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序言1
序言2
序言3
自序
前言
第一篇 洞察篇
第1章 傳統產業呼喚增長動能
1.1 傳統產業亟待轉型升級
1.1.1 產業範式轉換
1.1.2 從宏觀到微觀的「悖反」
1.1.3 三大財富紅利已去
1.2 傳統產業堵點卡點難解決
1.2.1 產業「大動脈」模型
1.2.2 產業「血液」流動不暢
1.2.3 堵點卡點無處不在
1.3 致景科技:裁縫的革命
第2章 數字化的擴張與升維
2.1 從組織到全產業數字化
2.1.1 從未缺席數字經濟的產業方
2.1.2 部門內—組織級—組織間—全產業鏈的數字化進程
2.2 數字原生企業星火燎原
2.2.1 數字原生企業
2.2.2 產業互聯網新模式的催生
2.3 全場景、全要素、全鏈條數字孿生
2.3.1 雙喇叭口模型
2.3.2 產業的全面數字孿生
第3章 數字技術開啟產業新紀元
3.1 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
3.1.1 互聯網的三級演進:Web 1.0—Web 2.0—Web 3.0
3.1.2 數字原力BASIC
3.2 數據要素顛覆產業玩法
3.2.1 無處不在的數據
3.2.2 數據如何賦能產業
3.3 新興商業模式的成熟
第二篇 認知篇
第4章 從產業互聯網到超級鏈接器
4.1 華建通:建築行業的全能管家
4.1.1 建築行業的大背景
4.1.2 華建通的經營實踐
4.2 產業互聯網的概念
4.2.1 產業互聯網的定義
4.2.2 產業互聯網VS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
4.2.3 產業互聯網的分類
4.3 產業互聯網的演進
4.4 什麼是超級鏈接器
4.4.1 全要素、全場景泛在鏈接
4.4.2 全產業鏈與跨產業鏈融合
4.4.3 數據價值化帶來乘數效應
4.4.4 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賦能,創造增量價值
第5章 揭示超級鏈接器的三層本質
5.1 第一層「泛在鏈接」
5.1.1 如何進化而來?管道式—平台式—生態式鏈接
5.1.2 做大鏈接,匯聚數據
5.2 第二層「智能計算」
5.2.1 計算的發展
5.2.2 從雲計算到智能計算
5.2.3 產業大腦與AI大模型融合創新實踐
5.3 第三層「超級價值」
5.3.1 鏈條式共創—平台級共創—生態級共創
5.3.2 超級鏈接器助力三產融合
第三篇 實踐篇
第6章 實戰指南之一:六步法搭建超級鏈接器
6.1 運營產業互聯網的條件
6.2 第一步:行業選擇——量大、鏈長、分散
6.2.1 行業選擇標準
6.2.2 行業「六度分析法」評分模型
6.3 第二步:產業互聯網價值鏈分析
6.4 第三步:找到價值鏈的切入環節
6.5 第四步:選擇平台的盈利模式
6.5.1 盈利模式選擇
6.5.2 盈利模式評估
6.6 第五步:構建生態,共創價值
6.6.1 打造商業生態系統
6.6.2 生態平台六大模塊管理法
6.7 第六步:持續擴張,走向未來
6.7.1 三大擴張路徑
6.7.2 廣聯達:圍繞客戶價值的擴張之路
6.7.3 酷特智能:沿著技術擴張應用
6.7.4 廈門象嶼:縱向一體化的擴張之路
6.7.5 國聯股份:一橫一縱擴張之路
第7章 實戰指南之二:基於三層架構打造超級鏈接器基座
7.1 借鑒龍頭企業,找到鏈接器「第一性原理」
7.2 三層架構基座技術模型
7.2.1 超級鏈接器的基礎設施基座:IaaS層
7.2.2 超級鏈接器的抽象能力基座:PaaS層
7.2.3 超級鏈接器的產業應用基座:SaaS層
7.3 打造超級鏈接器基座:中國東信實例
7.3.1 東信雲羲操作系統
7.3.2 數字政務操作系統
7.3.3 數字產業操作系統
第8章 實戰指南之三:二十四字運營方針
8.1 泛糖科技:甜蜜的事業煥發新機
8.1.1 重要的糖業
8.1.2 泛糖科技平台應運而生
8.2 實時鏈接
8.2.1 不斷做大、做多鏈接的數量和規模
8.2.2 機制設計提高平台吸引力
8.2.3 利用新技術實現實時鏈接
8.3 智能匹配
8.3.1 匹配是鏈接穩定的保證
8.3.2 多種匹配模式
8.3.3 數據促進智能匹配
8.4 協同互動
8.4.1 協同交互促成價值交換
8.4.2 互動激活平台「引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