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生態5.0(黑海生態戰略實踐)

  • 作者:王京剛//沈自珍//劉清德|責編:許黛如
  • 出版社:光明日報
  • ISBN:9787519485689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8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上篇聚焦未來生態、消費側戰略,闡述了生態圈思維、新質生產力,以及人類第五次生態革命等內容,強調中國在生態創新中的引領作用。中篇探討萬物中和下的經濟動能,包括推進生態圈經濟學的循環側戰略,以及擁抱綠色技術創新的能源技術戰略,指出儲能是進入循環經濟的瓶頸。下篇著眼于生態圈經濟管理與共益組織未來,涉及產業發展、社會責任和經濟增長戰略,如企業運營管理、共益組織行動力等,還提出新質生產力的實踐哲學及評價體系,為碳中和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全面且具前瞻性的思考與實踐路徑。

作者介紹
王京剛//沈自珍//劉清德|責編:許黛如

目錄
開篇  推倒重來!碳中和社會需要重建發展觀和改變增長方式
  第一章  未來生態戰略:生態圈思維與新質生產力
    1.未來生存倫理:用「生態文明」去擁抱不完美的世界
    2.未來生態經濟:生態圈思維和生態圈深層債務
    3.未來綠色演算法:誰敢跳出傳統GDP的核算框架
    4.未來生態願景:用新質生產力構建5.0超級智能社會
    5.未來領導力:重塑全球碳中和秩序的雙重領導力
  第二章  未來消費側戰略:人類的第五次生態革命
    1.未來生態演化:所有地球物種都是人類伴侶
    2.未來生態創新:中國將是人類第五次生態革命的引領者
    3.未來生態圈經濟學:一起推倒「牛仔經濟學」
    4.未來經濟大循環:敢不敢讓經濟無限循環「不增長」
    5.未來生態資本:從單一利潤到公共福利資本
中篇  萬物中和重構經濟動能,百萬億「循環側」戰略
  第三章  未來循環側戰略:推進生態圈經濟學
    1.未來企業財富觀的重構
    2.未來智能政府和生態圈經濟的大融合
    3.未來經濟動力系統的三重疊加:供給側、需求側、循環側
    4.未來增長新模式:循環就是增長,循環就是就業
    5.未來分配新模式:用循環經濟解決第三次和第四次分配問題
  第四章  未來能源技術戰略:擁抱綠色技術創新主導的新時代
    1.未來技術的變遷:技術要素在生態中的變化
    2.未來智慧能源系統:「能源去碳」是人類面向碳中和社會的關鍵變數
    3.未來綠色技術系統:完成最大跨度的技術整合
    4.未來經濟中的生態圈金融戰略
    5.未來生態技術構建周期和人類實時使用太陽能的戰略困境
    6.未來生態技術瓶頸:儲能是人類進入循環經濟的瓶頸
    7.未來生活方式:用新技術文明的思維重構生存哲學
下篇  生態圈經濟管理和共益組織的未來
  第五章  未來產業發展戰略:生態圈經濟中的企業運營和管理
    1.未來產業生態和黑海生態戰略
    2.未來國家創業者:生態圈經濟中的企業如何創業
    3.未來組織新形態:公司組織、DAO、Web3.0生態智能組織
    4.未來生存新策略:在生態圈價值鏈上的四種生存策略
    5.未來社會資本創造者的新角色
    6.未來企業管理結構:架構即戰略——生態共榮型、價值共享型、針尖型戰略
    7.未來利潤設計新模式
  第六章  未來社會責任戰略:生態圈經濟與共益組織的未來
    1.未來全球年輕人的新選擇:年輕群體為何熱衷非營利組織?
    2.未來數字智能化世界中的共益組織
    3.未來共益企業和公益組織的行動力
    4.未來社會領袖:零碳社會需要更多的社會企業家
    5.致敬永恆的活火:向「中國企業生態理念之父」張瑞敏先生學習
  第七章  未來經濟增長戰略:新質生產力的實踐哲學
    1.穿越周期理解經濟增長模式
    2.國家生態戰略引領新產業帶集聚
    3.國家生產力戰略的八大模式
    4.打通「供給側+消費側+循環側」的完整迴路,形成企業生態戰略模型
    5.新質生產力評價體系
    6.設計新質生產力計分卡

後記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