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與耦合替代/雙碳目標下多能融合技術圖解

  • 作者:編者:李婉君//朱漢雄//張錦威//李甜|責編:滿悅芝//郭宇婧//楊振美|總主編:蔡睿//劉中民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459206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4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多能融合」是推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與利用的可行路徑。在「多能融合」技術框架下,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與耦合替代是「四主線」之一,《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與耦合替代》聚焦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領域的分析,在梳理相關領域翔實數據的基礎上,試圖以圖解的形式為讀者展現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產業鏈現狀和關鍵技術發展趨勢。
    全書闡述了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在「多能融合」技術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對石油天然氣開採和利用、煤炭開採和燃燒、煤化工領域的宏觀政策情況、產業發展現狀、重點技術內涵和發展方向進行了介紹,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領域重點發展技術清單和技術發展路線圖,並對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本書可為化石能源開發與利用領域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提供有益的參考,也可作為相關從業人員的數據工具書。

作者介紹
編者:李婉君//朱漢雄//張錦威//李甜|責編:滿悅芝//郭宇婧//楊振美|總主編:蔡睿//劉中民

目錄
緒論
第一篇  石油天然氣篇
  第1章  國內石油天然氣行業政策環境
    1.1  行業管理體制
    1.2  行業政策解析
    1.3  行業政策趨勢
  第2章  世界石油天然氣行業供求分析
    2.1  世界石油天然氣儲量現狀
    2.2  世界石油市場供求分析
      2.2.1  世界石油供給情況
      2.2.2  世界石油需求情況
      2.2.3  世界石油供需平衡及原油價格情況
    2.3  世界天然氣市場供求分析
      2.3.1  世界天然氣供給情況
      2.3.2  世界天然氣需求情況
      2.3.3  世界天然氣供需平衡及價格情況
  第3章  我國石油天然氣行業供求分析
    3.1  我國石油天然氣儲量現狀
      3.1.1  我國油氣儲量變化情況
      3.1.2  油氣開發生產特點及趨勢
    3.2  我國原油供求分析
      3.2.1  我國原油供給情況
      3.2.2  我國原油需求情況
      3.2.3  我國原油供需平衡
    3.3  我國天然氣供求分析
      3.3.1  我國天然氣供給情況
      3.3.2  我國天然氣需求情況
      3.3.3  我國天然氣供需平衡
  第4章  石油天然氣行業進出口分析
    4.1  原油進出口分析
      4.1.1  原油進口分析
      4.1.2  原油出口分析
      4.1.3  原油進出口平衡分析
    4.2  天然氣進出口分析
      4.2.1  天然氣進口分析
      4.2.2  天然氣進出口平衡分析
  第5章  石油化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5.1  石化產業總體發展趨勢
    5.2  煉油工業發展現狀
    5.3  乙烯工業發展現狀
    5.4  芳烴產業發展現狀
    5.5  國內石油公司戰略動向
  第6章  科技支撐石油天然氣化工行業低碳轉型
    6.1  石油天然氣開採技術
      6.1.1  提高採收率技術
      6.1.2  壓裂技術
      6.1.3  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技術
      6.1.4  人工智慧技術
    6.2  石油煉製技術
      6.2.1  化工行業電力替代技術

      6.2.2  原油直接制化學品技術
      6.2.3  催化裂化烯烴定向轉化技術
      6.2.4  低能耗柴油液相加氫精製技術
      6.2.5  石腦油與CO/CO2耦合制芳烴技術
      6.2.6  餘熱深度回收利用技術
      6.2.7  分離系統智能優化技術
    6.3  原料燃料替代技術
      6.3.1  化工行業綠氫替代技術
      6.3.2  電解海水制氫氣技術
      6.3.3  生物航煤生產技術
      6.3.4  生物柴油技術
      6.3.5  生物基潤滑油技術
    6.4  天然氣轉化利用
      6.4.1  天然氣費-托合成制燃料化學品技術
      6.4.2  甲烷臨氧反應制烯烴技術
      6.4.3  甲烷無氧芳構化技術
      6.4.4  甲烷無氧活化直接制烯烴技術
      6.4.5  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氣技術
    6.5  石化行業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
  第7章  石油天然氣化工行業發展路線圖
  第8章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石油天然氣行業發展展望
    8.1  開採行業
    8.2  煉化行業
第二篇  煤炭開採與燃燒篇
  第9章  煤炭開採領域概述
    9.1  煤炭開採概述
      9.1.1  煤炭的分類
      9.1.2  煤炭的開採方式
      9.1.3  煤炭的碳排放強度
      9.1.4  煤炭產業鏈
    9.2  世界煤炭開採與趨勢
      9.2.1  世界煤炭資源現狀
      9.2.2  世界煤炭開採歷史
      9.2.3  世界煤炭產量
      9.2.4  世界煤炭開採趨勢預測
    9.3  中國煤炭資源與開採情況
      9.3.1  中國煤炭資源情況
      9.3.2  中國煤炭開採歷史
      9.3.3  中國煤炭產能總量與分佈
      9.3.4  中國煤炭開採面臨的問題
      9.3.5  中國煤炭開採趨勢
  第10章  煤炭燃燒領域概述
    10.1  煤炭燃燒概述
      10.1.1  煤炭利用途徑
      10.1.2  煤炭燃燒條件
    10.2  世界煤炭燃燒利用現狀與趨勢
      10.2.1  世界煤炭燃燒歷史
      10.2.2  世界煤炭燃燒現狀
      10.2.3  世界煤炭燃燒問題
      10.2.4  世界煤炭燃燒趨勢

