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經濟通史(上下)

  • 作者:高德步|責編:陳登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269474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399
人民幣:RMB 3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從整體上闡述了中國經濟史不同階段的結構與變遷。本書以時代為縱線展開研究,但是不同於大多數研究著作簡單按照朝代更迭的時間順序闡述中國經濟史,基於作者長期以來關於中國經濟史研究的新認識、新思維和新成果,作者將中國經濟史分為兩大部分,即傳統社會經濟史和現代社會經濟史。作者認為,中國傳統社會經濟史是經過三次重大社會變革形成的三個不同的歷史階段:通過殷周變革形成封建領主經濟,通過春秋戰國變革形成世族地主經濟,通過唐宋變革形成齊民地主經濟。中國現代社會經濟史是中國第四次社會變革即近現代變革的歷史過程。近現代變革既是中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更是中國社會性質的根本轉變和中國歷史的偉大跨越,其間經歷了三次重大選擇,包括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之間的選擇、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選擇以及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間的選擇。中國沿著自己的歷史軌道,通過一系列變革和選擇,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並進入新時代。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基於上述階段劃分,本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為中國傳統社會經濟史,時間是從遠古直到辛亥革命。這段歷史又分為三個階段,即三代為主的封建經濟史、秦漢直到唐和五代的世族經濟史以及宋明直到晚清的齊民經濟史。下卷為現代社會經濟史,時間是從辛亥革開始直到當代,主要包括的階段是:民國時期經濟史、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經濟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經濟史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經濟。
    在每一部分內容中,作者又以制度創設、經濟改革、國計民生等為橫線,闡述了中國傳統社會的田制與賦稅、工農業生產、商業和城市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的經濟制度與政策、經濟增長與發展、人民經濟生活等主要方面,體現了中國經濟通史之「通」的特色。

作者介紹
高德步|責編:陳登
    高德步,先後畢業於蘭州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外經濟史和政治經濟學。先後出版了《產權與增長:論法律制度的效率》《世界經濟通史》《經濟發展與制度變遷:歷史視角》《英國的工業革命和工業化》《西方世界的衰落》《中國經濟簡史》《中外經濟簡史》《中國價值的革命》《中國價值》等專著十余部,發表了論文百余篇。

目錄
序言  中國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
第一編  遠古經濟
  第一章  宅茲中國
    第一節  文明起源
    第二節  生業革命
      一、原始農業
      二、原始手工業
      三、聚落與城市
    第三節  早期中國
      一、裴李崗時代
      二、良渚時代
      三、陶寺時代
      四、二里頭時代
第二編  封建經濟
  第二章  夏商經濟
    第一節  夏商興亡
      一、聖王時代
      二、夏禹革命
      三、殷商興亡
    第二節  食貨之國計
      一、國家與封建
      二、田制與貢賦
      三、階級與社會
    第三節  食貨之民生
      一、農業變革
      二、工商起源
      三、城市起源
    第四節  殷周變革:第一次經濟社會轉型
      一、遷徙農業到定居農業
      二、酋邦國家到封建國家
      三、湯武革命到周文革命
  第三章  西周經濟
    第一節  西周興衰
      一、周族興起
      二、封邦建國
      三、西周盛世
      四、平王東遷
    第二節  食貨之國計
      一、田制與賦稅
      二、國用與會計
      三、市場與市糴
      四、作雒與營國
      五、救荒與賑恤
    第三節  食貨之民生
      一、農業與農村
      二、工業與分工
      三、交換與市場
    第四節  封建經濟的興衰
      一、封建經濟結構
      二、封建社會結構

