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研究

  • 作者:李雷//牛佳欣//鄒宇昕|責編:桑昀
  • 出版社:電子工業
  • ISBN:9787121503610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70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圍繞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展開深入研究,構建了較為全面的研究體系,共包含九章內容:第1章「未來產業創新發展:新時代廣西面臨的重要命題」,強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對廣西的重要意義;第2章「對未來產業的基本認識」,介紹未來產業的內涵、特徵,明確創新發展的重點領域,分析不同行動主體的作用,闡述相關理論基礎;第3章「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基礎與形勢」,剖析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現狀、成就、問題、機遇和挑戰,提供現實依據;第4章「國內外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經驗與啟示」,梳理國內外經驗並總結啟示;第5章「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總體思路」,提出總體發展思路;第6章「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重點任務」,針對「優中培精」「有中育新」「無中生有」三類產業提出發展方向;第7章「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八大工程」,從規劃引導、創新能力提升等多個方面制定發展策略;第8章「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四大保障」,從營商環境、要素配置、管理模式和監督評估四個方面展開;第9章「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典型案例:七大主體的視角」,呈現不同的實踐經驗。
    本書適合對廣西產業發展、未來產業創新感興趣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企業管理者、科研人員、高校師生等閱讀參考,旨在為推動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指導。

作者介紹
李雷//牛佳欣//鄒宇昕|責編:桑昀
    李雷,男,華南理工大學博士,浙江大學博士后,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訪問學者。現任桂林理工大學商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高等院校市場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產學研合作專業委員會委員、廣西資源環境科技創新與綠色低碳發展研究智庫主任、桂林市人大常委會人才智庫專家、桂林理工大學社科聯秘書長等。主要從事服務管理、創新創業管理、戰略管理方向的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工作。入選廣西八桂青年學者、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桂林市拔尖人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博士后基金面上項目(一等資助)、廣西重大課題招投標項目等科研項目17項。主持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廣西新文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等教改項目15項。以第一/通訊作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2篇。以第一作者出版著作5部、教材1部。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項,獲得桂林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入選「2024中國知網高被引學者TOP1%」名單。

目錄
第1章  未來產業創新發展:新時代廣西面臨的重要命題
  1.1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的關鍵舉措
  1.2  推動廣西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廣西產業新舊賽道切換的歷史選擇
  1.3  用好國內國際雙循環,將廣西的區位優勢轉換為產業優勢的重要抓手
  1.4  搶抓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重大機遇,推動廣西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第2章  對未來產業的基本認識
  2.1  未來產業的內涵與特徵
    2.1.1  未來產業的內涵
    2.1.2  未來產業的特徵
  2.2  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重點領域
    2.2.1  未來數字經濟
    2.2.2  未來生命健康
    2.2.3  未來材料
    2.2.4  未來能源
    2.2.5  未來裝備
    2.2.6  未來農業
    2.2.7  未來文旅
  2.3  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行動主體
    2.3.1  政府
    2.3.2  企業
    2.3.3  高校
    2.3.4  研究機構
    2.3.5  金融機構
    2.3.6  服務機構
    2.3.7  知識權益運營機構
  2.4  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理論基礎
    2.4.1  未來學理論
    2.4.2  產業經濟學理論
    2.4.3  區域經濟學理論
    2.4.4  創新創業管理理論
第3章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基礎與形勢
  3.1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基本情況
    3.1.1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壯大產業規模
    3.1.2  新興企業數量增加,激發創新活力
    3.1.3  創新平台規模壯大,支撐創新能力
    3.1.4  開放合作力度加大,提升創新水平
  3.2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主要成就
    3.2.1  科技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3.2.2  產業發展生態持續完善
    3.2.3  傳統產業轉型取得突破
    3.2.4  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3.3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存在問題
    3.3.1  新興企業地位不突出
    3.3.2  龍頭企業數量少
    3.3.3  創新資源集聚能力弱
    3.3.4  成果產業化效率較低
  3.4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重要機遇
    3.4.1  創新趨勢倒逼廣西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加快未來產業布局
    3.4.2  大變局時代及后發優勢有助於廣西借鑒經驗實現彎道超車
    3.4.3  廣西在人工智慧、生命健康等領域有布局未來產業的資源稟賦

