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唯物史觀視域中的當代資本主義金融化

  • 作者:康翟|責編:陳依婷//于力平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93697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7
人民幣:RMB 6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金融化是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資本主義世界發生的最為深刻的變化之一。宏觀層面上,金融化意味著虛擬經濟相對於實體經濟過度膨脹、金融資本佔據了相對於產業資本的主導權;微觀層面上,意味著企業自身的重心轉向金融服務業並依靠後者來獲取大部分利潤,與此同時,家庭生活及個體也被捲入金融化機制之中,金融思維及金融文化向整個社會蔓延。本書從生成機制、內在運行邏輯、矛盾與危機以及社會政治效應等四個方面對當代資本主義金融化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全面解讀。立足於唯物史觀的基本立場和方法,我們得以透視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資本主義金融化轉型及其內在根源。

作者介紹
康翟|責編:陳依婷//于力平
    康翟,男,1989年生,甘肅慶陽人。2015年獲得復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為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哲學研究。在《學術月刊》《哲學動態》等刊物發表論文1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主持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l項,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當代資本主義金融化轉型的生成機制:壟斷與資本過剩
  第一節 壟斷資本主義及其資本過剩趨勢
  第二節 資本輸出、帝國主義與金融資本的統治
  第三節 金融化作為克服資本過剩的新方式
第二章 新自由主義轉向、技術革命與當代資本主義金融化
  第一節 新自由主義的興起及本質
  第二節 金融自由化及其後果
  第三節 技術革命與當代金融資本崛起
第三章 金融化的實質:資本積累結構的變遷
  第一節 貨幣作為金融體系的基礎
  第二節 金融資本的本質及其內在矛盾
  第三節 當代金融資本的積累機制
  第四節 金融主導的資本積累結構
第四章 金融危機及其啟示
  第一節 金融化與危機主導形式的變遷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的當代重構
  第三節 歷史比較視野中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第五章 金融化的社會政治效應
  第一節 金融化與貧富差距擴大
  第二節 金融化的政治衝擊
  第三節 日常生活的金融化
結語:駕馭金融資本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