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返璞歸真領導力(40年實戰淬煉)(精)/正路系列叢書

  • 作者:羅淑瑩|責編:徐建梅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 ISBN:9787547327210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24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提供了一個經多年實戰經驗提煉出來的思考指南,配上精要且務實的技巧工具以及真實案例,來幫助有志人士建立攻堅團隊,在成就有意義的組織的同時,成為真且實的領導者。
    書中內容包含兩大部分,相互呼應。有別于通常的「領導力」書籍,本書不是直接進入如何提升「個人」領導力,而是從如何打造 「組織領導力」這個前提入手,先作全局思考,再來領導團隊,致廣大而盡精微。
    第一部分 「組織領導力」,由介紹概念開始,逐一說明打造它的七大關鍵成功因素。為了讓讀者掌握每個關鍵因素,在中間穿插了真實案例來啟發思考。每個章節內設計的思考問題,讓讀者能結合所在組織目前的狀況,學以致用。
    第二部分「人員領導力」,講述領導人員的五大典型痛點。就每個痛點介紹實用原則和應對方法,連接真實場景來加深理解。同時,配以行之有效的技巧工具,讀者可以邊閱讀、邊應用。

作者介紹
羅淑瑩|責編:徐建梅
    羅淑瑩     擁有30多年豐富多彩的職業生涯,精於從組織層面擬定策略規劃和建立人才體系,並擅長輔導個人和引導學習。     她是百勝中國餐飲集團前首席人力資源官。21年的任期內,負責當時百勝旗下8000余家連鎖餐廳,在中國各地超過40萬名員工的人力資源全面管理。在企業迅速發展期間,她主導組織能力建設、策略制定和變革推動;並在整合新品牌和2016年公司分拆上市等重大里程碑事件上扮演了關鍵角色。     她一直希望用積累的經驗幫助更多的組織和個人,釋放其潛力,為整個社會帶來積極貢獻。2018年從企業退休后,成立嶺雋管理咨詢公司,通過咨詢、輔導、培訓和投資等方式支持各種組織和創業者,讓他們實現更有意義的發展。     早期職業生涯中,她曾出任香港卡內基訓練總經理、香港花旗銀行國際個人銀行業務主管及財利船廠高層管理職位。     她擁有美國康奈爾大學MBA學位,是塔夫茨大學的機械工程和經濟學雙學士。

目錄
引言
  為什麼寫此書?
  為什麼此書命名為「返璞歸真領導力:40 年實戰淬煉」?
  關於自己
  如何讀本書?
第一部分 真且實的組織領導力
  1.0 組織也有領導力?
    是的!
    全員領導的組織定位
    想大想遠
    關鍵成功因素
    分享1:蓄勢待發
  1.1 攻堅戰隊:成功的核心
    什麼是攻堅戰隊?
    摒棄世俗思維,進入攻堅模式
    分享2:迎向未來,重組攻堅戰隊
  1.2 共識的抱負和策略
    從一個初心開始
    是使命、願景、意義,還是抱負?
    先建共識,后定策略
    分享3:共同打造一個有意義並有影響力的事業
    相得益彰的策略規劃
    組織、人員肩並肩發展
    分享4:喜樂匯
    分享5:成為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最成功的餐飲企業
  1.3 有力的文化和架構
    力量的來源
    量身定製核心價值觀
    不要自欺欺人
    文化= 黏合劑
    與時俱進的組織架構
    分享6:集團之道
    分享7:群策群力,百戰百勝
  1.4 人才磁場
    誰是「對的人才」?
    組織是個人才磁場?
    何來吸引力?
    不是一個口號
    分享8:百戰職場,勝在起點
  1.5 能力促進器
    善用今天來成就明天
    打造「至為關鍵」的能力
    重中之重—人員能力
    培育有力思維
    建立累積訣竅機制
    分享9:主導自我發展
  1.6 有意義的參與
    創造雙贏
    鞏固有價值參與的基礎
    因人而異

    加深了解,加深聯繫
    分享10:主人翁精神
  1.7 躍進式的目標與行動
    標桿定多高?
    躍進,不是漸進
    奧運選手,不是業餘運動員
    有紀律的創新
  1.8 總結 組織領導力
第二部分 返璞歸真的人員領導力
  2.0 事在人為
    從做事到領導
    從管理到領導
    從人員領導力到組織領導力
    領導者的痛點
  2.1 吸引對的人才
    你是個人才磁鐵嗎?
    吸引人才的4S
    快速提升人員勝任力
    辨別潛力與績效
    培養有力的學習思維
    聚焦于關鍵勝任力
    分享11:打造職能勝任力
    將學習融入日常工作中
    提供匹配的輔導支持
    追蹤人員發展計劃,為未來做預備
  2.3 化能力為績效
    能力≠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