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宋代農業地理(溯源學術經典)(精)

  • 作者:韓茂莉|責編:崔人傑//張志傑
  • 出版社:山西人民
  • ISBN:9787203135388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95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對兩宋三百余年農業發展及其地理分佈的整體討論,為北京大學教授韓茂莉的歷史地理學代表作。書中不僅宏觀地指出農業生產對於宋代國運與民生的重要意義,而且立足於宋代自然環境、社會因素所導致的區域差異,從人口、土地、農作物、水利、農業技術等方面,對宋代黃河中下游地區、東南地區、荊湖地區、川峽地區、嶺南地區五個區域的農業生產特徵展開論述,重點探討了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與一年兩熟稻麥輪作制的關係。本書建構了「農業地理」的研究範式,資料紮實、立論嚴謹,展現了宋代各地農業綜合體的複雜性與差異性,對宋代農業在中國農業發展史上「承上啟下」的特徵作了精準概括。本書有助於讀者通過「農業視角」去觀察兩宋時期的政治變遷與經濟發展,有著很高的學術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韓茂莉|責編:崔人傑//張志傑
    韓茂莉,1955年4月出生於北京市,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國歷史地理,在歷史農業地理、歷史時期環境變遷以及歷史鄉村社會地理方面做出重要貢獻,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項,出版《宋代農業地理》《遼金農業地理》《草原與田園--遼金時期西遼河流域農牧業與環境》《中國歷史農業地理》等學術專著,並在《文史》《地理學報》《考古學報》《近代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50篇。主講課程「中國歷史地理」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精品課。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國之疆土與民之本業——宋代國土與農業資源稟賦
  第一節  宋代農業生產環境的地域差異
  第二節  宋代人口、土地與農業生產的關係
第三章  民生與國運——宋代農業地理的基本格局
  第一節  承上啟下的宋代農業技術
  第二節  平原與山區、腹里與邊郡農業發展的不同步性
第四章  重建與發展——宋代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農業生產與土地利用
  第一節  河南農業生產與區域差異
  第二節  河北大量非農業用地的出現與沿邊塘泊的開發利用
  第三節  河東汾河谷地與四周山區農業生產發展進程的差異
  第四節  陝西關中農業生產與沿邊土地開墾
  第五節  北宋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糧食調撥與農業生產發展水平
第五章  國之根本,東南望郡——宋代東南地區的農業生產與土地利用特徵
  第一節  淮南農業生產的興衰
  第二節  兩浙平原地帶農業生產的高度發展與精耕細作
  第三節  福建平原地帶的人口壓力與耕作技藝的提高
  第四節  江東平原地帶圩田的發展
  第五節  江西平原地帶的開發與糧食外運
  第六節  宋代東南丘陵山區的開發與農業生產引發的環境問題
第六章  湖區與山區——宋代荊湖地區的農業生產與土地利用
  第一節  荊湖南、北兩路的人口與地區開發
  第二節  荊湖南、北兩路農業生產發展的差異
第七章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宋代西南地區的農業生產與土地利用特徵
  第一節  華夷雜居的人口分佈特徵
  第二節  宋代西南地區的農業生產方式與地域差異
第八章  地曠人稀,田稼鹵莽——宋代嶺南地區的農業生產與土地利用特徵
  第一節  人口構成及其地理分佈
  第二節  宋代嶺南地區農業生產的地域特徵
第九章  物種與土地——宋代糧食作物的分佈與輪作方式的變化
  第一節  宋代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糧食作物
  第二節  宋代東南地區的糧食作物
  第三節  宋代荊湖與西南地區的糧食作物及其地理分佈
  第四節  宋代嶺南地區的糧食作物與種植制度
第十章  桑麻茶果——宋代主要經濟作物的地理分佈
  第一節  宋代蠶桑業的地理分佈
  第二節  宋代麻類作物的地理分佈
  第三節  宋代棉的種類與地理分佈
  第四節  宋代油料作物的種類與地理分佈
  第五節  宋代植茶業
  第六節  宋代主要果樹品種及其地理分佈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