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企業架構的藝術(業務架構與IT架構一體化實踐指南原書第2版)/架構師書庫

  • 作者:(澳)斯維亞托斯拉夫·科圖采夫|責編:王春華//馮潤峰|譯者:傅盛//李強//趙隆兵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766278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47
人民幣:RMB 14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企業架構(EA)是一套與業務和IT相關的描述,旨在彌合組織中業務和IT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溝通鴻溝,促進信息系統規劃,並提高業務和IT的對齊度。鑒於複雜的歷史原因,企業架構的概念總是被無休止的猜測、危險的神話、不存在的最佳實踐、無法兌現的承諾、代價高昂的失敗和嚴重的失望所包圍。圍繞傳統的企業架構的所有討論都被膚淺的建議和過時的方法(如眾所周知的企業架構框架)所主導,這些建議和方法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但卻被具有商業動機的咨詢公司和大師們大肆宣傳。與此同時,關於企業架構的真實可靠的信息仍然難以從任何可用的資源中找到。
    基於對實際行業中最佳實踐和現有企業架構文獻的廣泛研究,本書提供了獨特的、系統的、端到端的描述,將企業架構實踐的各個方面整合成一幅連貫的邏輯圖。本書針對以下與企業架構相關的關鍵問題,提供了清晰、基於研究、概念合理且切實可行的答案:
    企業架構和企業架構實踐的含義是什麼?
    哪些流程構成了既定的企業架構實踐,它們是如何運作的?
    在成功的企業架構實踐中使用了哪些企業架構工件?
    架構角色和功能的最佳結構是什麼?
    企業架構需要哪些軟體工具和建模語言?
    如何在組織中從零開始啟動並演進企業架構實踐?
    當前的企業架構最佳實踐源於何處?
    本書以高度結構化、順序化的方式編排,不需要任何企業架構方面的先行知識。本書面向對企業架構感興趣的廣大讀者,包括在職和有抱負的架構師、架構經理、企業架構學術研究人員、企業架構講師和大學生。

作者介紹
(澳)斯維亞托斯拉夫·科圖采夫|責編:王春華//馮潤峰|譯者:傅盛//李強//趙隆兵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企業架構簡介
  第1章  概述
    1.1  信息技術在現代組織中的作用
    1.2  信息技術對組織的益處和威脅
    1.3  實現信息系統的商業價值
    1.4  組織即社會技術系統
    1.5  業務和IT對齊的問題
      1.5.1  對齊過程中涉及的相關參與者
      1.5.2  對齊過程中涉及的主要參與者群體
      1.5.3  參與者之間溝通不暢是錯位的根源
    1.6  企業架構即解決方案
    1.7  本章總結
    1.8  註釋
  第2章  企業架構的概念
    2.1  何為企業架構
      2.1.1  企業架構的本質
      2.1.2  企業架構與傳統架構的區別
      2.1.3  企業架構域
    2.2  企業架構實踐
    2.3  企業架構工件
      2.3.1  企業架構工件的信息內容
      2.3.2  企業架構工件的雙重屬性
      2.3.3  企業架構工件的兩種含義決策型和事實型
      2.3.4  企業架構工件的兩個生命周期:永久型和臨時型
      2.3.5  企業架構工件的示例
    2.4  企業架構實踐中架構師的作用
      2.4.1  架構師的一般職責
      2.4.2  架構師作為企業架構工件的開發者
      2.4.3  企業架構工件、架構師和其他參與者
    2.5  組織中的架構職能
    2.6  本章總結
    2.7  註釋
  第3章  企業架構實踐的作用
    3.1  企業架構的必要性
    3.2  溝通是企業架構實踐的基石
    3.3  實踐企業架構的收益
    3.4  哪些組織在實踐企業架構
    3.5  企業架構的歷史起源和現代最佳實踐
    3.6  企業架構實踐不是什麼
      3.6.1  不是純粹的技術規劃
      3.6.2  不是萬能的方法
      3.6.3  不是自動化的規劃
      3.6.4  不是(人員)能力的替身
      3.6.5  不是專職專家的工作
      3.6.6  不是一次性的規劃項目
      3.6.7  不是特定的技術實踐
      3.6.8  不是企業建模
      3.6.9  不是企業工程

