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數字經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研究/數字經濟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系列叢書

  • 作者:屈嬌|責編:喬雷
  • 出版社:西南財大
  • ISBN:9787550464100
  • 出版日期:2024/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83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著眼于數字經濟時代如何更好培育和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研究目的,通過對新質生產力的歷史演變歷程、理論淵源、數字經濟賦能新質生產力的作用機制,國內外實踐案例的研究和剖析,力圖進一步完善和豐富新質生產力的理論內涵,為更好地利用數字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和競爭力提供有益的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有企事業單位認識和研究新質生產力的科普讀物,也可以作為廣大師生、幹部職工學習實踐的參考用書。

作者介紹
屈嬌|責編:喬雷
    屈嬌,陝西咸陽人,陝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等方面的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陝西省社科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參與撰寫專著一部。近年來,在《中國社會科學報》《湖北行政學院學報》《經濟研究導刊》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緣由及研究意義
    1.1.1  研究緣由
    1.1.2  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內研究現狀
    1.2.2  國外研究現狀
    1.2.3  現有研究的分析評價
  1.3  本書研究思路、結構安排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結構安排
    1.3.2  研究方法
2  數字經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本理論問題
  2.1  數字經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時代背景
    2.1.1  數字技術引領人類社會發展時代的到來
    2.1.2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期
    2.1.3  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要求
    2.1.4  數字化轉型需要
  2.2  致字經濟賦能新質生嚴力發展的重要意義
    2.2.1  有助於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
    2.2.2  有助於促進我國創新驅動發展
    2.2.3  有助於提升和重塑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2.2.4  有助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
  2.3  生產力發展變革的歷史回溯
    2.3.1  手工生產階段
    2.3.2  機械生產階段
    2.3.3  電氣化生產階段
    2.3.4  信息化生產階段
    2.3.5  數字化生產階段
  2.4  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理論淵源
    2.4.1  馬克思、恩格斯的生產力理論
    2.4.2  中國共產黨人的生產力理論
    2.4.3  基於世界文明中的科技理論分析
  2.5  新質生產力的基本內涵
    2.5.1  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內涵
    2.5.2  新質生產力的基本類型
    2.5.3  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特徵
    2.5.4  數字經濟的基本內涵與作用
3  數字經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邏輯理路
  3.1  數字經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必要性
    3.1.1  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離不開數字經濟的發展
    3.1.2  技術的創新與進步離不開數字經濟的發展
    3.1.3  全球經濟的合作與交流離不開數字經濟的發展
  3.2  數字經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可能性
    3.2.1  數字經濟符合新質生產力的特徵
    3.2.2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新質生產力提供發展平台
    3.2.3  數字經濟的跨界融合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
  3.3  數字經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內在機理
    3.3.1  顛覆性科學技術的突破
    3.3.2  生產要素實現高效配置
    3.3.3  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4  數字經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國內實踐
  4.1  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實踐
    4.1.1  上海:以全鏈條創新全面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4.1.2  蘇州:智造驅動和數轉融合驅動新質生產力
    4.1.3  杭州:打造數字之城發展新質生產力
    4.1.4  合肥:以科技攻「尖」優勢驅動科技發展
  4.2  珠三角地區數字經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實踐
    4.2.1  深圳:以創新驅動和開放合作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4.2.2  廣州:強化產學研合作,激活新質生產力
    4.2.3  珠海:從「給政策」轉向「給場景」,加快布局新賽道
  4.3  環渤海經濟區和中西部地區新質生產力發展實踐
    4.3.1  北京:突出各區特色,加快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布局
    4.3.2  武漢:以「新」促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4.3.3  西安:以硬科技產業集群為核心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
    4.3.4  重慶: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5  數字經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域外經驗
  5.1  以數字經濟為賽道布局新質生產力發展
  5.2  精準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與突破
  5.3  打出數字產業政策「組合拳」
  5.4  營造有利於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文化環境
6  數字經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6.1  要素供給與市場需求匹配不夠
    6.1.1  數據供給和數據需求的結構性矛盾
    6.1.2  數據應用潛力釋放不夠
    6.1.3  數據治理機制和方法有待完善
  6.2  產業的深度轉型升級有待推進
    6.2.1  我國產業升級轉型現狀
    6.2.2  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存在的問題
  6.3  創新生態系統構建不夠完善
    6.3.1  不同國家和組織的創新生態特徵
    6.3.2  我國創新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
  6.4  科技創新技術成果轉化率有待提高
    6.4.1  世界各國科技成果轉化現狀
    6.4.2  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現狀和問題
  6.5  數據要素的國際跨境流動不暢
    6.5.1  數據要素的國際跨境流動的重要性
    6.5.2  國內外對數據跨境流動的政策支持
    6.5.3  我國在數據跨境流通中面臨的挑戰
  6.6  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有待完善
    6.6.1  科技創新人才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性
    6.6.2  世界各國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現狀
    6.6.3  我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7  數字經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實踐路徑
  7.1  加強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7.1.1  構建高速泛在的互聯網基礎設施體系
    7.1.2  發展和完善智能化數字技術平台
    7.1.3  推進網路和數據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7.1.4  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
  7.2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7.2.1  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支持體系

    7.2.2  統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7.2.3  促進優秀要素資源向科技領域有效聚集
    7.2.4  強化科技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
    7.2.5  健全科技金融市場,激活金融機構的保障作用
  7.3  加強數實融合發展,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7.3.1  持續鞏固數字產業發展基礎,推動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
    7.3.2  以高質量的數據供給促進「數實融合」提質增效
    7.3.3  加快產業數字化進程,促進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協調發展
    7.3.4  推進數實融合應用示範,引導實體企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7.4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發揮超大規模市場的創新優勢
    7.4.1  統一基礎制度規則,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7.4.2  打造統一的要素資源市場市場監管機制
  7.5  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做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人才儲備
    7.5.1  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
    7.5.2  深化創新型人才評價機制和引進機制改革
    7.5.3  營造科技人才良性發展的生態環境
  7.6  堅持開放和合作共贏,打造全球化開放創新生態
    7.6.1  完善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交流的頂層設計
    7.6.2  推動全球創新要素加速流動和精準匹配
    7.6.3  推動完善網路空間國際規則
    7.6.4  建立國際科技創新合作聯盟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