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系統梳理了軍事共產主義時期、新經濟政策時期和斯大林模式形成時期(1917—1937)蘇聯城市住房管理和住房狀況的歷史演變,在對各時期住房政策及相應管理機制進行整體解讀的同時,展示了不同群體的居住圖景以及住房環境對市民思想和行為的深刻影響。本書通過宏觀分析和微觀考察,動態呈現了國家化住房管理確立的全過程,既總結了蘇聯政府在解決城市居民居住困難方面取得的成效,也指出了存在的問題,為理解蘇聯住房政策的歷史變遷提供了紮實的實證材料,拓展了中國學界在蘇聯社會史研究方面的視野與路徑。
作者介紹
張丹|責編:李學宜
張丹,1976年出生,黑龍江省齊齊哈爾人。2009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俄羅斯史、中亞史研究。獨立主持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教育部重大課題、中外合作研究課題等近10項,在《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俄羅斯研究》《俄羅斯學刊》等刊物發表論文近30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編 軍事共產主義時期集中化的住房管理與城市居民的住房狀況(1917—1921)
第一章 嚴峻的住房形勢與住房理論的指導
一 一戰前尖銳的住房問題
二 戰爭后破敗的住房事業
三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決定性影響
四 軍事共產主義政策的助推
第二章 住房政策的出台
一 住房公有化政策
二 重新分配住房政策
三 集中管理住房政策
四 改造和新建住房政策
第三章 集中化的住房管理
一 將私有住房收歸市有
二 國家統一分配市有住房
三 國家單一渠道建設住房
四 疏於管理和近乎無償使用住房
第四章 城市居民的住房困難
一 官民共同組建公社房
二 部分居住場所的改良
三 居住條件更加艱苦
第二編 新經濟政策時期分散化的住房管理與城市居民的住房狀況(1921—1927)
第五章 新經濟政策的出台與緊迫的住房局勢
一 新經濟政策的出台
二 住房事業瀕臨崩潰
三 大飢荒推濤作浪
第六章 住房政策的調整
一 住房所有制政策的改變
二 鬆懈管理住房政策的變化
三 國家統一建房政策的轉變
四 單一渠道分配住房政策的轉向
第七章 轉向分散化的住房管理
一 將部分市有住房發還原主
二 市有住房管理形式分散化和恢復房租徵收制
三 住房建設主體多元化
四 允許租賃買賣房屋和繼續緊湊使用市有住房
第八章 部分城市居民住房狀況的初步改善
一 城市住房事業成果斐然
二 設施齊備的低、高層新住宅
三 高層領導幹部入住獨戶住宅
第九章 依然嚴峻的住房形勢
一 城市人均居住面積普遍逼仄
二 青年群眾獨自組建公社房
三 令人身心俱疲的合住房
四 骯髒擁擠的集體宿舍
第三編 斯大林模式形成時期高度集中化的住房管理與城市居民的住房狀況(1927—1937)
第十章 新經濟政策的終結
一 斯大林對戰爭威脅的預判
二 新經濟政策終止
第十一章 住房政策的再度調整
一 新一輪重新分配住房政策
二 多渠道建房政策收縮
三 轉向住房公有制的政策
四 統一管理住房政策的出台
第十二章 逐步確立高度集中化的住房管理體制
一 自動緊湊使用住宅和遷出「人民的敵人」
二 國家成為唯一建房主體
三 單一住房公有制的建立
四 垂直管理住房事業
第十三章 部分城市居民居住條件優越
一 城市住房事業繼續前進
二 特殊貢獻者的獨戶住宅和別墅
三 高層領導幹部居住區域封閉化
第十四章 廣大民眾住房狀況不容樂觀
一 公社房退出歷史舞台
二 成為長久居住形式的合住房
三 作家苦悶的合住房生活
四&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