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新發展理念的邏輯依據和歷史演進研究/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書系

  • 作者:郭險峰|責編:廖韌
  • 出版社:西南財大
  • ISBN:9787550465046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19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立足於理論、歷史和現實維度,對新發展理念的邏輯進行了全面梳理。結構上採用了層次解構法,由總而分:第一板塊是總論,是對發展理論的演進和邏輯進行總述;第二板塊是分論,分別就「五大」新發展理念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進行闡釋,以做到邏輯清晰,結構合理,層次分明。在研究方法上,既做到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繼承,也做到對中國傳統發展思想和西方發展思想的歸納、總結和借鑒。

作者介紹
郭險峰|責編:廖韌

目錄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發展思想的論述
  第一節  馬克思、恩格斯對發展內涵的論述
    一、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
    二、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發展理論
    三、發展的根本是經濟發展
    四、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五、發展的動力
  第二節  馬克思、恩格斯對發展路徑與方法的論述
    一、科技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二、城鄉協調發展是發展的本質要義
    三、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四、全球化發展理論
  第三節  列寧關於發展的論述
    一、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多國首先勝利的理論
    二、國家發展觀點
    三、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四、新經濟政策
第二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發展思想
  第一節  中國傳統文化中發展觀的價值引領
  第二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發展理念
    一、「以人為本」思想為「人民發展觀」奠定了基礎
    二、「天人合一」整體觀奠基了綠色發展觀
    三、變通與求同存異的發展思維為開放理念奠定了基礎
    四、融合發展觀為協調發展奠定了基礎
    五、和諧的發展觀
    六、生態文明的發展觀
    七、崇尚勤儉節約的發展觀
第三章  西方國家關於發展思想的經典論述
  第一節  重商主義的發展思想
    一、理論要點
    二、政策主張
    三、歷史作用
  第二節  古典經濟學的發展思想
    一、威廉·配第的發展思想
    二、亞當·斯密的發展思想
    三、大衛·李嘉圖的發展思想
  第三節  新古典經濟學的發展思想
    一、馬歇爾的發展思想
    二、庇古的發展思想
  第四節  當代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思想
    一、凱恩斯主義
    二、新自由主義
    三、新凱恩斯主義
第四章  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前對發展理論的探索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與經濟發展的理論探索(1949—1957年)
    一、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與國家工業化啟動過程中的經濟發展理論探索
    二、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計劃思想與計劃經濟體制的建立
  第二節  國民經濟的曲折發展與經濟發展理論的曲折探索(1958—1978年)
    一、毛澤東同志對中國經濟發展理論的探索及學習蘇聯社會主義經濟理論
    二、國民經濟調整和恢復時期的「八字方針」理論

    三、發展理論偏差下的國民經濟波動
  第三節  對傳統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理論的反思
    一、發展道路與機制問題:工業化發展道路、計劃經濟和市場機制的抉擇
    二、不斷調適發展中的公平與效率關係
    三、在均衡發展與非均衡發展模式中進行適應性探索
    四、構建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的協調關係
第五章  改革開放后至黨的十八大對發展理論的探索
  第一節  改革開放后至黨的十八大對發展理論的探索歷程
    一、發展理論的形成與初步探索
    二、發展理論的持續創新
    三、發展理論的逐步完善
  第二節  改革開放后至黨的十八大發展理論創新的邏輯理路
    一、發展理論創新是深化發展內涵的主線
    二、創新發展理論是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提出的
    三、發展理論持續創新的技術路線
    四、以生產力解放為目標形成的可持續發展理論體系
  第三節  改革開放后至黨的十八大發展理論實踐的基本經驗
    一、把握現實發展的規律是發展理論創新的前提
    二、重點突出和全面推進是發展理論形成的基本方法
    三、黨的領導是我國發展理論創新的方向保證
  第四節  改革開放后至黨的十八大發展理論的基本結論與啟示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發展思想和理論形成的基礎
    二、發展理論不斷創新才能推動中國科學發展
  第五節  對我國改革開放后至黨的十八大發展理論的評論
    一、發展速度理論開了新階段發展理論研究的先河
    二、對馬克思主義再生產理論中的生產資料優先增長理論的研究
    三、改革開放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發展戰略轉型
    四、在國際比較中探討經濟周期和波動問題
第六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對發展理論的探索
  第一節  戰略判斷:中國的發展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一、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二、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第二節  理論探索: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的重大發展理論和理念
  第三節  真知灼見:新發展理念提出的重大意義、理論依據與科學內涵
    一、重大意義
    二、理論依據
    三、科學內涵
  第四節  戰略選擇: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及內涵意蘊
    二、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第七章  創新發展理念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現實邏輯
  第一節  創新發展理念的理論邏輯
    一、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理論
    二、勞動價值理論
    三、資本積累理論
  第二節  創新發展理念的歷史邏輯
    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三、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
    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五、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
    六、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和產業革命大趨勢
    七、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舉措
  第三節  創新發展理念的實踐邏輯
    一、創新是適應世界時代變遷要求的有力支撐
    二、創新發展是符合我國歷史發展新方位要求的重要武器
第八章  協調發展理念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現實邏輯
  第一節  協調發展理念的理論邏輯
    一、馬克思主義中的協調發展理論
    二、西方經濟學中的協調發展理論
  第二節  協調發展理念的歷史邏輯
    一、毛澤東同志對協調發展理念中國化的探索
    二、改革開放以來對協調發展理念的中國化
    三、習近平總書記對協調發展理念中國化的升華
  第三節  協調發展理念的現實邏輯
    一、協調發展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二、協調發展是扭轉發展不平衡趨勢的必然選擇
    三、協調發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之舉
第九章  綠色發展理念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現實邏輯
  第一節  綠色發展理念的理論邏輯
    一、綠色發展的核心、要義與目標
    二、綠色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第二節  綠色發展理念的歷史邏輯
    一、綠色發展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繼承和發展
    二、綠色發展理念是中國共產黨生態理論和實踐探索的結晶
  第三節  綠色發展理念的現實邏輯
    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黨中央工作部署
    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路徑
第十章  開放發展理念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現實邏輯
  第一節  開放發展理念的理論邏輯
    一、我國傳統的對外貿易思想和國際貿易學基本理論
    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人關於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的論述
    三、毛澤東同志關於我國發展對外關係的有關論述
    四、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等關於對外開放的有關論述
    五、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開放發展理念的有關論述
  第二節  開放發展理念的歷史邏輯
    一、我國對外開放的歷史背景
    二、我國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
    三、我國對外開放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四、我國對外開放的經驗總結
  第三節  開放發展理念的現實邏輯
    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開放發展的新特點
    二、奮力推進新時代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第十一章  共享發展理念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現實邏輯
  第一節  共享發展理念的理論邏輯
    一、「共享」之於新發展理念的邏輯自洽
    二、共享發展理念的政治寓意
  第二節  共享發展理念的歷史邏輯
    一、馬克思列寧主義中的共享理念
    二、毛澤東思想中的共享理念

    三、鄧小平理論中的共享理念
    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中的共享理念
    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共享發展理念
  第三節  共享發展理念的現實邏輯
    一、共享發展理念的提出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要求
    二、共享發展理念是新發展理念的落腳點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