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製造信息化技術

  • 作者:王紅軍|責編:賈浩然//鄭澤葉
  • 出版社:中國財富
  • ISBN:9787504751935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96
人民幣:RMB 6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在我國大力推動數智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製造業信息化建設的形勢下,根據企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現狀,圍繞製造信息化技術的主要問題,結合作者在該領域的科研和工程實踐寫成的。本書旨在提供製造信息化所需的技術體系和單元技術。
    全書共分6章,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製造信息化技術涉及的基本內容,介紹了生產過程信息化中的規劃、系統建模、製造信息化的實施方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重點對製造過程的智能感知與運維、數字孿生製造等技術進行了論述。主要內容包括概論、製造信息化建模技術、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技術、製造過程質量評價信息化技術、製造過程智能感知與運維信息化技術和製造系統模擬技術等。
    本書可作為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工業工程、管理工程等專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參考教材,也可作為從事智能製造、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學習和參考用書。

作者介紹
王紅軍|責編:賈浩然//鄭澤葉

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信息技術和信息化
    1.1.1  信息的特徵
    1.1.2  信息基礎結構
    1.1.3  信息技術
    1.1.4  信息化
    1.1.5  信息化的內容
    1.1.6  信息時代的特點
  1.2  信息時代的製造業
    1.2.1  製造業的信息化發展趨勢
    1.2.2  製造業面臨的挑戰
  1.3  製造業信息化的層次
    1.3.1  產品信息化
    1.3.2  生產過程信息化
    1.3.3  企業信息化
  1.4  實施製造信息化的條件
  1.5  製造信息化技術的內容
  1.6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第2章  製造信息化建模技術
  2.1  製造信息化模型
    2.1.1  獨立島式的模型
    2.1.2  面向製造的區域網絡模型
    2.1.3  開放式集成化的廣域模型
    2.1.4  網路化集成化模型
  2.2  製造信息化系統的開發模式
    2.2.1  電腦網路的基本概念
    2.2.2  製造信息化平台的開發模式
  2.3  製造信息化的總體規劃與實施
    2.3.1  製造信息化的規劃步驟
    2.3.2  製造信息化的實施
  2.4  製造信息化建模方法
    2.4.1  信息系統的建模方法
    2.4.2  IDEF方法
    2.4.3  IDEF0方法
    2.4.4  IDEF1方法
  2.5  製造信息化系統建模
    2.5.1  系統建模
    2.5.2  功能建模
    2.5.3  數據建模
    2.5.4  系統體系建模
  2.6  製造信息化中的產品數字建模
    2.6.1  產品功能數據模型
    2.6.2  產品結構數據模型
  2.7  製造信息化中的資源建模
    2.7.1  企業製造的資源分類
    2.7.2  企業製造的資源模型
  2.8  IDEF0在產品數據模型中的應用
    2.8.1  檢驗信息模型的意義
    2.8.2  檢驗信息模型的IDEF0模型
  2.9  基於場景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一圖四清單」指引

    2.9.1  場景的概念
    2.9.2  「一圖四清單」數字化轉型指引
    2.9.3  「一圖四清單」數字化轉型的落實與前景
第3章  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技術
  3.1  電腦輔助設計
    3.1.1  電腦輔助設計技術的建模技術
    3.1.2  生產過程中電腦輔助設計系統的實施方案
  3.2  電腦輔助工程分析
    3.2.1  電腦輔助工程的功能
    3.2.2  電腦輔助工程的典型軟體介紹
  3.3  電腦輔助工藝設計
    3.3.1  電腦輔助工藝設計的關鍵技術
    3.3.2  電腦輔助工藝設計基本原理
    3.3.3  三維數字化工藝系統
  3.4  產品數據集成技術
  3.5  初始圖形信息交換規範
    3.5.1  初始圖形信息交換規範的文件結構和格式
    3.5.2  初始圖形信息交換規範文件的內容
    3.5.3  基於初始圖形信息交換規範文件的數據交換
  3.6  基於產品模型數據交換標準的文件交換的實現形式
    3.6.1  交換文件結構
    3.6.2  產品模型數據交換標準文件交換實例
第4章  製造過程質量評價信息化技術
  4.1  製造系統中產品質量保證系統的任務與特點
  4.2  質量信息採集方法、數據統計分析的原理與方法
    4.2.1  質量信息採集方法
    4.2.2  坐標測量機
    4.2.3  CMM與CAQ的集成
  4.3  電腦輔助質量系統及其作用
  4.4  電腦輔助工序質量診斷
    4.4.1  工序質量診斷的需求與目的
    4.4.2  工序質量診斷系統與技術
    4.4.3  質量控制與分析方法
  4.5  五軸加工中心的性能評估方法
    4.5.1  基於「S」形試件的五軸加工中心精度評價方法
    4.5.2  AB雙擺頭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的幾何誤差建模
    4.5.3  「S」形試件的輪廓度誤差
    4.5.4  基於宏指令的主軸振動信號自動採集系統
    4.5.5  機床精度分析系統
    4.5.6  基於「S」形試件的葉片表面質量預測方法
第5章  製造過程智能感知與運維信息化技術
  5.1  製造系統運行狀態多視圖資料庫的信息融合集成
  5.2  製造系統五軸加工中心的狀態感知
    5.2.1  基於五軸聯動數控機床整機有限元建模與分析的感測器位置選擇
    5.2.2  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系統
  5.3  國產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動態性能試驗平台
    5.3.1  電主軸可靠性試驗平台的構建
    5.3.2  滾珠絲杠副試驗平台的構建
  5.4  基於大數據分析的機床劣化特徵分析
    5.4.1  數控機床的組成

    5.4.2  機床故障分類
    5.4.3  FTA分析
    5.4.4  基於改進危害度機床故障分析
  5.5  基於電流的主軸劣化評估方法
    5.5.1  主軸電流與主軸性能退化的關係
    5.5.2  主軸性能退化評估模型
    5.5.3  主軸模擬性能退化試驗驗證
    5.5.4  主軸裂紋性能退化評估驗證
  5.6  變分模態和共振稀疏分解的早期故障診斷方法
  5.7  KPCA和深度信念網路故障診斷方法
    5.7.1  深度信念網路(DBN)
    5.7.2  基於KPCA流行降維的深度信念網路故障診斷方法
  5.8  數控機床智能運維繫統
  5.9  車間數控機床實時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
    5.9.1  系統的架構
    5.9.2  系統的功能
第6章  製造系統模擬技術
  6.1  製造系統
  6.2  製造系統的性能
    6.2.1  製造系統的生產率
    6.2.2  系統的生產能力
    6.2.3  系統的製造提前期
    6.2.4  系統的設備利用率
    6.2.5  系統的在製品定額
    6.2.6  製造過程的生產調度
  6.3  製造系統的物流
    6.3.1  物料自動儲存和搬運系統
    6.3.2  自動導引小車(AGV)系統和搬運機器人
  6.4  製造系統的模擬技術
    6.4.1  基本概念
    6.4.2  離散事件系統模擬建模方法
    6.4.3  隨機變數
    6.4.4  離散事件系統的模擬策略
    6.4.5  離散事件系統模擬語言
    6.4.6  離散事件系統模擬輸出數據分析
  6.5  基於數字孿生的柔性生產線模擬
    6.5.1  基於數字孿生的柔性生產線
    6.5.2  基於數字孿生的柔性生產線體系架構
    6.5.3  基於Unity 3D的數字孿生模型搭建
    6.5.4  基於OPC UA的異構設備數據實時交互
    6.5.5  基於數字孿生模型的模擬分析
    6.5.6  實際應用案例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