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青藏高原城鎮化進程與綠色發展(精)/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叢書

  • 作者:方創琳//楊永春//鮑超//張海峰|責編:石珺//趙晶|總主編:姚檀棟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75122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91
人民幣:RMB 524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系統分析了青藏高原城鎮化的特殊性、動態演變歷程和時空演變格局,採用多模型融合演算法計算了青藏高原城鎮化與綠色發展的承載值,提出了青藏高原城鎮化發展的特殊使命、特殊目標、特殊格局和特殊模式,提出了青藏高原人居環境建設、綠色發展路徑和對策建議,還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青藏鐵路沿線城鎮帶、川藏通道沿線城鎮帶、唐蕃古道沿線城鎮帶、邊境城鎮帶、西寧都市圈、拉薩城市圈和柴達木城鎮圈等重點城鎮化地區的綠色發展目標與路徑,旨在為青藏高原城鎮化與綠色發展和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重要科學支撐。
    本書可供各級發展和改革部門、自然資源部門、城市發展與規劃部門工作人員閱讀,也可作為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研究生與科研工作者的參考用書等。

作者介紹
方創琳//楊永春//鮑超//張海峰|責編:石珺//趙晶|總主編:姚檀棟

目錄
第1章  高原城鎮化進程與綠色發展綜合考察過程
  1.1  綜合科學考察的戰略意義與目標
    1.1.1  綜合科學考察解決的科學問題
    1.1.2  綜合科學考察的戰略意義
    1.1.3  綜合科學考察的目標
  1.2  綜合科學考察的重點內容
    1.2.1  高原人口集聚與城鎮化變化過程及格局考察
    1.2.2  高原城鎮化發展特殊目標與模式考察
    1.2.3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路徑與調控對策考察
    1.2.4  高原城鎮化分區與重點地區綠色發展方案考察
    1.2.5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主要對策考察
  1.3  綜合科學考察的實施方案
    1.3.1  綜合科學考察的技術方法
    1.3.2  綜合科學考察的分區方案
    1.3.3  綜合科學考察的專線方案
  1.4  綜合科學考察的工作路線
    1.4.1  2019年的科學考察路線
    1.4.2  2020年的科學考察路線
    1.4.3  2021年的科學考察路線
    1.4.4  2022年的科學考察路線
    1.4.5  2023年的科學考察路線
  參考文獻
第2章  高原城鎮化演進過程與基本特徵
  2.1  高原城鎮化的特殊驅動過程
    2.1.1  自然要素的特殊驅動過程
    2.1.2  經濟要素的特殊驅動過程
    2.1.3  社會文化要素的特殊驅動過程
    2.1.4  政策要素的特殊驅動過程
  2.2  高原城鎮化水平的變化過程與特徵
    2.2.1  高原人口城鎮化水平變化的總體特徵
    2.2.2  高原人口城鎮化的時空變化過程與特徵
  2.3  高原城鎮化格局的變化過程與特徵
    2.3.1  高原城鎮數量的變化過程與特徵
    2.3.2  高原城鎮體系等級規模結構變化特徵
    2.3.3  高原城鎮體系空間結構的形成過程
    2.3.4  高原城鎮體系的職能結構特徵
  2.4  高原城鎮化質量的變化過程與特徵
    2.4.1  高原城鎮化發展質量測度指標體系與方法
    2.4.2  高原城鎮化發展質量的時空分異特徵
    2.4.3  高原城鎮化發展質量提升路徑
  2.5  高原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空間分佈特徵
    2.5.1  高原歷史文化名城
    2.5.2  高原歷史文化名鎮
    2.5.3  高原歷史文化名村
  參考文獻
第3章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綜合承載閾值
  3.1  青藏高原人口綜合承載閾值的多模型演算法
    3.1.1  基於經濟學的高原人口承載力模型與結果
    3.1.2  基於土地的高原人口承載力模型與結果
    3.1.3  基於水資源的青藏高原人口承載力

