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通過分析大量典型案例,透視美國軍工與資本、技術、人才和制度漸進融合發展200多年的歷史進程;揭示美國軍工與新科技、新經濟協同發展運行機制;剖析美國在不同歷史階段對歐洲、俄羅斯和中國軍工發展的正負影響。本書將為讀者呈現大國競爭中軍工超出軍事領域之外的獨特作用,以及不同社會制度下軍工領域生產關係的異同表現。
本書為軍工領域同行和軍迷所著,對新科技、新經濟創業者亦會有所幫助。
作者介紹
吳獻東|責編:王建青
吳獻東,博士,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莫斯科航空學院,長期致力於航空航天企業研究與管理,曾任中國航空科技工業股份公司總經理(02357,HK)、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現任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專職外部董事,任職于中國船舶集團、中國石化集團、華潤集團。兼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副會長、國防軍工行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著有《軍工企業與資本市場和政府的關係——從白宮為什麼能「hold住」華爾街上的軍工巨頭說起》。
目錄
第一章 美國軍工技術來源——從春田到矽谷
第一節 漢密爾頓《關於製造業的報告》
第二節 春田兵工廠與惠特尼兵工廠
第三節 美國海上力量的崛起
第四節 一戰中尷尬的美國飛機
第五節 寇蒂斯與萊特兄弟的遺憾
第六節 洛克希德 「第一星」
第七節 諾斯羅普飛翼機
第八節 國防谷與矽谷
第九節 從奧本海默到矽谷 「鷹派」
第十節 被中國製裁的AI軍火商——安杜里爾公司
本章結束語
第二章 從私人作坊到華爾街軍工巨頭
第一節 洛馬公司的華爾街之路
第二節 諾格公司的華爾街之路
第三節 波音公司及其成員的華爾街之路
第四節 通用動力公司的華爾街之路
第五節 雷神公司的華爾街之路
第六節 美國軍工企業與金融財團的關係
第七節 美國軍工巨頭的新股東
第八節 不急於進入華爾街的 SpaceX 公司
第九節 「AI 軍火商」 帕蘭蒂爾的另類華爾街之路
第十節 美國軍工資本的 「舉國體制」
本章結束語
第三章 美國軍工複合體的形成與運行
第一節 美國國防軍工行業組織機構與現狀
第二節 美國軍工複合體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DARPA 和 NASA 的 「學生」 與合作
第四節 國防部開展業務的難題與對策
第五節 五角大樓矽谷辦事處 DIU
第六節 彌補 DARPA 不足的戰略資本辦公室OSC
本章結束語
第四章 美國政府管控軍工企業的舉措與案例
第一節 美國軍工項目及企業管控法規
第二節 反壟斷與反不當競爭案例
第三節 未斷解的安全審查
第四節 F-22 有限競爭和 F-35 發動機雙源採辦原則
第五節 國會決定的CVN-77航母 「精明採購」 方案
第六節 美國優先:波音醜聞加身依然競得 KC-46 加油機
第七節 與美式軍民融合相關的法規政策
第八節 美國國防預算的調控作用
第九節 黑色預算
第十節 美國政府對重大國防採購產品的監督和審計
第十一節 美國政府對軍工企業的扶持與補貼政策
本章結束語
第五章 美國軍貿管控法規與案例
第一節 美國軍貿管控組織機構
第二節 美國軍貿管控法規與政策
第三節 區別對待的 F-35 國際合作夥伴
第四節 美國軍貿歷史與法規
第五節 F-16 戰機出口巴基斯坦的歷程
第六節 美國為什麼不賣 F-22 給日本?
本章結束語
第六章 美國資本和訂單對歐洲國防軍工的影響
第一節 聚力打造歐洲空中客車應對波音
第二節 EADS 與 BAE 合併案取消的美國因素
第三節 英國軍工私有化背後的美國資本
第四節 歐洲怎麼辦?
本章結束語
第七章 美西方與俄羅斯的恩恩怨怨
第一節 美西方與沙俄和蘇聯的恩恩怨怨
第二節 普京曾經的西方情結
第三節 普京整頓軍工的 「資本手段」
第四節 組建俄版 DARPA 再造航天工業
第五節 解決軍品訂貨體系的紛爭
第六節 俄羅斯
第七節 面向戰時經濟的俄羅斯軍工
第八章 美西方對中國國防軍工的 「貢獻」
第一節 美西方對中國國防軍工的特別 「貢獻」
第二節 從神秘軍工到公眾公司的探索
第三節 聚焦使命的改革與創新發展
第四節 國際化經營中資本運作的最佳選擇
第五節 海空天新挑戰
第六節 戰略競爭對手的含義
第九章 實踐與思考
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到底能走多遠
美國IT精英的軍工升級夢
航空工業借力資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