      三、貴族生活方式
      四、封建主義的衰落
  第四章  春秋戰國經濟
    第一節  變法運動
      一、春秋變法
      二、戰國變法
    第二節  經濟轉型
      一、農業變革
      二、商業興起
      三、工業發展
      四、城市興起
    第三節  社會轉型
      一、新貴和地主
      二、農民和工商業者
      三、士人階層興起
    第四節  春秋戰國變革:第二次經濟社會轉型
      一、封建國家制度的矛盾
      二、封邑制向郡縣制轉變
      三、統一國家制度的建立
      四、百家爭鳴與諸子時代
第三編  世族經濟
  第五章  秦漢經濟
    第一節  秦漢創製
      一、始皇革命
      二、土地革命
      三、文景之治
      四、武帝變革
      五、昭宣中興
    第二節  變革中興
      一、王莽變法
      二、光武中興
      三、明章之治
      四、東漢衰亡
    第三節  食貨之國計
      一、田制與賦役
      二、官營與征榷
      三、均輸與平準
      四、錢法與幣制
      五、水利與漕運
      六、蠲貸與賑恤
    第四節  食貨之民生
      一、農業與農村
      二、工業與作坊
      三、商業與外貿
      四、都城與城市
  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經濟
    第一節  政經變遷
      一、魏晉經濟
      二、南朝經濟
      三、北朝經濟

      一、財產保護
      二、金融改革
      三、國有資產管理改革
      四、非公企業市場准入
    第三節  農村經濟發展
      一、「三農」問題
      二、新「一號文件」
      三、廢除農業稅
      四、推進農村改革
      五、新農村建設
    第四節  全面對外開放
      一、「入世」新格局
      二、「走出去」戰略
    第五節  增長與發展
      一、發展規劃
      二、基礎建設
      三、宏觀調控
      四、經濟增長
      五、對外經濟
      六、社會發展
      七、環境整治
第八編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第二十四章  走進新時代
    第一節  新發展理念
      一、新常態的經濟增長
      二、堅持新發展理念
    第二節  高質量發展
    第三節  全面深化改革
      一、十八屆三中全會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國有企業分類改革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
      五、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四節  全面開放新格局
      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
      三、對外開放新格局
    第五節  增長與發展
      一、發展規劃
      二、宏觀調控
      三、經濟增長
      四、對外經濟
      五、社會事業
      六、生態文明
  第二十五章  中國式現代化
    第一節  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現代化
      一、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選擇
      二、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選擇
    第二節  習近平經濟思想及其歷史地位
      一、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形成

      二、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科學體系和豐富內涵
      三、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歷史地位
    第三節  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二、「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確立
      三、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四、中國式現代化與人類文明新形態
      五、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二節  食貨之國計
      一、田制與賦役
      二、官營與征榷
      三、市糴與常平
      四、錢法與幣制
      五、水利與漕運
    第三節  食貨之民生
      一、農業
      二、工業
      三、商貿
      四、城市
      五、寺院經濟
    第四節  世族經濟的興衰
      一、世族的經濟社會特徵
      二、世族社會的階級結構
      三、世族統治的社會矛盾
      四、世族地主階級的衰落
  第七章  隋唐經濟
    第一節  隋唐創製
      一、隋文創製
      二、唐承隋制
      三、貞觀之治
    第二節  開天盛世
      一、武后改革
      二、玄宗改革
      三、盛世危機
      四、安史之亂
    第三節  食貨之國計
      一、田制
      二、賦稅
      三、征榷
      四、平糴
      五、錢法
      六、漕運
    第四節  食貨之民生
      一、農業
      二、工業
      三、商業
      四、對外貿易
      五、城市復興
      六、寺院經濟衰落
  第八章  晚唐五代經濟
    第一節  變革中興
      一、衰世變革
      二、中興之世
      三、五代變遷
    第二節  經濟轉型
      一、田制變革
      二、市場復興
      三、商業城市興起

    第三節  社會轉型
      一、世族經濟的衰亡
      二、身份等級的消解
      三、職業等級的演變
    第四節  唐宋變革:第三次經濟社會轉型
      一、農業社會向農商社會轉變
      二、等級社會向集權社會轉變
      三、身份社會向契約社會轉變
      四、國家意識形態向理學轉變
第四編  齊民經濟
  第九章  兩宋經濟
    第一節  北宋經濟
      一、宋初創製
      二、嘉祐之治
      三、熙豐變法
    第二節  南宋經濟
      一、紹興中興
      二、乾淳之治
      三、理宗改革
    第三節  食貨之國計
      一、田制
      二、賦役
      三、禁榷
      四、常平
      五、漕運
      六、錢鈔
      七、市舶
    第四節  食貨之民生
      一、農業
      二、工業
      三、商業
      四、城市
      五、經濟重心南移
    第五節  齊民社會的興起
      一、齊民社會的構成
      二、齊民社會的契約性
      三、齊民社會的流動性
      四、齊民地主階級的統治
      五、齊民社會的矛盾轉化
  第十章  元明經濟
    第一節  蒙元轉制
      一、遼金制度
      二、太宗轉制
      三、世祖盛治
      四、帝國衰亡
    第二節  洪永盛治
      一、洪武創製
      二、永宣盛世
    第三節  變革中興
      一、英憲中衰