    3.1.4  基於大氣環境質量的青藏高原人口承載力
    3.1.5  基於生態的青藏高原人口承載力
    3.1.6  青藏高原資源環境綜合承載力的系統動力學模擬
  3.2  青藏高原到底能承載多少人口
    3.2.1  基於木桶短板原理的青藏高原人口承載閾值
    3.2.2  基於兩頭逼近法的青藏高原人口綜合承載閾值
  3.3  青藏高原承載人口中能容許多少人進城
    3.3.1  基於人口綜合承載閾值的高原城鎮人口與城鎮化水平閾值
    3.3.2  基於人口綜合承載閾值的各地市州城鎮化水平閾值
    3.3.3  基於人口綜合承載閾值的縣級市城鎮化水平閾值
  3.4  進城人口能科學配置到高原哪些城市
    3.4.1  小集聚到西寧都市圈、拉薩城市圈和柴達木城鎮圈
    3.4.2  中分散到重要節點城市,支撐高原美麗城市建設
    3.4.3  大分散到固邊城鎮,支撐固邊型城鎮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第4章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特殊道路與格局及模式
  4.1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特殊使命與特殊問題
    4.1.1  高原城鎮化的特殊使命與思路
    4.1.2  高原城鎮化發展存在的特殊問題
  4.2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4.2.1  指導思想
    4.2.2  基本原則
  4.3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特殊目標與特殊道路
    4.3.1  特殊目標
    4.3.2  特殊道路
  4.4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總體格局
    4.4.1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等級規模格局
    4.4.2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空間結構格局
    4.4.3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職能結構格局
  4.5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特殊模式
    4.5.1  守土固邊型城鎮化模式
    4.5.2  綠色驅動型城鎮化模式
    4.5.3  護衛水塔型城鎮化模式
    4.5.4  傳承文化型城鎮化模式
    4.5.5  遊客拉動型城鎮化模式
    4.5.6  宿鎮牧鄉型城鎮化模式
    4.5.7  生態富民型城鎮化模式
    4.5.8  小聚大散型城鎮化模式
    4.5.9  對口結對型城鎮化模式
    4.5.10  城鄉融合型城鎮化模式
  參考文獻
第5章  青藏鐵路沿線城鎮帶城鎮化與綠色發展
  5.1  科考範圍與基本條件
    5.1.1  綜合科學考察範圍
    5.1.2  城鎮帶發展的自然條件
    5.1.3  城鎮帶發展的社會經濟基礎
  5.2  城鎮帶城鎮化演變過程與基本特徵
    5.2.1  人口與城鎮化時空變化特徵
    5.2.2  城鎮化發展質量的時空變化特徵
    5.2.3  城鎮分佈及規模結構變化特徵

    5.2.4  空間分佈格局變化特徵
    5.2.5  城鎮職能結構發育特徵
  5.3  城鎮帶城鎮化發展目標與格局
    5.3.1  人口與城鎮化發展目標
    5.3.2  城鎮規模等級結構發展目標與格局
    5.3.3  城鎮空間分佈格局
    5.3.4  城鎮發展定位與職能分工格局
  5.4  城鎮帶綠色發展模式與路徑
    5.4.1  城鎮帶綠色發展模式
    5.4.2  城鎮帶綠色發展路徑
  5.5  城鎮帶重點城市綠色發展
    5.5.1  西寧段重點城市與城鎮
    5.5.2  海北段重點城市與城鎮
    5.5.3  海西段重點城市與城鎮
    5.5.4  玉樹段重點城市與城鎮
    5.5.5  那曲段重點城市與城鎮
    5.5.6  拉薩段重點城市與城鎮
  參考文獻
第6章  川藏通道沿線城鎮帶城鎮化與綠色發展
  6.1  科考範圍與基本條件
    6.1.1  綜合科學考察範圍
    6.1.2  城鎮帶發展的自然條件
    6.1.3  城鎮帶發展的社會經濟基礎
  6.2  城鎮帶城鎮化演變過程與基本特徵
    6.2.1  人口與城鎮化時空變化特徵
    6.2.2  城鎮規模結構時空變化特徵
    6.2.3  城鎮帶空間布局變化特徵
    6.2.4  城鎮帶城鎮職能分佈格局
  6.3  城鎮帶城鎮化綠色發展目標
    6.3.1  人口與城鎮化發展目標
    6.3.2  城鎮化綠色發展目標
    6.3.3  城鎮規模結構優化目標
    6.3.4  城鎮空間格局優化目標
    6.3.5  城鎮職能結構調整目標
  6.4  城鎮帶綠色發展模式與路徑
    6.4.1  城鎮帶綠色發展模式
    6.4.2  城鎮帶綠色發展路徑
  6.5  城鎮帶重點城鎮綠色發展
    6.5.1  拉薩—林芝段重點城市與城鎮
    6.5.2  林芝—雅安段重點城市與城鎮
  參考文獻
第7章  唐蕃古道沿線城鎮帶城鎮化與綠色發展
  7.1  科考範圍與基本條件
    7.1.1  綜合科學考察範圍
    7.1.2  城鎮帶發展的自然條件
    7.1.3  城鎮帶發展的社會經濟基礎
  7.2  城鎮帶城鎮化演變過程與基本特徵
    7.2.1  人口與城鎮化時空演變特徵
    7.2.2  城鎮規模等級結構時空變化特徵
    7.2.3  城鎮職能分工格局

