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經濟雜談

  • 作者:趙人偉|責編:金曄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247610
  • 出版日期:2025/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9
人民幣:RMB 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趙人偉先生的雜談文集。書中展現了作者在經濟學研究中的治學理念和精神,諸如開拓創新的精神、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平等競爭和文明競爭的精神,以及兼容並包的精神等,還介紹了作者在研究方法上的轉變,並談及經濟學研究的代際合作和代際交替等問題。
    文集中他回顧了與前輩經濟學家交往的二三事。闡述了諸如孫冶方和顧准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勇於探索的精神;汪道涵、薛暮橋和于光遠從未因身居高位而失去學者本色的風範;陳岱孫和巫寶三雖為哈佛博士並擁有很高的學術地位但始終淡泊名利的風範。

作者介紹
趙人偉|責編:金曄
    趙人偉,男,1933年3月出生於浙江金華。1953年畢業於浙江金華中學(今金華第一中學),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1985年,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1985年7月至1988年10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1988年10月至1991年3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經濟研究》雜誌主編。1990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8月被授予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稱號。曾任中國比較經濟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凱恩克勞斯經濟研究基金會理事長。代表作有《勞動者個人收入分配的若干變化趨勢》《中國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及其原因》《中國居民財產分佈研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模式的總體設想》《對我國經濟改革二十年的若干思考——特點、經驗教訓和面臨的挑戰》《中國漸進式經濟改革的成效與挑戰》等。曾獲1984年(第一屆)、1986年(第二屆)和1994年(第六屆)孫冶方經濟學獎,199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專著類優秀科研成果獎,2007年新聞出版總署「三個一百」原創圖書獎,2017年(第八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目錄
第一篇  探索之路:治學漫談
  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學風和精神
  在研究中需要正確處理四個關係
  收入分配研究方法的轉變
  經濟學科如何創新——關於經濟學研究的一些想法
  學術素養、代際合作和代際交替
  古今溝通  中外交流——經濟學研究的一些斷想
  學術發展需要爭鳴——《經濟研究》四十抒懷
  從曼德爾的《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一書在中國的一段經歷說起
  加爾布雷思談經濟研究所和人才培養——三十年前一段趣事的回憶和聯想
  懂與不懂
第二篇  學術尋根:前輩風範
  從一些片斷看顧準的學術生涯和感情世界
  薛暮橋和經濟研究所圖書館——一個未圓之夢的回憶
  科學地繼承孫冶方的科學遺產
  跨學科探索的宗師于光遠
  大師已去  風範猶存——在駱耕漠學術思想研討會上的發言
  駱耕漠的「三個過渡」是唱對台戲嗎?
  巫寶三先生是副部級嗎?
  經濟學人的探索和轉型
  20世紀50年代北大經濟系的教授們
第三篇  拾遺補缺:點點滴滴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學界的演化(1978-1996)
  正確處理穩定、改革和發展的關係
  正確發揮收入再分配的有效功能
  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是一項戰略任務
  中國必須學習世界發展的經驗——讀世界銀行《1991年世界發展報告》
  關注收入分配中的縱向失衡問題
  重表述和提法,還是重內涵和解剖?——雜談表和里的關係
  建立「不進則退」的稅收理念
  尋租和設租小議
  也談「集中力量辦大事」
  揚長避短和揚長補短
  汽車和人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