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新發展格局與中國開放發展新戰略

  • 作者:余振|責編:張麗麗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28466
  • 出版日期:2024/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4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一項關係中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本書圍繞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開放發展的新戰略,通過歷史邏輯與現實分析相結合、宏觀戰略分析與微觀政策相結合、國情分析和借鑒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論述了中國開放發展戰略的理論邏輯、歷史演變和現實基礎,從創新、內部大市場建設、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角度對中國開放發展的路徑進行了分析,並結合區域開放、對外貿易質量提升、對外投資、金融開放深化等具體問題討論了中國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政策選擇。希望以此幫助讀者了解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理解新發展理念,更好的在新發展階段謀划和推進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介紹
余振|責編:張麗麗
    余振,武漢大學美國加拿大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世界經濟、中美經貿關係;擔任國家高端智庫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團隊首席專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首席專家,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10余項;在SSCI以及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10余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等全文轉載。主要社會兼職包括中國美國經濟學會秘書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秘書長、中國亞洲太平洋學會副秘書長、中華美國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武漢市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等。

目錄
第一章  經濟循環與開放發展的理論邏輯
  第一節  經濟循環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開放發展對促進經濟循環的重要意義
  第三節  開放發展在經濟循環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  中國經濟循環與開放發展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前經濟循環與開放發展的演變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經濟循環與開放發展的演變
  第三節  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循環與開放發展的演變
  第四節  中國經濟開放發展的經驗總結
第三章  新發展格局下中國開放發展的新環境
  第一節  中國經濟開放發展的新環境
  第二節  新環境帶給中國開放發展的挑戰
  第三節  外部環境變化帶給中國開放發展的機遇
第四章  新發展格局下中國開放發展的內部基礎
  第一節  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階段
  第二節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開放發展具備的優勢
  第三節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開放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第五章  新發展格局下創新與中國開放發展
  第一節  開放促進創新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其他國家在開放發展中推動創新的經驗借鑒
  第三節  新格局下開放促進創新發展的路徑選擇
第六章  新發展格局下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與中國開放發展
  第一節  開放促進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開放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經驗借鑒
  第三節  在開放發展中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路徑選擇
第七章  新發展格局下中美經貿關係與中國開放發展
  第一節  中美經貿關係發展的現狀及主要問題
  第二節  歐洲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的經驗借鑒
  第三節  新發展格局下開放發展推動中美經貿合作深化的政策選擇
第八章  新發展格局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與中國開放發展
  第一節  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現狀與問題
  第二節  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經驗借鑒
  第三節  新發展格局下中國通過開放發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路徑選擇
第九章  新發展格局下中國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政策選擇
  第一節  以「開放高地」引領區域開放
  第二節  因時、因地制宜,提升對外貿易質量
  第三節  優化營商環境,提高利用外資水平
  第四節  加強政策引導,提升對外投資效益
  第五節  循序漸進,穩妥推動金融開放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