      二、弘治中興
      三、嘉靖中興
      四、萬曆中興
      五、走向衰亡
    第四節  食貨之國計
      一、田制
      二、賦役
      三、漕運
      四、鹽政與茶政
      五、錢鈔與白銀
      六、商稅與關市
    第五節  食貨之民生
      一、農業與農村
      二、工場與製造
      三、商業與外貿
      四、城市與市民
  第十一章  清代經濟
    第一節  清初創製
      一、八旗制度
      二、封建轉化
      三、財賦整理
      四、恢復經濟
    第二節  康乾盛世
      一、康熙之治
      二、雍正改革
      三、乾隆盛世
    第三節  嘉道中衰
      一、嘉慶守成
      二、道光蕭條
      三、鴉片危機
    第四節  食貨之國計
      一、田制
      二、賦役
      三、漕運
      四、幣制
      五、鹽政
    第五節  食貨之民生
      一、農業
      二、工業
      三、商業
      四、外貿
  第十二章  晚清變革
    第一節  道咸變局
      一、市場開放
      二、傳統經濟
      三、殖民經濟
    第二節  同光中興
      一、同治新政
      二、洋務運動
      三、戊戌變法

    第三節  新政與革命
      一、清末新政
      二、辛亥革命
    第四節  中國傳統社會的總危機
      一、傳統社會的制度變革周期
      二、對傳統社會的反思與批判
      三、清代中期各種矛盾的結集
      四、外來挑戰與傳統社會危機
第五編  中華民國經濟
  第十三章  民初經濟
    第一節  民初創製
      一、三民主義
      二、民主共和
      三、財經體制
      四、商事立法
    第二節  實業發展
      一、實業政策
      二、民營工業
      三、民營銀行
      四、國貨運動
    第三節  對外經濟
      一、爭取關稅自主
      二、對外貿易發展
      三、外商投資增長
      四、各種政府外債
    第四節  社會階級結構
      一、資產階級
      二、工人階級
      三、地主與農民
  第十四章  「南京十年」
    第一節  國民革命
      一、建國方略
      二、建國實踐
      三、訓政體制
    第二節  經濟改革
      一、關稅自主
      二、財政改革
      三、幣制改革
      四、金融改革
    第三節  實業發展
      一、工業戰略
      二、工業建設
      三、交通建設
      四、民營工業
    第四節  農村經濟
      一、「土地改革」失敗
      二、「二五減租」失敗
      三、「復興農業」計劃
      四、農村合作運動
      五、鄉村建設運動

    第五節  對外經濟
      一、海關稅則
      二、對外貿易
      三、外資與外債
  第十五章  戰時經濟
    第一節  戰時體制
      一、戰時經濟體制
      二、戰時物資統制
      三、財政金融改革
      四、外貿外匯管制
    第二節  戰時生產
      一、國有工業
      二、民營工業
      三、交通事業
      四、農業狀況
    第三節  經濟總崩潰
      一、憲政主義破產
      二、國家資本膨脹
      三、民營經濟衰落
      四、農村經濟凋敝
      五、財政金融危機
      六、經濟總崩潰
  第十六章  新民主主義經濟
    第一節  蘇區經濟
      一、土地革命
      二、財政金融
      三、工農業生產
    第二節  邊區經濟
      一、減租減息
      二、財政金融
      三、工農業生產
      四、大生產運動
    第三節  解放區經濟
      一、土地改革
      二、城市工作
      三、財政金融
      四、恢復生產
第六編  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
  第十七章  經濟重建
    第一節  共同綱領
      一、新民主主義
      二、七屆二中全會
      三、《共同綱領》的形成
    第二節  經濟革命
      一、廢除封建土地制度
      二、建立國營經濟
      三、保護民族資本
      四、發展合作經濟
      五、實行國家資本主義
    第三節  經濟恢復

