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增長率的背後(蘇聯發展速度探因)(精)/蘇聯蘇聯繫列

  • 作者:(美)羅伯特·C.艾倫|責編:周玖齡|總主編:楊成|譯者:康佳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ISBN:9787108080820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24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有人說,蘇聯的共產主義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實驗,也是其最大的經濟敗筆。通過重新計算國民消費並運用經濟學、人口統計學及多種模型,作者得出了驚人的具有挑釁性的觀點:蘇聯是20世紀最成功的發展中經濟體。此外,作者將蘇聯與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進行多維度的比較,為其評價提供了有意義的背景。
    作者認為,受益於小麥出口,俄國經濟于19世紀開始發展,卻始終難以實現現代化的經濟增長。1928年至1970年,「五年計劃」的成功使蘇聯經濟得以迅速成長。即使在斯大林主義時期,1930年代重工業的建立也使經濟發展進一步提速,人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特別是那些移居城市的農民。由於重要資源都被轉移至軍方,或是蘇維埃領導人的投資浪費,1970年代以後,蘇聯經濟發展處於停滯狀態。
    作者對蘇聯衰落的解釋與那些強調激勵問題,以及管理者未能按照計劃行事的分析正好相反:蘇聯衰落恰恰因為計劃得到了執行,問題的實質在於計劃不合理。蘇聯社會主義的優勢在於,高層指令可以帶來巨大的變化。重工業的擴張以及利用產出目標和軟預算來指導企業的做法適合1930年代的情況,並被迅速採用,實現了投資和消費的快速增長。到1970年代,好決策與壞決策之間的比例在降低。戈爾巴喬夫總統與其他蘇聯領導人一樣富有膽識和想象力,但他的經濟改革方向並不正確。由於最高領導層的想象力出現問題,經濟停止了增長。於是,蘇聯體制早期的優勢變成了它的巨大弱點。

作者介紹
(美)羅伯特·C.艾倫|責編:周玖齡|總主編:楊成|譯者:康佳

目錄
致謝
  第一章  世界歷史視角下蘇聯的發展
第一部分  斯大林執政前的經濟
  第二章  1917年前的經濟增長
  第三章  20世紀20年代的發展問題
  第四章  「新經濟政策」下農業與經濟的發展
第二部分  斯大林時期的工業革命
  第五章  計劃、集體化和快速增長
  第六章  蘇聯人口的歷史
  第七章  生活水平
  第八章  快速工業化的原因
  第九章  普列奧布拉任斯基發揮作用
第三部分  斯大林之後
  第十章  蘇聯轉折點
附錄一:蘇聯國民收入
附錄二:蘇聯經濟模擬模型
附錄三:數據來源
附錄四:第六章中使用的人口資料庫和模擬模型
參考文獻
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