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3)

  • 作者:編者:林伯強|責編:潘瑛
  • 出版社:廈門大學
  • ISBN:9787561593448
  • 出版日期:2024/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6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3》緊緊圍繞碳中和這一重大命題,以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作為開篇,進一步討論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與完善、高耗能產業的改造與升級、生態環境保護的困境與對策,並針對碳中和目標下綠色金融與全球低碳貿易以及綠色「一帶一路」與能源協同開發展開論述。同時,本書從宏微觀經濟層面滲透到產業和企業能源應用領域的各個層面,重點分析了碳中和目標實現路徑及其存在的關鍵問題,並提供了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本書能為能源領域相關專業的教師、學生,政府、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以及社會各界對能源問題和政策感興趣的廣大讀者提供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林伯強|責編:潘瑛
    林伯強,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Santa Barbara)經濟學博士。現任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能源經濟與能源政策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是2008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新華都商學院教授。其目前主要的研究和教學方向為能源經濟學和能源政策。國內兼任國家能源委員會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價格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能源學會副會長,新華社特聘經濟分析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特約觀察員。國際方面現兼任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能源顧問委員會委員和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議程低碳能源理事會委員。

目錄
第1章  清潔替代: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1.1  梯次利用動力電池,助推「雙碳」背景下循環經濟體系構建
    1.1.1  「雙碳」背景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時代意義
    1.1.2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發展現狀
    1.1.3  動力電池發展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1.1.4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政策建議
  1.2  遏制惡性壁壘,推動光伏行業良性競爭
    1.2.1  光伏行業惡性壁壘的成因
    1.2.2  中國光伏產業良性競爭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1.2.3  推動中國光伏行業良性競爭的有關建議
  1.3  風光大基地建設與全國氫交易所籌建背景下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
    1.3.1  氫能產業戰略定位及發展現狀
    1.3.2  風光大基地建設與全國氫交易所籌建對氫能中長期發展的影響一
    1.3.3  氫能未來發展路徑展望與潛在發展機遇
    1.3.4  氫能發展的現實困境
    1.3.5  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1.4  分散式光伏「整縣推進」試點的現狀、挑戰與對策
    1.4.1  分散式光伏「整縣推進」試點的現狀與進展
    1.4.2  「整縣推進」試點的問題與困境
    1.4.3  「整縣推進」試點的建議與對策
  1.5  「雙碳」目標下生物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5.1  碳中和目標下生物能源發展現狀
    1.5.2  碳中和目標下生物能源發展面臨的機遇
    1.5.3  碳中和目標下生物能源發展面臨的挑戰
    1.5.4  碳中和目標下促進生物能源發展的建議
  1.6  風電企業在風電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布局與競爭
    1.6.1  風電產業發展背景
    1.6.2  上中游風電設備製造企業
  1.63  下游風電經營開發企業
    1.6.4  風電企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1.7  新能源產業集聚賦能地方經濟發展
    1.7.1  新能源產業集聚賦能地方經濟的現狀
    1.7.2  新能源產業集聚的發展前景
    1.7.3  新能源產業集聚賦能地方經濟的挑戰
    1.7.4  新能源產業集聚的發展建議
第2章  安全穩定: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與完善
  2.1  邁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過程中特高壓產業發展研究
    2.1.1  中國特高壓產業發展現狀
    2.1.2  特高壓發展面臨的挑戰
    2.1.3  特高壓產業鏈剖析及發展建議
  2.2  綠電交易「電—證—碳」銜接聯動的機制、問題與對策
    2.2.1  「電—證—碳」發展現狀
    2.2.2  「電—證—碳」銜接聯動的機制
    2.2.3  「電—證—碳」銜接聯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2.2.4  促進「電—證—碳」銜接聯動的政策建議
  2.3  優化電力體制機制,保障電力供應安全
    2.3.1  中國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新進展
    2.3.2  新形勢下電力供應面臨的挑戰
    2.3.3  國內外典型電力市場保供經驗
    2.3.4  中國電力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

    2.3.5  中國電力供應安全的政策保降
  2.4  推動虛擬電廠建設,提升電力系統穩定性
    2.4.1  虛擬電廠的內涵
    2.4.2  虛擬電廠發展現狀與前景
    2.4.3  虛擬電廠發展面臨的挑戰
    2.4.4  推進我國虛擬電廠發展的有關建議
  2.5  理解風電光伏消納難題,完善多元化併網機制
    2.5.1  風電、光伏與電網交織聯繫的幾點特性
    2.5.2  風電、光伏多元化併網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2.5.3  風電光伏併網的政策建議
  2.6  同步發展CCUS和儲能,助力電力系統低碳轉型
    2.6.1  中國電力系統現狀
    2.6.2  電力系統低成本轉型機遇及方案
    2.6.3  未來電力系統發展建議
第3章  低碳轉型:高耗能產業的改造與升級
  3.1  高耗能產業轉移:產業政策和環境政策應當如何發力
    3.1.1  高耗能產業轉移的定義及發展現狀
    3.1.2  高耗能產業轉移面臨的問題
  3.13  關於高耗能產業轉移的政策建議
  3.2  高耗能企業的低碳轉型:投資轉移與技術改造
    3.2.1  高耗能企業低碳轉型的路徑選擇
    3.2.2  高耗能企業低碳轉型面臨的困境
    3.2.3  高耗能企業低碳轉型的政策建議
  3.3  加快構建轉型金融政策體系,助帷中國煤電行業低碳轉型
    3.3.1  國內外轉型金融發展現狀
    3.3.2  中國煤電行業低碳轉型對轉型金融的迫切需求
    3.3.3  轉型金融支持煤電行業低碳轉型的政策建議
  3.4  統籌推進「東數西算」工程,有效助力中國「雙碳」目標
    3.4.1  數字基建的發展現狀與能耗問題
    3.4.2  「東數西算」工程對於實現數字基建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意義
    3.4.3  數字基礎設施賦能「雙碳」目標實現的機遇
    3.4.4  數字基礎設施的政策建議
  3.5  助力能源產業發展,區塊鏈技術該如何深入
    3.5.1  區塊鏈技術概述
    3.5.2  能源區塊鏈應用現狀及案例分析
    3.5.3  能源區塊鏈面臨的挑戰
    3.5.4  能源區塊鏈的發展建議
第4章  體系構建:碳中和目標下的綠色金融與低碳交易
  4.1  國際視域下的中國綠色債券發展
    4.1.1  中國綠色債券發展現狀
    4.1.2  中國綠色債券發展的困境與問題
    4.1.3  中國綠色債券的前景展望及政策建議
  4.2  全國統一大市場背景下綠色金融如何支持碳交易
    4.2.1  「雙碳」目標下綠色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新內涵
    4.2.2  碳交易市場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重大使命
    4.2.3  綠色金融支持碳交易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和政策建議
  4.3  健全政府支持,促進綠色科技生態體系正循環
    4.3.1  中歐綠色科技發展對比
    4.3.2  歐盟對綠色科技的示範資助政策
    4.3.3  中國綠色科技的投資部署與不足