  7.3  城鎮帶非物質文化遺產分佈格局
    7.3.1  非物質文化遺產空間分佈特徵
    7.3.2  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結構特徵
    7.3.3  城鎮化與非遺保護傳承的互動機制
  7.4  城鎮帶城鎮化綠色發展目標
    7.4.1  人口與城鎮化發展目標
    7.4.2  城鎮規模結構優化目標
    7.4.3  城鎮空間格局優化目標
  7.5  城鎮帶綠色發展模式及路徑
    7.5.1  文化傳承型城鎮
    7.5.2  漸進內生型城鎮
    7.5.3  綠色驅動型城鎮
  7.6  城鎮帶節點城鎮的綠色發展
    7.6.1  青海段節點城市與城鎮
    7.6.2  西藏段節點城市與城鎮
  參考文獻
第8章  邊境城鎮帶城鎮化與口岸固邊城鎮發展
  8.1  邊境城鎮帶基本情況
    8.1.1  綜合科學考察範圍
    8.1.2  邊境城鎮和邊境口岸
    8.1.3  城鎮帶發展的基本條件
  8.2  邊境城鎮帶城鎮化演變過程與基本特徵
    8.2.1  邊境城鎮帶人口與城鎮化時空變化特徵
    8.2.2  邊境城鎮帶城鎮規模結構時空變化特徵
    8.2.3  邊境城鎮帶空間分佈格局與變化特徵
    8.2.4  邊境城鎮帶口岸發展歷程與現狀特徵
  8.3  邊境城鎮帶城鎮化發展目標
    8.3.1  人口與城鎮化發展目標
    8.3.2  城鎮化發展目標
    8.3.3  城鎮規模結構調整目標
    8.3.4  城鎮空間格局優化目標
    8.3.5  邊境口岸建設目標
  8.4  邊境城鎮帶岸城互動發展模式與路徑
    8.4.1  岸城互動發展模式的基本框架
    8.4.2  岸城互動發展的主要路徑
  8.5  邊境城鎮帶重點城鎮綠色發展
    8.5.1  林芝段重點固邊城鎮
    8.5.2  山南段重點固邊城鎮
    8.5.3  日喀則段重點固邊城鎮
    8.5.4  阿里段重點固邊城鎮
  參考文獻
第9章  西寧都市圈城鎮化與高質量發展
  9.1  科考範圍與發展條件
    9.1.1  範圍界定與基本條件
    9.1.2  經濟社會發展條件
    9.1.3  產業空間結構及開發區建設基礎
  9.2  西寧都市圈形成發育過程
    9.2.1  都市圈集聚發展過程
    9.2.2  都市圈規模等級結構演化過程
    9.2.3  都市圈空間格局演化過程

