雕圖案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田野點概述
  三、奈曼王府木雕圖案基本概況
    (一)奈曼王府木雕圖案分類
    (二)奈曼王府木雕圖案具體應用
    (三)奈曼王府木雕圖案象徵意義
  四、奈曼王府木雕圖案社會意義
    (一)體現官僚體系階層表述
    (二)社會功能的轉變
    (三)體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四)體現不同群體的認同
  五、結論
  附錄
第二章  蒙古族四胡音樂的傳承與保護路徑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科右中旗蒙古族四胡音樂的歷史沿革與傳播環境
    (一)科右中旗蒙古族四胡音樂歷史沿革
    (二)科右中旗蒙古族四胡音樂傳播環境
  三、文化認同視角下科右中旗四胡傳承人的集體記憶建構
    (一)時間維度
    (二)空間維度
    (三)情感維度
  四、科右中旗四胡傳承影響因素
    (一)促進因素
    (二)制約因素
  五、文化認同視角下傳承與保護科右中旗蒙古族四胡音樂的路徑
  附錄
第三章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敖漢小米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敖漢旗的地理位置和社會環境
    (一)地形地貌
    (二)土壤水文
    (三)氣候
  三、敖漢旗小米農業產業現狀
    (一)敖漢旗農業產業基礎條件
    (二)敖漢旗小米產業發展現狀
    (三)敖漢旗小米的文化價值和小米的營養價值
  四、敖漢旗旱作農業文化遺產轉換路徑與可持續發展成效與困境
    (一)敖漢旗小米產品品牌設計
    (二)集中土地,現代與傳統相結合拓展敖漢旗小米種植
    (三)集中多方資源,打造敖漢旗小米產業振興鄉村
    (四)逐步制定和規範小米產業的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
    (五)敖漢小米助力鄉村脫貧,小米及衍生產品產業持續壯大
    (六)樹立品牌戰略,建立品牌運營機制
    (七)強化產品技術的生產性保護,注重整體性保護,營造適宜的生態環境
    (八)敖漢旗小米產業發展困境
  五、敖漢旗農業文化遺產轉換促進鄉村振興的對策和建議
    (一)強化敖漢小米與草原絲綢之路的整體性協同發展,推進非遺與文旅資源的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二)完善傳承機制,增強傳承活力

    (三)健全政策法規保障,加大政策保護和資金扶持力度
    (四)強化敖漢旗小米產業保護傳承與鄉村振興的學術研究
    (五)堅持創新發展,造福廣大民眾
  六、總結
第四章  鄂溫克族太陽花手工藝品傳承發展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太陽花手工藝品簡介
    (一)太陽花手工藝品的起源
    (二)太陽花手工藝品的原材料及製作步驟
    (三)太陽花手工藝品的文化場域
  三、相關概況以及田野點概況
    (一)鄂溫克族概況
    (二)田野點概況
  四、太陽花手工藝品的傳承現狀
    (一)太陽花手工藝品行業經營者的年輕化
    (二)婦女對於太陽花手工藝品的傳承作用
  五、太陽花手工藝品的發展現狀
    (一)太陽花手工藝品與相關機構的保護政策
    (二)太陽花手工藝品售賣市場的擴大
    (三)太陽花手工藝品的創新性發展
  六、太陽花手工藝品傳承發展中的困境
    (一)文化衝擊導致的工業化問題
    (二)傳承人儲備問題
    (三)太陽花行業的內卷化
  七、結語
  附錄
第五章  非遺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時代價值與路徑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新時代非遺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關係
    (一)漫瀚調增進文化認同,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文化支撐
    (二)漫瀚調促進民族團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穩固的思想根基
    (三)漫瀚調促進集體身份的建構,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心理基礎
  三、新時代非遺的價值體現
    (一)非遺是國家認同的重要支點
    (二)非遺是實現共同富裕、經濟發展的實踐指引
    (三)非遺的傳承和發展是實現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必要條件
    (四)非遺為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提供思想基質
  四、新時代非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路徑
    (一)加強非遺的保護性政策和法律保障
    (二)多樣化非遺的傳承形式
    (三)加強非遺的國際推廣與中華文化的全球影響
    (四)結合現代技術推動非遺創新發展
  五、結語
第六章  「北部邊疆文化」品牌打造視野下的奶食文化傳承發展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調查過程與方法
    (一)基本情況
    (二)調研過程
    (三)調研方法
  三、奶食文化歷史與現狀

    (一)奶食品歷史
    (二)現代奶食品
  四、奶食文化的創新發展
    (一)店鋪在經營方面的創新
    (二)店鋪在產品製作及種類上的創新
    (三)店鋪在銷售方面的創新
  五、奶食文化與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奶食品店鋪作為多民族社會交往空間
    (二)奶食品店鋪作為文化交流傳播的平台
    (三)奶食品店鋪作為多語言文字交流空間
  六、奶食品行業現有的困境
    (一)供貨來源
    (二)銷售途徑
    (三)店鋪定位
    (四)運輸問題
  七、結語
第七章  內蒙古牧區「壓歲錢」意義變遷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罕達罕嘎查概況
  三、「壓歲錢」的發展歷程
  四、「壓歲錢」傳統象徵意義及變化
    (一)變遷的背景與動因
    (二)變遷的影響
  五、回歸「壓歲錢」原本的象徵意義
    (一)減少金額
    (二)注重物品
    (三)重視「精神壓歲」
  六、結論
第八章  蒙漢雜居地區漢族牧民飲食文化變遷
  一、引言
  二、歷史背景以及情況概述
  三、飲食文化變遷歷程
    (一)食材選擇的變化
    (二)烹飪方法的創新
    (三)節日飲食的改變
  四、影響因素分析
    (一)地理環境
    (二)生活方式
    (三)人口流動
  五、結論
  附錄
第九章  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文獻綜述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文獻
    (二)傳統手工藝相關文獻
    (三)地方性知識相關文獻
  三、研究地概況
  四、麵塑手工藝保護歷程
    (一)麵塑製品展覽

    (二)麵塑技能培訓
    (三)麵塑走進課堂
  五、麵塑手工藝創新發展
    (一)打造非遺文化旅遊區
    (二)建設東達山研學基地
    (三)促進麵塑項目同民營企業合作
  六、結語
  附錄
第十章  牧民對故土情感的動物化表達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牧民對故土情感的動物化表達
  三、阿巴嘎旗與阿巴嘎黑馬的文化意義
    (一)情感寄托
    (二)文化傳承
    (三)社會活動
  四、馬奶產業化與經濟發展
    (一)直接經濟影響
    (二)間接經濟影響
  五、結論
  附錄
第十一章  飲食文化與民族互嵌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飲食、邊界與認同
    (一)糕點種類和製作方法
    (二)日常飲食習俗
  三、飲食、共餐與社交
  四、飲食、變遷與市場
  五、結語
第十二章  民族鄉旅遊文化的傳承、創新與融合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使鹿鄂溫克人與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概況
  三、使鹿鄂溫克人旅遊業發展
    (一)概況
    (二)敖魯古雅鄉社區
    (三)敖魯古雅原始部落
    (四)獵民點
    (五)博物館
  四、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旅遊發展的旅遊人類學分析
    (一)旅遊發展對當地社會文化的影響
    (二)旅遊發展中的創新實踐
    (三)旅遊發展中的民族關係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