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碳中和經濟學(高等院校雙碳教育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穆獻中//胡廣文|責編:胡月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674375
  • 出版日期:2024/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9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碳中和經濟發展脈絡、理論架構及實際問題為主線,共分4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碳循環學科和低碳經濟相關學科知識點,包括碳循環原理、碳循環科學認知、碳循環失衡影響、低碳能源、低碳產業、低碳經濟等;第二部分闡釋碳中和經濟理論淵源、理論架構、經濟系統運行機制、重點研究領域及碳中和經濟發展形態等;第三部分在梳理碳中和政策變遷、政策利益主體、政策工具基礎上,闡述碳交易、碳稅、碳定價、低碳金融、碳核算、綠色溢價、合同能源管理、綠色供應鏈等經濟運行模式和管理機制;第四部分以大學生實踐教學為目標,介紹碳中和實踐教學目標過程、與碳中和經濟學有關科技競賽,以及碳中和常用資料庫等,並以教學案例形式介紹碳減排預測、碳評估與優化、碳金融,以及綜合評價等數學模型及具體應用,以滿足大學生素質教育、科研能力培養及參加科技競賽要求。
    本書可作為資源環境、經濟管理及碳中和未來技術等本科專業課教材或研究生學慣用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不同層級政府管理部門、科研人員及相關領域從業者的培訓教材或自學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
編者:穆獻中//胡廣文|責編:胡月

目錄
第一章  如何認知碳循環
  第一節  「碳」的基本知識
    一、碳
    二、碳的分佈
    三、碳的用途
  第二節  碳循環的基本原理
    一、碳循環
    二、碳循環的基本形式與屬性特徵
    三、碳循環類別及層次劃分
    四、碳循環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第三節  碳循環的科學認知
    一、碳循環的生物學認知
    二、碳循環的地球化學認知
    三、碳循環的古地理學認知
    四、碳循環的物理學認知
  第四節  碳循環失衡原因及不利影響
    一、碳循環失衡原因及機制
    二、碳循環失衡自然環境及社會影響
第二章  碳中和經濟學基礎知識
  第一節  低碳經濟知識回顧
    一、低碳
    二、低碳能源
    三、低碳產業
    四、低碳經濟
  第二節  碳中和相關概念
    一、碳源與碳匯
    二、碳排放與碳吸收
    三、碳達峰與碳中和
    四、碳抵消、凈零排放與氣候中性
  第三節  碳中和經濟(學)基本內涵
    一、從低碳經濟到碳中和經濟
    二、碳中和經濟學內涵演化及發展脈絡
    三、碳中和經濟(學)屬性特徵
    四、碳中和經濟行為主體
  第四節  碳中和經濟學發展歷程
    一、碳中和經濟學的誕生
    二、碳中和經濟學的演進
    三、碳中和經濟學的逐漸完善
第三章  碳中和經濟學理論體系
  第一節  碳中和經濟理論淵源
    一、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經濟理論
    二、中國古代文化樸素哲學思想
    三、當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
  第二節  碳中和經濟基礎理論
    一、碳中和經濟理論核心要素
    二、碳中和經濟與相關學科理論關聯
  第三節  碳中和經濟系統運行解析
    一、碳中和經濟系統概述
    二、碳中和經濟系統構成
    三、碳中和經濟系統運行機制

  第四節  碳中和經濟專業認知及學科研究
    一、碳中和經濟學科定位及經濟學專業新認識
    二、碳中和經濟研究問題及研究展望
  第五節  碳中和經濟學研究熱點案例
    一、國內外碳中和經濟學術研究熱點
    二、碳減排研究熱點檢索分析
第四章  碳中和經濟政策演化及市場體系
  第一節  碳中和經濟制度演化和政策工具
    一、國際碳中和經濟制度變遷
    二、碳中和經濟政策利益主體需求
    三、碳中和經濟政策理論工具
  第二節  世界碳中和經濟政策體系
    一、技術促進政策
    二、稅收價格激勵和管制政策
    三、信貸政策
    四、政府管制政策
    五、國際社會低碳政策歸納
  第三節  碳排放權交易
    一、碳排放權交易概念及發展
    二、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及市場體系
    三、碳配額和CCER
  第四節  碳稅和碳定價
    一、碳稅
    二、碳定價
  第五節  碳金融及衍生體系
    一、碳金融體系
    二、碳市場融資工具
    三、碳金融衍生品
    四、碳市場支持工具
第五章  碳中和經濟核算及管理模式
  第一節  碳排放核算標準
    一、何謂碳核算
    二、碳盤查、碳核查及預核查
    三、不同範圍的碳核算標準
    四、不同尺度的碳核算標準
    五、不同視角的碳排放核算
  第二節  碳足跡和碳標籤
    一、碳足跡
    二、碳標籤
  第三節  綠色溢價
    一、綠色溢價的產生
    二、綠色溢價的分析框架
    三、綠色溢價的應用
  第四節  合同能源管理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特點和分類
    三、合同能源管理流程
    四、合同能源管理的發展
  第五節  綠色供應鏈管理
    一、綠色供應鏈管理概念

    二、碳中和視角下綠色供應鏈管理途徑
    三、綠色供應鏈管理步驟
    四、碳中和綠色供應鏈管理創新趨勢
第六章  碳中和經濟發展形態
  第一節  碳中和政治經濟發展形態
    一、碳中和經濟引發政治「碳博弈」
    二、碳中和引發全球經濟發展新形態
    三、碳中和經濟引發行政契約式管理
    四、碳中和時代的技術經濟發展形態
  第二節  碳中和產業經濟發展形態
    一、碳中和產業體系
    二、零碳工業
    三、零碳電力和零碳非電能源產業
    四、零碳服務業
    五、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產業
    六、碳匯、生態恢復和保護產業
  第三節  碳中和區域經濟發展形態
    一、零碳城市建設
    二、零碳產業園區
    三、零碳生活社區
    四、零碳建築建設
    五、零碳鄉村發展
  第四節  碳中和社會—經濟—生活形態
    一、零碳社會
    二、零碳生活
    三、低碳消費
    四、低碳旅遊
    五、低碳環保
  第五節  碳中和人文道德發展形態
    一、低碳文化的發展形態
    二、國際低碳道德的發展形態
    三、碳中和引發低碳學術的思考
第七章  碳中和經濟學數學模型及應用
  第一節  碳預測模型
    一、線性回歸模型
    二、Logistic方程
    三、灰色預測模型
  第二節  碳評估與優化模型
    一、產品生命周期評價
    二、投入產出模型
    三、線性規劃模型
  第三節  碳金融模型
    一、PSO-BP神經網路模型
    二、GED-GARCH模型和VAR模型
  第四節  綜合計算模型
    一、CGE模型
    二、綜合評估模型
第八章  碳中和經濟實踐教學
  第一節  碳中和經濟實踐教學簡介
    一、實踐教學培養目標

    二、實踐教學過程及方式
    三、實踐教學的「教」與「學」
  第二節  課程實踐教學為何與科技競賽關聯
    一、課程實踐教學與科技競賽認知
    二、大學生為何參加科技競賽
    三、大學生科技競賽類別i
  第三節  與碳中和經濟有關的科技競賽
    一、「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
    二、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
    三、全國青少年零碳科技競賽
    四、全國大學生能源經濟學術創意大賽
    五、與碳中和經濟學相關的大學生競賽
  第四節  碳中和經濟實踐教學常用資料庫
參考文獻
專業名詞釋義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