      3.6.10  不是系統思考
      3.6.11  不是突破性的解決方案
      3.6.12  不是企業架構框架的實施
    3.7  本章總結
    3.8  註釋
  第4章  企業架構和城市規劃
    4.1  作為城市規劃的企業架構實踐
    4.2  企業架構工件和城市規劃文檔的六種類型
      4.2.1  經營考量
      4.2.2  (技術)標準
      4.2.3  (業務)願景
      4.2.4  (技術)景觀
      4.2.5  概要設計
      4.2.6  詳細設計
    4.3  不同類型的企業架構工件間的關係
    4.4  不同類型的企業架構工件的互補性
    4.5  企業架構的CSVLOD模型
    4.6  本章總結
    4.7  註釋
  第5章  業務與IT之間的對話
    5.1  將業務戰略作為架構規劃基礎所面臨的問題
      5.1.1  業務戰略通常是模糊的、未知的或根本不存在
      5.1.2  業務戰略很少會為信息技術提供明確的方向
      5.1.3  業務戰略通常不穩定且經常變化
      5.1.4  業務戰略往往需要特定於戰略的、不可復用的IT系統
      5.1.5  業務戰略對企業架構實踐的作用
    5.2  業務和IT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鍵討論點
      5.2.1  運營模式
      5.2.2  業務能力
      5.2.3  具體業務需要
      5.2.4  業務流程
      5.2.5  業務需求
    5.3  關鍵討論點的層次結構
    5.4  企業架構不確定性原則
    5.5  本章總結
    5.6  註釋
  第6章  企業架構實踐的流程
    6.1  企業架構實踐的三個流程
      6.1.1  戰略規劃
      6.1.2  計劃交付
      6.1.3  技術優化
    6.2  不同企業架構相關流程間的關係
      6.2.1  戰略規劃與計劃交付
      6.2.2  計劃交付與技術優化
      6.2.3  技術優化與戰略規劃
    6.3  企業架構實踐的高層次流程視圖
    6.4  本章總結
    6.5  註釋
  第7章  IT計劃和企業架構
    7.1  IT計劃的概念

    7.2  IT計劃還是業務計劃
    7.3  IT計劃在企業架構實踐中的作用
    7.4  不同類型的IT計劃
      7.4.1  基本計劃
      7.4.2  戰略計劃
      7.4.3  局部計劃
      7.4.4  緊急計劃
      7.4.5  架構計劃
    7.5  不同類型的IT計劃流
    7.6  IT投資組合管理和預算編製流程
      7.6.1  IT投資組合管理和預算編製流程的作用
      7.6.2  IT投資組合管理在企業架構實踐中的地位
    7.7  本章總結
    7.8  註釋
第二部分  企業架構工件
  第8章  企業架構的CSVLOD模型
    8.1  企業架構工件的分類維度
      8.1.1  第一維度:內容
      8.1.2  第二維度:方式
    8.2  企業架構工件的六種常見類型
      8.2.1  經營考量
      8.2.2  技術標準
      8.2.3  業務願景
      8.2.4  技術景觀
      8.2.5  概要設計
      8.2.6  詳細設計
    8.3  企業架構的最終CSVLOD模型
    8.4  本章總結
    8.5  註釋
  第9章  經營考量
    9.1  經營考量作為企業架構工件的通用類型
      9.1.1  信息內容
      9.1.2  開發與使用
      9.1.3  角色與收益
      9.1.4  與相鄰類型的差異
    9.2  與經營考量相關的特定企業架構工件
      9.2.1  原則(必備)
      9.2.2  政策與策略(常見)
      9.2.3  概念數據模型(不常見)
      9.2.4  分析報告(不常見)
      9.2.5  方向聲明(不常見)
    9.3  關於經營考量的其他問題
    9.4  本章總結
    9.5  註釋
  第10章  技術標準
    10.1  技術標準作為企業架構工件的通用類型
      10.1.1  信息內容
      10.1.2  開發與使用
      10.1.3  角色與收益
      10.1.4  與相鄰類型的差異

    10.2  與技術標準相關的特定企業架構工件
      10.2.1  技術參考模型(必備)
      10.2.2  指南(必備)
      10.2.3  模式(常見)
      10.2.4  IT原則(常見)
      10.2.5  邏輯數據模型(不常見)
      10.2.6  與技術標準相關的非主流企業架構工件
    10.3  關於技術標準的其他問題
    10.4  本章總結
    10.5  註釋
  第11章  業務願景
    11.1  業務願景作為企業架構工件的通用類型
      11.1.1  信息內容
      11.1.2  開發與使用
      11.1.3  角色與收益
      11.1.4  與相鄰類型的差異
    11.2  與業務願景相關的特定企業架構工件
      11.2.1  業務能力模型(必備)
      11.2.2  路線圖(必備)
      11.2.3  目標狀態(常見)
      11.2.4  價值鏈(不常見)
      11.2.5  上下文圖(不常見)
      11.2.6  與業務願景相關的非主流企業架構工件
    11.3  關於業務願景的其他問題
    11.4  本章總結
    11.5  註釋
  第12章  技術景觀
    12.1  技術景觀作為企業架構工件的通用類型
      12.1.1  信息內容
      12.1.2  開發與使用
      12.1.3  角色與收益
      12.1.4  與相鄰類型的差異
    12.2  與技術景觀相關的特定企業架構工件
      12.2.1  景觀圖(必備)
      12.2.2  IT資產清單(常見)
      12.2.3  企業系統組合(常見)
      12.2.4  IT路線圖(常見)
      12.2.5  與技術景觀相關的非主流企業架構工件
    12.3  技術景觀的擴展問題
      12.3.1  避免濫用
      12.3.2  抽象級別
    12.4  本章總結
    12.5  註釋
  第13章  概要設計
    13.1  概要設計作為企業架構工件的通用類型
      13.1.1  信息內容
      13.1.2  開發與使用
      13.1.3  角色與收益
      13.1.4  與相鄰類型的差異
    13.2  與概要設計相關的特定企業架構工件