    10.3  中國煤炭燃燒利用現狀與趨勢
      10.3.1  中國煤炭燃燒歷史
      10.3.2  中國煤炭燃燒現狀
      10.3.3  中國煤炭燃燒問題
      10.3.4  中國煤炭燃燒趨勢
  第11章  煤炭領域發展特徵與趨勢
    11.1  2020年煤炭流向圖
    11.2  煤炭供給端
    11.3  終端消費端
    11.4  煤炭消費趨勢
    11.5  煤炭價格趨勢
  第12章  煤炭領域技術清單
    12.1  煤炭開採與加工
      12.1.1  煤礦安全高效開採地質保障關鍵技術
      12.1.2  煤礦高效開採及智能礦山建設關鍵技術
      12.1.3  隱蔽致災因素智能探測及重大災害監控預警技術
      12.1.4  深部礦井煤岩、熱動力災害防治技術
      12.1.5  礦山及地下工程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技術及裝備
      12.1.6  與煤系共伴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技術
      12.1.7  煤炭綠色開採與生態環境保護技術
      12.1.8  礦區生態恢復技術
      12.1.9  煤炭地下氣化開採技術
      12.1.10  煤炭清潔高效分選加工關鍵技術
      12.1.11  煤礦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
      12.1.12  煤炭開採擾動空間CO2地下封存技術
    12.2  燃煤發電
      12.2.1  超高參數高效率燃煤發電技術
      12.2.2  高效超低排放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
      12.2.3  燃煤機組深度調峰技術
      12.2.4  燃煤摻燒固廢與生物質發電技術
      12.2.5  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技術
      12.2.6  煤氣化燃料電池發電技術
      12.2.7  燃煤電廠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
      12.2.8  煤炭分級分質利用發電技術
      12.2.9  電站鍋爐富氧燃燒技術
      12.2.10  化學鏈燃燒技術
      12.2.11  超臨界CO2循環發電技術
      12.2.12  氨與煤共燃發電技術
      12.2.13  超臨界水蒸煤技術
    12.3  燃煤工業鍋爐
      12.3.1  燃煤工業鍋爐寬負荷穩定高效燃燒技術
      12.3.2  水泥窯爐富氧燃燒關鍵技術
      12.3.3  冶金窯爐煤氣化-燃燒關鍵技術
    12.4  煤炭領域技術發展路線圖
  第13章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煤炭領域發展建議
    13.1  煤炭領域發展新機遇
      13.1.1  煤炭開採行業
      13.1.2  煤電行業
    13.2  「雙碳」目標下煤炭領域發展建議
第三篇  煤化工篇

  第14章  煤化工產業概述
  第15章  煤化工產業現狀
    15.1  世界煤化工產業現狀
    15.2  中國煤化工產業現狀
      15.2.1  煤制合成氨產業現狀
      15.2.2  煤制電石產業現狀
      15.2.3  煤制焦炭產業現狀
      15.2.4  煤制油產業現狀
      15.2.5  煤制天然氣產業現狀
      15.2.6  煤制其他化學品產業現狀
    15.3  煤化工產業碳排放現狀
  第16章  煤化工產業政策環境分析
    16.1  國家層面煤化工產業政策分析
    16.2  重點地區煤化工產業政策分析
  第17章  科技支撐煤化工產業清潔低碳多元化發展
    17.1  煤炭分級分質轉化技術
      17.1.1  先進低階煤熱解技術
      17.1.2  先進煤氣化技術
      17.1.3  中低溫煤焦油深加工技術
      17.1.4  半焦綜合利用技術
      17.1.5  熱解煤氣綜合利用技術
      17.1.6  基於發電的煤炭熱解燃燒多聯產技術
    17.2  煤制油技術
      17.2.1  煤直接液化技術
      17.2.2  煤間接液化技術
      17.2.3  煤油共煉技術
    17.3  煤制天然氣技術
    17.4  煤制化學品技術
      17.4.1  超臨界水-煤氣化制氫技術
      17.4.2  煤制甲醇技術
      17.4.3  甲醇下游利用技術
      17.4.4  煤制乙二醇技術
      17.4.5  合成氣直接轉化制烯烴技術
      17.4.6  合成氣直接轉化制芳烴技術
      17.4.7  合成氣制低碳醇技術
      17.4.8  合成氣制高碳醇技術
      17.4.9  費-托合成尾氣芳構化技術
      17.4.10  乙烯氫甲?化制丙醛及其加氫制正丙醇
      17.4.11  合成氣制長鏈α-烯烴
      17.4.12  高檔潤滑油基礎油關鍵製備技術
    17.5  煤化工與重要能源系統耦合技術
      17.5.1  煤化工與石油化工耦合技術
      17.5.2  煤化工與可再生能源耦合技術
      17.5.3  鋼化聯產技術
    17.6  煤化工廢水安全高效處理技術
      17.6.1  微電解技術
      17.6.2  超聲波技術
      17.6.3  催化臭氧氧化技術
      17.6.4  催化過氧化氫濕式氧化技術
      17.6.5  深度濃縮技術

      17.6.6  蒸髮結晶技術
      17.6.7  分鹽技術
  第18章  煤化工技術路線圖
  第19章  煤化工發展對策建議
    19.1  清潔發展
    19.2  低碳發展
    19.3  安全發展
    19.4  創新發展
結語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