    3.4.4  廣西「十四五」規劃已經提出超前布局未來產業的目標任務
  3.5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面臨的挑戰
    3.5.1  對廣西創新能力提出新的挑戰
    3.5.2  對廣西創新模式提出新的挑戰
    3.5.3  對廣西創新體系提出新的挑戰
    3.5.4  對廣西創新人才提出新的挑戰
第4章  國內外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經驗與啟示
  4.1  國外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經驗
    4.1.1  美國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經驗
    4.1.2  歐盟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經驗
    4.1.3  日本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經驗
    4.1.4  韓國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經驗
    4.1.5  小結
  4.2  國內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經驗
    4.2.1  國家未來產業重要政策分析
    4.2.2  主要區域未來產業創新經驗
    4.2.3  未來產業典型發展路徑剖析
    4.2.4  卓越企業最佳實踐歸納總結
  4.3  對廣西的啟示
    4.3.1  加強創新基礎設施建設
    4.3.2  減少非必要的監管
    4.3.3  加強未來產業人才引育
    4.3.4  建立靈活多元的投入資助機制
第5章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總體思路
  5.1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指導思想
  5.2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基本原則
    5.2.1  堅持創新引領,提升創新能力
    5.2.2  堅持系統設計,推進全面發展
    5.2.3  堅持目標導向,科學精準施策
    5.2.4  堅持開放合作,實現共生共贏
  5.3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主要目標
  5.4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空間布局
    5.4.1  雙核
    5.4.2  三軸
第6章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重點任務
  6.1  補短板,做強「優中培精」型未來產業
  6.2  重實效,推進「有中育新」型未來產業
    6.2.1  現代海洋產業
    6.2.2  生命健康產業
    6.2.3  通用航空產業
  6.3  創未來,探索「無中生有」型未來產業
    6.3.1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
    6.3.2  氫能產業
第7章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八大工程
  7.1  加強規劃引導,推動產業升級
    7.1.1  明確重點發展方向,強化產業政策引導
    7.1.2  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統籌規劃產業發展
    7.1.3  拓展新興產業空間,加大產業發展力度
    7.1.4  發揮場景創新作用,培育產業競爭優勢
  7.2  用好創新載體,提升創新能力

    7.2.1  明確產業重點需求,攻克前沿關鍵技術
    7.2.2  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提供發展支持保障
    7.2.3  完善公共服務平台,提供技術研發支撐
    7.2.4  緊扣內部發展需求,實施人才引進戰略
  7.3  壯大產業主體,提升產業效能
    7.3.1  強化產業園區引領,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7.3.2  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培育重點優質企業
    7.3.3  搭建數字智能平台,充分發揮產業效能
    7.3.4  深化專業分工協作,壯大產業內生力量
  7.4  推動應用示範,引領產業發展
    7.4.1  推進行業試點示範,探索產業發展路徑
    7.4.2  發揮市場拉動作用,引導未來產業發展
    7.4.3  搭建未來產業集群,促進產業協同發展
    7.4.4  搭建產品展示平台,吸引優質項目投資
  7.5  借鑒外部經驗,打造創新平台
    7.5.1  深圳龍華觀瀾高新園
    7.5.2  杭州西溪谷區塊鏈小鎮
    7.5.3  杭州蕭山區智能製造孵化基地
    7.5.4  世界主要經濟體
  7.6  促進空間協同,形成完整布局
    7.6.1  發揮首府龍頭作用,形成輻射帶動作用
    7.6.2  發揮平陸運河優勢,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7.6.3  依托高新產業園區,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7.6.4  集聚優勢產業資源,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7.7  整合優質資源,推進開放創新
    7.7.1  依托信息港載體,吸引外部技術資源
    7.7.2  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共同推進區域發展
    7.7.3  借鑒外部成功模式,推動產業深度合作
    7.7.4  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健全人才創新體系
  7.8  外引內培並舉,強化人才支撐
    7.8.1  實施產業專項獎勵,吸引外部高水平人才
    7.8.2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完善人才服務保障
    7.8.3  優化人才培養策略,提供成長發展空間
    7.8.4  構建人才激勵體系,持續深化人才改革
第8章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四大保障
  8.1  優化營商環境,健全制度保障
    8.1.1  提升政府服務質量,實現流程透明標準化
    8.1.2  降低生產要素成本,助力未來產業減負
    8.1.3  優化民營經濟環境,建立健全溝通機制
    8.1.4  加快構建治理體系,保障市場公平競爭
  8.2  改善要素配置,強化資源保障
    8.2.1  深化「放管服」,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
    8.2.2  健全資金投入機制,強化政府主導作用
    8.2.3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構建貸款補償制度
    8.2.4  優化能源材料供應,保障產業持續發展
  8.3  改進管理模式,提供效率保障
    8.3.1  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實現高效透明化管理
    8.3.2  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先審查制度
    8.3.3  創新集聚區運營模式,提升集聚區賦能水平
    8.3.4  創新集聚區管理模式,完善創新鏈條構建

  8.4  開展監督評估,加強效果保障
    8.4.1  建立基本規則體系,確保考核公正科學
    8.4.2  健全實施評估機制,確保產業發展方向
    8.4.3  建立分析與工作調度機制,為決策提供依據
第9章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典型案例:七大主體的視角
  9.1  政府
  9.2  企業
  9.3  高校
  9.4  研究機構
  9.5  金融機構
  9.6  服務機構
  9.7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