    4.3.4  推動綠色科技生態體系正循環的建議
  4.4  優化政府監督機制,促進綠色信貸可持續發展
    4.4.1  綠色信貸下各經濟主體監督措施及存在的問題
    4.4.2  綠色信貸政府監督機制主要問題分析
    4.4.3  國外綠色信貸政策監督制度經驗借鑒
    4.4.4  構建綠色信貸政府監督機制的政策建議
  4.5  加強協同創新產業體系建設,助力能源低碳轉型
    4.5.1  協同創新產業體系的內涵
    4.5.2  協同創新產業體系的意義
    4.5.3  產業間協同分工的發展前景
    4.5.4  構建協同創新產業體系的政策建議
  4.6  構建全球低碳貿易與氣候治理合作體系
    4.6.1  各國能源結構變動及氣候合作關係梳理
    4.6.2  氣候合作中低碳貿易與全球碳市場的前景
    4.6.3  針對中國參與全球氣候合作的政策建議
第5章  減污降碳:生態環境保護的困境與對策
  5.1  食品行業助力碳中和:路徑與問題
    5.1.1  中國食品行業環境影響現狀
    5.1.2  中國食品行業低碳發展面臨的機遇及挑戰
    5.1.3  中國食品消費低碳發展的相關建議
  5.2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各省森林碳匯區域發展分析
    5.2.1  中國各省森林碳匯發展成效
    5.2.2  中國森林碳匯發展問題與困境
  5.23  助推中國森林碳匯中長期發展的有關建議
  5.3  環境保護稅如何合理收支
    5.3.1  環境保護稅的歷史意義
    5.3.2  環境保護稅的發展歷程
    5.3.3  環境保護稅合理收支的問題分析
    5.3.4  推進環境保護稅合理收支的建議
  5.4  充分發揮水環境治理的減污降碳效應
    5.4.1  水環境的治理現狀
    5.4.2  水污染與碳排放的協同治理機制分析
    5.4.3  「碳中和」目標下的水環境綜合治理路徑
  5.5  提高公眾參與生態環境志願服務主動性
    5.5.1  公眾參與現狀
    5.5.2  公眾參與困境
    5.5.3  公眾參與動因分析
    5.5.4  國外可借鑒經驗
    5.5.5  促進公眾積极參与生態環境志願服務的政策建議
  5.6  「碳鄉」融合背景下鄉村低碳發展現狀、問題與路徑
    5.6.1  「碳鄉」融合背景下鄉村低碳發展的現狀
    5.6.2  「碳鄉」融合背景下鄉村低碳發展的意義
    5.6.3  「碳鄉」融合背景下鄉村低碳發展問題與挑戰
    5.6.4  「碳鄉」融合背景下鄉村低碳發展建議
第6章  協同發展:綠色「一帶一路」與能源合作
  6.1  「一帶一路」新能源合作——機遇與挑戰並存
    6.1.1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新能源轉型難題
    6.1.2  中國新能源發展的現狀
    6.1.3  「一帶一路」帶來的新能源合作機遇
    6.1.4  「一帶一路」新能源合作的現實挑戰

    6.1.5  保障和加強「一帶一路」新能源合作建議
  6.2  「一帶一路」協同綠色低碳發展
    6.2.1  「一帶一路」綠色低碳發展現狀
    6.2.2  「一帶一路」綠色低碳發展合作的前景及機遇
    6.2.3  綠色「一帶一路」發展面臨的挑戰
    6.2.4  深化「一帶一路」綠色低碳合作的建議
  6.3  能源投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合作共贏與可持續能源發展
    6.3.1  「一帶一路」能源投資對中國和東道國的意義
    6.3.2  「一帶一路」能源投資的發展機遇
    6.3.3  「一帶一路」能源投資面臨的現實挑戰
    6.3.4  推動「一帶一路」能源投資的政策建議
  6.4  「一帶一路」視域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路徑
    6.4.1  「一帶一路」視域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6.4.2  「一帶一路」視域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6.4.3  「一帶一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6.5  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油氣合作
    6.5.1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油氣合作的前景機遇
    6.5.2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油氣合作的問題與挑戰
    6.5.3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油氣合作的政策建議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