    9.2.4  都市圈土地利用演化過程
  9.3  西寧都市圈城鎮化發展與污染排放特徵
    9.3.1  城鎮化發展特徵
    9.3.2  污染物排放特徵
  9.4  西寧都市圈城鎮化模式與綠色發展路徑
    9.4.1  城鎮化發展模式
    9.4.2  城鎮化綠色發展路徑
  9.5  西寧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目標與調控
    9.5.1  高質量發展目標
    9.5.2  主要調控措施
  參考文獻
第10章  拉薩城市圈城鎮化與高質量發展
  10.1  科考範圍與基本條件
    10.1.1  科學考察範圍
    10.1.2  戰略區位條件
    10.1.3  獨特自然條件
    10.1.4  經濟社會發展基礎
  10.2  拉薩城市圈演變過程與基本特徵
    10.2.1  城市圈人口與城鎮化時空變化特徵
    10.2.2  城市圈城鎮數量變化特徵
    10.2.3  城市圈城鎮等級規模變化特徵
    10.2.4  城市圈城鎮職能結構變化特徵
  10.3  拉薩城市圈城鎮化發展目標
    10.3.1  城市圈發展定位
    10.3.2  城市圈城鎮人口發展目標
    10.3.3  城市圈空間結構優化目標
  10.4  拉薩城市圈綠色發展模式與路徑
    10.4.1  綠色發展過程
    10.4.2  綠色發展模式
    10.4.3  綠色發展路徑
  參考文獻
第11章  柴達木城鎮圈城鎮化與循環經濟發展
  11.1  科考範圍與基本條件
    11.1.1  綜合科學考察範圍
    11.1.2  城鎮圈發展的基本條件
  11.2  柴達木城鎮圈城鎮化動態演變過程與特徵
    11.2.1  城鄉人口演變過程與特徵
    11.2.2  城鎮化水平演變過程與特徵
    11.2.3  城鎮化驅動機制與發展模式
    11.2.4  城鎮化發展格局及特徵
    11.2.5  城鎮等級規模結構及職能
  11.3  柴達木城鎮圈循環經濟發展思路及建設重點
    11.3.1  循環經濟建設意義及發展思路
    11.3.2  循環經濟園區建設重點
  11.4  柴達木城鎮圈循環經濟發展面臨挑戰與對策
    11.4.1  循環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11.4.2  循環經濟發展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第12章  高原城鎮人居環境建設
  12.1  高原城鎮人居環境資源調查分類與地域特徵

    12.1.1  城鎮人居環境資源調查與分類
    12.1.2  城鎮人居環境建設的地域特徵
  12.2  高原城鎮人居環境建設現狀與問題
    12.2.1  城鎮人居環境建設現狀
    12.2.2  城鎮人居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
  12.3  典型城市與城鎮人居環境建設
    12.3.1  高原綠色翡翠西寧人居環境建設
    12.3.2  高原綠色明珠拉薩人居環境建設
    12.3.3  傳承紅色基因的中國原子城西海鎮人居環境建設
    12.3.4  存續鄉土文化的魯朗鎮人居環境建設
    12.3.5  國際旅遊與邊貿名鎮陳塘鎮人居環境建設
    12.3.6  固邊城鎮宗噶鎮人居環境建設
    12.3.7  蓮花聖地墨脫人居環境建設
  12.4  高原傳統民居建築風貌與人文景觀
    12.4.1  藏族民居建築風貌與人文景觀
    12.4.2  回族民居建築風貌與人文景觀
    12.4.3  土族民居建築風貌與人文景觀
    12.4.4  蒙古族民居建築風貌與人文景觀
    12.4.5  撒拉族民居建築風貌與人文景觀
  12.5  高原城鎮人居環境提升策略
    12.5.1  順自然之理,提高高原生態環境建設的自然綠量
    12.5.2  營人文之韻,提升高原人居環境建設的文化品質
    12.5.3  築宜居之城,構築宜居宜游的高原城鎮人居環境
  參考文獻
第13章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路徑與對策
  13.1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路徑
    13.1.1  穩疆固邊城鎮化路徑
    13.1.2  低速高質城鎮化路徑
    13.1.3  綠色城鎮化與綠色現代化路徑
    13.1.4  生態城鎮化路徑
    13.1.5  文化城鎮化路徑
    13.1.6  重點都市圈同城化路徑
  13.2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對策建議
    13.2.1  超前建設青藏高鐵等基礎設施,築牢國家安全保障線
    13.2.2  加快引進「新基建」上高原,建設高原智慧城市
    13.2.3  適時調優高原地區行政區劃,加強邊境地區設市建鎮
    13.2.4  加快美麗青藏與美麗城市建設進程,提升公眾滿意度
    13.2.5  加快邊境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建設邊境土地改革試驗特區
    13.2.6  以格爾木市為依托,建設國家可再生能源示範區
  參考文獻
附錄  科考日誌
附圖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