      13.2.1  解決方案概述(必備)
      13.2.2  選項評估(常見)
      13.2.3  計劃提案(不常見)
      13.2.4  與概要設計相關的非主流企業架構工件
    13.3  關於概要設計的其他問題
    13.4  本章總結
    13.5  註釋
  第14章  詳細設計
    14.1  詳細設計作為企業架構工件的通用類型
      14.1.1  信息內容
      14.1.2  開發與使用
      14.1.3  角色與收益
      14.1.4  與相鄰類型的差異
    14.2  與詳細設計相關的特定企業架構工件
      14.2.1  解決方案設計(必備)
      14.2.2  初步解決方案設計(不常見)
      14.2.3  與詳細設計相關的非主流企業架構工件
    14.3  關於詳細設計的其他問題
    14.4  本章總結
    14.5  註釋
  第15章  重新審視CSVLOD模型
    15.1  CSVLOD分類法的自然延伸
    15.2  將具體企業架構工件映射到CSVLOD分類法
    15.3  企業架構賦能戰略執行的決策路徑
      15.3.1  典型決策路徑
      15.3.2  備選決策路徑
      15.3.3  企業架構工件作為決策點
    15.4  企業架構CSVLOD模型的天然描述性
    15.5  企業架構CSVLOD模型的例外情況
    15.6  一頁紙企業架構
    15.7  本章總結
    15.8  註釋
第三部分  企業架構的其他方面
  第16章  企業架構實踐中的架構師
    16.1  架構師的一般技能和素質
      16.1.1  業務和IT知識
      16.1.2  高效溝通
      16.1.3  合作態度
      16.1.4  創新思維方式
      16.1.5  系統思維
    16.2  五種常見的架構師原型
      16.2.1  解決方案架構師
      16.2.2  領域架構師
      16.2.3  業務領域架構師
      16.2.4  企業架構師
      16.2.5  架構經理
      16.2.6  架構職位層次結構
    16.3  組織環境中的架構職位
      16.3.1  架構職位的組織映射
      16.3.2  架構職位的流程映射

      16.3.3  架構師、協作經理和技術設計師
    16.4  如何成為架構師並在職業生涯中取得進步
    16.5  本章總結
    16.6  註釋
  第17章  組織中的架構職能
    17.1  架構職能在組織中的角色
    17.2  架構職能的結構
      17.2.1  對組織規模的依賴
      17.2.2  對分散程度的依賴
      17.2.3  特別複雜的組織中的架構職能
    17.3  架構職能的治理機制
      17.3.1  治理委員會和程序的作用
      17.3.2  四種類型的治理委員會和程序
      17.3.3  豁免和升級程序
      17.3.4  治理委員會的結構
    17.4  本章總結
    17.5  註釋
  第18章  面向企業架構的工具
    18.1  針對企業架構的建模語言
      18.1.1  ArchiMate
      18.1.2  統一建模語言
      18.1.3  業務流程模型和表示法
      18.1.4  集成信息系統架構
      18.1.5  建模語言的實用性
      18.1.6  建模語言在企業架構實踐中的作用
    18.2  用於企業架構的軟體工具
      18.2.1  標準通用的MS Office應用程序
      18.2.2  用於企業架構的專用軟體工具
      18.2.3  配置管理資料庫
      18.2.4  軟體工具的實用性
      18.2.5  軟體工具在企業架構實踐中的作用
    18.3  企業架構實踐中的測量方法
      18.3.1  IT投資質量的測量標準
      18.3.2  技術偏差大小的測量
      18.3.3  對技術景觀複雜性的測量
      18.3.4  測量在企業架構實踐中的應用
    18.4  用於企業架構的其他工具
      18.4.1  企業架構工件的模板
      18.4.2  稻草人架構
      18.4.3  項目檢查表和評估表
      18.4.4  架構債務
    18.5  敏捷企業架構
      18.5.1  企業架構實踐中的敏捷性維度
      18.5.2  選擇適當的方法來實現必要的敏捷性
    18.6  本章總結
    18.7  註釋
  第19章  企業架構實踐的生命周期
    19.1  在組織中建立企業架構實踐
      19.1.1  建立企業架構實踐的歷史路徑
      19.1.2  建立企業架構實踐的刻意路徑

      19.1.3  促進企業架構實踐的組織接受度
    19.2  企業架構實踐的成熟度
      19.2.1  企業架構實踐成熟度評估中存在的問題
      19.2.2  企業架構實踐的成熟度評估方法
      19.2.3  企業架構實踐的成熟度作為可持續競爭優勢的一個因素
    19.3  企業架構實踐和企業架構咨詢
      19.3.1  基於計劃的協同
      19.3.2  戰略協同
      19.3.3  發展協同
      19.3.4  與咨詢公司的建設性和反建設性關係
    19.4  本章總結
    19.5  註釋
後記
附錄A  企業架構的起源和現代企業架構最佳實踐
附錄B  企業架構教學包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