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全媒體營銷與運營(微課版新文科新傳媒新形態精品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余芳//戴冬秀//羅蓓蓓|責編:林明易
  • 出版社:人民郵電
  • ISBN:9787115648440
  • 出版日期:2024/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16
人民幣:RMB 4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全媒體營銷與運營是一種全新的營銷與運營模式,它涵蓋了各種媒體形態,旨在利用各種媒體的優勢,高效地傳遞品牌信息,提高營銷與運營的效率。本書以數字經濟時代為背景,從企業營銷和媒體傳播兩個角度,深度詮釋了全媒體營銷與運營的策略與方法。本書內容主要為全媒體概述、全媒體定位與傳播、全媒體用戶與流量、全媒體營銷理論與方法、全媒體營銷與運營策劃、短視頻營銷與運營等。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新聞傳播類、新媒體類、電子商務類等專業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自媒體從業者,以及媒體營銷、媒體運營等工作人員的參考用書。

作者介紹
編者:余芳//戴冬秀//羅蓓蓓|責編:林明易

目錄
第1章  全媒體概述
  1.1  認識全媒體
    1.1.1  全媒體的定義
    1.1.2  全媒體的特點
    1.1.3  全媒體的媒體工具
    1.1.4  全媒體視角下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
    1.1.5  媒體素養
  1.2  全媒體的發展歷程
    1.2.1  全媒體的發展階段
    1.2.2  全媒體的未來
  1.3  全媒體從業崗位與素養、能力要求
    1.3.1  全媒體運營師的主要工作
    1.3.2  全媒體人才的素質培養
    1.3.3  全媒體人才的素養與能力要求
  課堂實訓:「橙柿互動」主流都市融媒體傳播體系分析
  課後思考
第2章  全媒體定位與傳播
  2.1  全媒體定位概述
    2.1.1  定位的意義
    2.1.2  定位的原則
  2.2  建立全媒體定位
    2.2.1  賬號名稱
    2.2.2  口號
    2.2.3  視覺錘
    2.2.4  媒體矩陣
  2.3  全媒體的實現方式
    2.3.1  社交媒體
    2.3.2  圖文媒體
    2.3.3  音頻媒體
    2.3.4  短視頻與直播
  2.4  傳播概述
    2.4.1  傳播的定義
    2.4.2  傳播的要素
  2.5  全媒體傳播方式
    2.5.1  人際傳播
    2.5.2  大眾傳播
    2.5.3  新聞、宣傳與輿論
  課堂實訓:小米公司的微博矩陣式運營分析
  課後思考
第3章  全媒體用戶與流量
  3.1  用戶概述
    3.1.1  從受眾到用戶
    3.1.2  全媒體時代的用戶特徵
    3.1.3  全媒體時代的用戶類型
    3.1.4  用戶標籤與畫像
  3.2  用戶調研
    3.2.1  確定調研目標
    3.2.2  常見的調研方式
    3.2.3  調研維度與問卷設計
  3.3  用戶體驗

    3.3.1  用戶體驗的定義及提升用戶體驗的措施
    3.3.2  用戶體驗的要素
    3.3.3  用戶思維
  3.4  流量概述
    3.4.1  流量的定義
    3.4.2  公域流量與私域流量
    3.4.3  常見的公域流量平台與私域流量平台
    3.4.4  流量轉化
  3.5  從流量到留量
    3.5.1  用戶分層
    3.5.2  會員體系
    3.5.3  用戶活躍
  課堂實訓:企業微信運營優勢分析與實訓操作
  課後思考
第4章  全媒體營銷理論與方法
  4.1  營銷概述
    4.1.1  營銷的定義
    4.1.2  營銷的核心概念
    4.1.3  營銷的定位目標
    4.1.4  營銷的關鍵點
  4.2  營銷理論
    4.2.1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4.2.24  P理論
    4.2.3  SWOT分析
    4.2.4  企業識別系統
    4.2.5  波特五力模型
    4.2.6  波士頓矩陣
  4.3  營銷方法
    4.3.1  口碑營銷
    4.3.2  借勢營銷
    4.3.3  情感營銷
    4.3.4  飢餓營銷
    4.3.5  IP營銷
  4.4  營銷渠道
    4.4.1  付費渠道
    4.4.2  平台渠道
    4.4.3  專項渠道
  4.5  全媒體整合營銷
    4.5.1  整合營銷的概念
    4.5.2  整合營銷的優勢
    4.5.3  整合營銷的表現形式
    4.5.4  整合營銷的實施路徑
  課堂實訓:安慕希全媒體營銷策略分析
  課後思考
第5章  全媒體營銷與運營策劃
  5.1  全媒體營銷與運營概述
    5.1.1  全媒體營銷與運營的策劃原則
    5.1.2  全媒體營銷與運營的適用領域
    5.1.3  全媒體營銷與運營的工作內容
  5.2  選題策劃

