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第4版)/日本馬克思主義譯叢

  • 作者:(日)大西廣|責編:李媛|總主編:楊立國//崔學森|譯者:李晨
  • 出版社:中國畫報
  • ISBN:9787514623161
  • 出版日期:2024/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24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作者為日本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長期擔任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副會長一職。日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資本論》的數理化方面成績顯著,本書是其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本書在歷史唯物主義的框架下對《資本論》中剩餘價值理論進行再構築,並嘗試遵循《資本論》各個章節的結構順序,梳理歷史唯物論和剩餘價值論的關係。
    本書的一個突出的特點在於利用西方經濟學的方法來證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主要理論。因此,不論對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還是西方經濟學的初學者,本書都是值得一讀的佳作。

作者介紹
(日)大西廣|責編:李媛|總主編:楊立國//崔學森|譯者:李晨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馬克思的人類學  唯物主義視角下的人類、自然以及生產關係
  Ⅰ.作為基礎的生產活動
    人類、自然、生產——勞動的本源
    人類、生產資料、生產——肉體勞動和精神勞動
    人類、他人的生產資料以及生產——所有權、階級和生產關係
  Ⅱ.歷史唯物主義視角下的上層建築
    對自然關係中的上層建築——國家和意識形態的生產力作用
    階級社會中的上層建築——階級國家與意識形態
    階級國家和意識形態的生產力特徵
  Ⅲ.何謂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上層建築的反作用以及相對自律性①——政治運動中的相對自律性
    上層建築的反作用以及相對自律性②——意識形態的中立外觀
    資本主義人格和后資本主義人格
    從集團主義社會到「自由人的聯合」
第二章  商品生產社會的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生產力數量上的性格、實現自我增值
  價值的資本
  Ⅰ.商品生產普及的條件——生產力
    從自給自足經濟到商品經濟
    專業化利益和流通部門生產效率的提高
    生產性勞動和非生產性勞動
  Ⅱ.成為交易物品的商品——被具體化的唯物主義人類觀下的商品交易
    並非單純生產而是以交換為目的的生產
    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從交換價值到價值
  Ⅲ.成為特殊商品的貨幣——具體化的唯物主義視角下的貨幣目的
    不是單純的以商品而是以貨幣為目的的生產
    成為特殊商品的貨幣
    貨幣的職能及其之間的關係
  Ⅳ.實現自我增值的貨幣資本——成為被具體化的企業生產目的的利潤
    以利潤而非單純的貨幣為目的的生產
    僅在流通過程中創造利潤這一外在表象
    馬克思的論證方法——生產活動是利潤的來源
第三章  工業社會下的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生產力的本質、充當勞動指揮權的資本
  Ⅰ.享有「勞動指揮權」的資本資本的另一個定義——勞動指揮權
    置鹽信雄對剝削的證明——「馬克思基本定理」
    考慮聯合生產和固定資本的「馬克思基本定理」
    分析學派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剝削對應原理
    闡明「雇傭勞動」特質的抗爭交換理論
    資本家為何物?——剝削的第一定義與第二定義
    生產資料起決定性作用的社會——資本主義社會
    關於「資本」與「資本主義」的辯證法理解——定義—關係—具體的整體性
  Ⅱ.剩餘價值的數量變動
    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延長勞動時間所帶來的剩餘價值的生產
    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生產力上升而實現的剩餘價值生產
    絕對以及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勞動對資本實際上的從屬
  Ⅲ.非工業部門內的「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化
    建築業的「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化
    醫院的「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化
    零售業界的「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化

    學校的「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化
第四章  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滅亡  基於資本積累理論、量變引起質變
  Ⅰ.闡釋資本主義產生、發展、滅亡的模型——馬克思主義最優經濟增長模型
    問題設定
    工業革命后的目標——最優資本設備量
  Ⅱ.忽略儲蓄的再生產條件——簡單再生產
    馬克思的簡單再生產公式
    馬克思主義最優經濟增長模型對簡單再生產的闡釋
  Ⅲ.剩餘價值的資本轉化——擴大再生產
    馬克思的擴大再生產公式
    馬克思主義最優經濟增長模型對擴大再生產的闡釋
    龐巴維克「時差利息論」的再闡釋
  Ⅳ.資本主義積累的普遍趨勢——資本主義積累的終結
    馬克思主義最優經濟增長模型的價值表現
    資本有機構成和相對過剩人口增大法則
    利潤率趨向下降規律和柴田—置鹽定理
    「零增長社會」——后資本主義社會
    關於后發國家對先發國家的追趕問題
    市場中的后資本主義企業——股份制公司社會主義論
  Ⅴ.原始積累和國家資本主義
    原始積累論的課題和對雇傭勞動者強制的形成
    產業資本家的產生
    資本積累初期強制積累的必要性和國家資本主義
第五章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剩餘價值的部門間分配
  Ⅰ.《資本論》的課題與構成
  Ⅱ.資本循環、周轉及社會再生產——資本流通過程
    資本循環及流通過程
    資本周轉
  Ⅲ.剩餘價值向利潤、利息、地租的轉化及分配——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
    產業部門間的利潤率平均化及生產價格
    總量一致命題與歐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新潮流
    馬克思主義最優經濟增長理論的情況
    含商業部門的再生產公式以及利潤率平均化
    總利潤在利息和企業者收入間的分配
    土地壟斷和地租
    作為資本主義現象的資產價格上升
    馬克思主義最優經濟增長模型對泡沫經濟的解釋
    地主階級和其他階級之間的矛盾
第六章  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
  Ⅰ.農業革命——迂迴生產體系的飛躍式發展形式
    農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飛躍式發展
    以耕地積累為目的的社會——農業社會
    人口增長下農業向集約型農業的轉化
    耕地積累帶來的農業生產力提升的具體表現——奴隸制與農奴制
    牛耕帶來的集約型農業下的耕地積累
    從建造象徵性的紀念物到形成共同體、階級乃至國家
  Ⅱ.奴隸制及農奴制時期手工業和畜牧業的生產方式
    封建社會以前和封建社會下的手工業
    遊牧民族的畜牧改革和「牧奴制」
    漁業生產方式的發展

  Ⅲ.狩獵在從猿進化為人類過程中的作用
    縱觀始於南方古猿的人類全史
附錄1  馬克思主義最優經濟增長理論的分權市場模型
  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問題
  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問題
  市場均衡的各個條件
  從市場均衡向基本模型的動態方程式轉化
  分權市場模型與基本模型的關係
附錄2  引入階級關係的馬克思主義最優經濟增長模型及其含義
  分析學派馬克思主義「剝削」概念的動態化
  勞動階級有無資本積累決定權的影響
附錄3  表現牛耕的引入及普及所帶來的農業經營規模差距的歷史性動態模型
  「馬克思主義最優經濟增長理論」向「經營規模變動模型」的擴展
  經營規模的歷史性變動模型
  數學附錄關於動態最優化問題的解法
  離散時問馬克思主義最優經濟增長模型的解法——拉格朗日乘子法
  連續時間馬克思主義最優經濟增長模型的解法——當期值漢密爾頓函數法
  連續時間馬克思主義最優經濟增長模型的解法——現值漢密爾頓函數法
  與分權市場模型的對應關係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