      一、上海財經會議
      二、治理通貨膨脹:「銀元之戰」和「糧棉之戰」
      三、統一財經工作
      四、調整工商業
      五、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
    第四節  政策轉向
      一、增產節約運動
      二、「三反」「五反」運動
      三、商業調整
      四、修正稅制
  第十八章  三大改造
    第一節  重大轉變
      一、「過渡時期」的探討
      二、「三大改造」的提出
      三、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確定
    第二節  農業合作化
      一、互助合作
      二、初級社
      三、高級社
    第三節  手工業改造
      一、重點試辦
      二、普遍發展
      三、推向高潮
    第四節  工商業改造
      一、政策轉向
      二、政策闡釋
      三、公私合營
      四、改造完成
      五、定息政策
    第五節  計劃經濟
      一、計劃體制
      二、「一五」計劃
      三、經濟增長
      四、社會發展
  第十九章  十年探索
    第一節  新的探索
      一、「十大關係」
      二、科技規劃
      三、黨的八大路線
      四、「二五」計劃
    第二節  「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
      一、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二、「大躍進」
      三、人民公社化運動
      四、從初步糾「左」到繼續「躍進」
    第三節  經濟調整
      一、八字方針
      二、五年調整
      三、農村改革嘗試
      四、計劃體制改革

      五、「四清」運動
    第四節  增長與發展
      一、經濟增長
      二、主要成就
      三、社會發展
  第二十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經濟
    第一節  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干擾
      一、「文化大革命」的發動
      二、「三五」計劃
      三、三線建設
      四、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
    第二節  經濟建設的艱難推進
      一、「四五」計劃
      二、經濟重整
      三、「四三方案」
    第三節  全面整頓
      一、交通整頓
      二、工業整頓
      三、科技整頓
      四、農業整頓
      五、整頓被迫中斷
    第四節  新的「躍進」
      一、「走向大治」
      二、十年規劃
      三、新的「躍進」
    第五節  增長與發展
      一、經濟增長
      二、部門狀況
      三、社會發展
第七編  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第二十一章  改革開放
    第一節  偉大轉折
      一、真理標準討論
      二、十一屆三中全會
      三、新「八字方針」
    第二節  農村突破
      一、家庭承包
      二、「一號文件」
      三、撤社建鄉
      四、鄉鎮企業
    第三節  國企改革
      一、擴權讓利改革
      二、企業經濟責任制
      三、兩步「利改稅」
      四、承包經營責任制
    第四節  市場發育
      一、價格改革
      二、金融改革
      三、城市綜合改革
    第五節  非公經濟

      一、個體經濟
      二、私營企業
      三、民營科技企業
    第六節  對外開放
      一、開放決策
      二、特區突破
      三、區域開放
      四、市場開放
    第七節  增長與發展
      一、發展規劃
      二、基礎建設
      三、宏觀調控
      四、經濟增長
      五、對外經濟
      六、社會發展
  第二十二章  全面改革
    第一節  經濟體制轉型
      一、社會主義計劃經濟
      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二節  財政金融改革
      一、財稅制度改革
      二、金融體制改革
    第三節  國有企業改革
      一、現代企業制度
      二、百家改革試點
      三、股份制改革
      四、戰略性改組
    第四節  民營經濟發展
      一、政策演變
      二、二次創業
      三、進入資本市場
    第五節  全面對外開放
      一、全方位開放
      二、外貿體制改革
      三、外匯體制改革
      四、外資政策變化
    第六節  增長與發展
      一、發展規劃
      二、基礎建設
      三、宏觀調控
      四、經濟增長
      五、對外經濟
      六、社會發展
  第二十三章  科學發展
    第一節  發展理念
      一、全面小康
      二、科學發展
      三、和諧社會
    第二節  深化改革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