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交往革命(郵電政治溝通與新中國初期的國家治理)

  • 作者:鄧理|責編:徐曉明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91983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4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信息是國家治理的基礎,發展郵電通信則是現代國家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本書是一部探討新中國初期的郵電通信建設如何重構政治溝通過程以及國家治理實踐的著作,以馬克思提出的「交往」概念為線索,揭示通信力量塑造現代國家的變革效應及原理機制,依托豐富史料,詳細分析呈現了建國初期書信、農村電話、報刊發行三種通信網路的建設歷程及其對於國家治理的性影響。本書對國家治理領域的研究者,對新中國郵電史和社會史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鄧理|責編:徐曉明
    鄧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黨的建設原理教研室講師,復旦大學政治學博士,師從劉建軍教授,主要從事黨的建設、國家治理、數字治理領域研究。出版著作一部,參編著作多部,曾在《公共管理學報》《科學社會主義》《當代中國史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主持和參與多項省部級課題。曾獲國家獎學金、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20年年會徵文二等獎、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委員會2022年年會論文二等獎等榮譽。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視角:通信、政治溝通與現代國家
    一、通信:國家治理的信息基礎
    二、郵電:引發現代國家的「交往革命」
  第二節  研究問題:郵電、新中國的政治溝通體系及國家治理
    一、文獻回顧
    二、從郵驛到郵電:國家信息傳播的古今之別
    三、分析邏輯:郵電、政治溝通與國家治理
    四、研究案例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現代國家治理的通信技術視角
  第一節  現代國家治理的技術邏輯
    一、現代國家建構的技術工程學
    二、馬克思的交往革命理論
  第二節  再造空間:現代國家治理的通信基礎
    一、與空間鬥爭:傳統國家治理的信息悖論
    二、重構空間尺度:郵電與現代國家治理轉型
  第三節  郵電通信與政治溝通:西方國家的歷史經驗
    一、郵電通信對政府管理及行政的影響
    二、郵電通信對資本主義體系和民主政治的影響
第三章  理論框架:郵電通信、政治溝通與國家治理
  第一節  郵電通信對政治溝通網路的重構
    一、從地域性到國家性:通信與政治溝通關係的擴展
    二、從滯后性到及時性:通信與政治溝通效能的提升
  第二節  政治溝通網路重塑國家治理的基本機制
    一、情報共享機制:信息不對稱的緩解
    二、集體行動機制:組織能力的強化
    三、符號擴散機制:國家話語的彌散
  第三節  案例介紹:新中國初期的郵電及政治溝通網路
    一、人民郵電:新中國初期的郵電系統及建設成就
    二、書信、電話、報刊:郵電建構的三種政治溝通網路
第四章  書信:群眾參與國家治理的媒介
  第一節  郵政與人民通信自由的實現
    一、組織結構:郵局網點的全國覆蓋
    二、行動策略:郵政系統的服務創新
  第二節  社會主義中國的書信類型及其政治功能
    一、縱向溝通:聯繫群眾
    二、橫向溝通:團結群眾
  第三節  縱向政治溝通體系:基於書信的參與式治理
    一、政府和官方報刊:書信建構的兩種政民聯繫渠道
    二、信息反饋:群眾來信的治理功能
    三、獲取地方性知識:國家發起的群眾報礦運動
    四、書信信息傳播的困境
  第四節  橫向政治溝通體系:書信與公共空間的重構
    一、推動勞動競賽
    二、傳播先進經驗
    三、以信傳情: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意識建構
第五章  電話:通訊技術與農村治理的變革
  第一節  改善農村通信:50年代的電話下鄉工程
    一、電話為何下鄉:國家領導農村的信息傳播困境

    二、電話下鄉規劃:社社有總機,隊隊通電話
    三、電話如何下鄉:權力下放和群眾創造
  第二節  電話網與新中國農村治理的變革
    一、電話會議:政府工作方法的轉變
    二、國家政策執行能力:電話網建立前後的歷史比較
    三、更高效的集體行動:基層治理的賦能
    四、政府間治理網路:超越地方性政治
第六章  報刊發行:國家話語傳播與國民塑造
  第一節  報刊:現代國民建構的文化媒介
  第二節  郵局:國家報刊發行的關鍵主體
    一、郵發合一制度
    二、報刊懸浮於基層:郵局發行的困境
  第三節  報刊發行站:國家文化權力如何滲透至基層
    一、報刊發行站的設置過程
    二、報刊發行站對於政治傳播的賦能
    三、城市的報刊發行網路
    四、農村的報刊發行網路
  第四節  國家的文化治理:報刊對國民的主體性建構
    一、報刊影響群眾的文化實踐
    二、報刊對工農群眾的影響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現代國家如何解決信息難題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第三節  新中國國家治理能力的多重塑造
  第四節  信息時代的通信與國家治理
參考文獻
A.英文學術著作及期刊
B.中文學術著作及期刊
C.政府報告、地方志及歷史文獻
D.報紙及檔案材料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