    5.2.1  市場分析與定位
    5.2.2  選題策劃的方法與創意思維
    5.2.3  熱點選題開發與素材搜集
  5.3  文案策劃與寫作
    5.3.1  時事新聞
    5.3.2  營銷軟文
    5.3.3  廣告文案
    5.3.4  社交平台文案
    5.3.5  短視頻腳本
    5.3.6  直播文案
    5.3.7  AI寫作
  5.4  圖片設計
    5.4.1  圖片設計原則
    5.4.2  圖片素材來源渠道
    5.4.3  常用的圖片設計工具
    5.4.4  根據不同需求設計圖片
    5.4.5  AI作圖
  5.5  圖文排版
    5.5.1  圖文排版的基本原則
    5.5.2  常用的圖文排版工具
    5.5.3  常用的圖文排版技巧
  5.6  H5設計
    5.6.1  H5設計原則
    5.6.2  常用的H5設計工具
    5.6.3  H5設計方向
  課堂實訓:廣汽傳祺產品推廣分析
  課後思考
第6章  短視頻營銷與運營
  6.1  短視頻營銷概述
    6.1.1  短視頻營銷的特點
    6.1.2  短視頻營銷的類型
    6.1.3  短視頻營銷的優勢
    6.1.4  短視頻營銷的常見平台
  6.2  賬號運營與管理
    6.2.1  優質賬號的要素
    6.2.2  賬號IP的打造
    6.2.3  賬號運營規劃
    6.2.4  賬號主頁設置
  6.3  內容拍攝與剪輯
    6.3.1  短視頻內容創作方法
    6.3.2  短視頻畫面選取
    6.3.3  短視頻運鏡方式
    6.3.4  短視頻後期剪輯
  6.4  渠道引流與推廣
    6.4.1  短視頻引流渠道
    6.4.2  短視頻用戶運營
    6.4.3  短視頻商業變現方式
    6.4.4  矩陣化運營推廣
  6.5  數據分析
    6.5.1  數據分析維度與指標

    6.5.2  數據分析主流平台
    6.5.3  數據分析報告
  課堂實訓:伊利茶與茶尋品牌短視頻營銷分析
  課後思考
第7章  直播營銷與運營
  7.1  直播營銷概述
    7.1.1  直播營銷的特點
    7.1.2  直播營銷的類型
    7.1.3  直播營銷的優勢
    7.1.4  直播營銷的常見平台
    7.1.5  直播營銷的必備要素
  7.2  直播策劃與準備
    7.2.1  團隊組建與場地搭建
    7.2.2  主播IP打造與形象塑造
    7.2.3  直播營銷話術運用
    7.2.4  直播選品與定價
  7.3  直播實施與運營
    7.3.1  直播宣傳物料的製作
    7.3.2  直播互動活動的設計
    7.3.3  直播間用戶的管理
    7.3.4  直播營銷推廣引流
    7.3.5  直播流量變現模式
  7.4  直播復盤與數據分析
    7.4.1  直播復盤基本流程
    7.4.2  直播數據分析指標
    7.4.3  直播數據分析平台
    7.4.4  撰寫直播數據分析報告
  7.5  短視頻與直播融合運營
    7.5.1  短視頻與直播融合運營的優勢
    7.5.2  短視頻與直播融合運營的階段
    7.5.3  短視頻與直播融合運營案例
  課堂實訓:國貨「蜂花」從沉寂到走紅
  課後思考
第8章  全媒體營銷與運營案例分析
  8.1  線上線下融合營銷案例分析
    8.1.1  線上營銷
    8.1.2  線下營銷
    8.1.3  線上線下融合
  8.2  媒體矩陣布局案例拆解
  8.3  線下媒體轉型案例分析
  課堂實訓:華為渠道策略分析
  課後思考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