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人們的心理因素會引起資本市場的波動,本書結合行為科學和心理學理論,完整揭示了心理因素驅動市場行情變化的過程。作者用嚴謹的理論和生動的案例論述了盲從、損失厭惡、相對性效應及證實偏見等心理偏差如何誤導了人們的投資決策,使收益大打折扣,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之道。此外,書中還給出了投資的三條鐵律,幫助投資者實現收益最大化。讀過本書後,你將學會如何利用自己和大眾的思維、情感和行為模式進行投資。這意味著,你不需要克服或消除自己的情緒,而只需從自我反應中學習。
作者介紹
(德)漢諾·貝克|責編:顧客強|譯者:張利華
漢諾·貝克(Hanno Beck)
投資界的弗洛伊德
美因茨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
《法蘭克福彙報》金融編輯和撰稿人
2013年度德國最佳財經圖書獎獲得者
漢諾·貝克博士,生於1966年,德國經濟學家、記者、作家、普福爾茨海姆大學經濟學和經濟政策學教授。
漢諾曾在《法蘭克福彙報》擔任8年的經濟與金融市場欄目編輯,如今依然為其定期供稿。另外,他還在各種專業雜誌、報刊上發表多篇文章,評論經濟形勢。他還出版了多部暢銷書如《國家的支付命令》《兩手空空》等。
漢諾所著《逆向投資心理學》獲「2013年度德國最佳財經圖書獎」。該獎項由花旗德國捐贈設立,每年頒發一次,用以獎勵在資產布局、貨幣投資和股票選擇等方面。
目錄
第1章 從眾效應
投資專家為何也爭相跳進股市陷阱?
不屈服大眾,是傻瓜還是英雄?
聰明人為何買不可靠的股票,又恐慌將其拋售?
盲目跟風:只因相信自己能及時抽身
從眾的心理因素:歸屬感、決策便利與和諧感
大師情緒管理課 為什麼巴菲特不住在華爾街?
第2章 隨機性
人們為什麼樂此不疲地在不確定性中尋找規律?
代表性啟發:在不確定性中,用相似性代替概率分析
股價隨機漫步卻形成規律,技術分析由此誕生
分析走勢圖,會誘發一種具有欺騙性的安全感
為什麼「黑色星期四」如此深入人心?
「熱手效應」:「這段時間我做什麼都能成功」
大師情緒管理課 上帝也會擲骰子
第3章 損失厭惡
相比趨利,人們更願意避害
損失的痛苦是獲利的喜悅的兩倍
沉沒成本效應:在錯誤基礎上,再投入新資金
你是承認虧損,還是加倉攤低成本?
處置效應:人們為何賣掉贏利的、保留虧損的?
保本產品性價比不高,為何卻大獲成功
大師情緒管理課 減少操作頻率,忘掉買入價格
第4章 參考點依賴
虧了還是賺了?全在於你的感受
百萬富翁為何為了幾分錢而斤斤計較?
辛苦賺來的錢如何一點一點從手中溜走?
贏利和虧損都是感受出來的
期望效用理論:信仰上帝的好處有多大?
人們累積的損失越多,越願意追加賭注
大師情緒管理課 不計算每隻股票虧損,只計算整體虧損
第5章 錨定效應和框架效應
換個角度進行決策
權威人士提供的錨點更易導致災難性後果
錨定效應:市場的報價會影響你的估價
框架效應:同一問題不同表述如何影響決策?
大師情緒管理課 逆向思維有效應對錨定效應和框架效應
第6章 心理賬戶
資金來源不同,處理也截然不同?
同樣損失100歐元,反應為何會截然不同?
昂貴的「混合賬戶」
額外收入,格外好花
人們為何越虧損越投入?
為何過度關注單一股票,卻忽略整體資產組合?
信用卡加快了支出速度,卻不讓人心疼
大師情緒管理課 「把小金額變成大金額」的方法
第7章 被動決策
不作為的代價有多大?
稟賦效應:自己買的股票更值錢?
慣性謬誤1:「我想保持現狀」
慣性謬誤2:沿用標準設置
可選項越多,越猶豫不決
大師情緒管理課 多想一想,不作為會有哪些損失?
第8章 過度自信
「我能戰勝偶然性」
為何高估自我而導致巨額虧損的例子屢見不鮮?
自利性偏差:成功在我,失敗在天
74%基金經理認為其業績高於平均水平
男性比女性自負,女性投資業績卻更好
在淘金熱中賺到錢的,大多是賣鐵鍬的人
后見之明偏差:「我料到會是這樣的」
如果你肯定某隻股票會漲,為什麼當時不買?
大師情緒管理課 及時反饋、隨時記錄可對付過度自信
第9章 確認偏差
「先入之見」欺騙了我們
「不要相信不是自己編造的統計數據」
篩選基金公司的3個標準
業績排名第一的基金還能買嗎?
股市預測專家是怎樣煉成的?
虛假相關:天氣好,股市會上漲
趨勢跟蹤模型:通過後視鏡推測前路
大師情緒管理課 強迫自己從相反的立場考慮問題
第10章 時間不一致性偏好
超越短期誘惑,實現更大化長期收益
想要長期正確的東西,卻在做短期錯誤的事情
在意志堅定時鎖上冰箱,然後把鑰匙扔掉
能不能在風險最小化的同時,實現收益最大化?
重點不是優化投資組合,重點是多元化
越是不可能事件,越顯露資本市場真實性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