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可持續發展約束宏觀稅負視域下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研究

  • 作者:金輝|責編:汪淑芳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242394
  • 出版日期:2023/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60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著作研究的總目標:在可持續發展的視角下,回顧中國政府間財政關係的歷史發展,透視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現狀、成因、問題和國際比較,探討財政支出分權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在此基礎上重構各領域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模式,降低宏觀稅負和財政支出至合理範圍,併為此提供一套完整的、系統的理論思路和操作對策。
    根據著作研究的總目標,細分為以下四個分目標。第一,通過國際比較研究,總結各類國家央、地間財政分權和事權劃分的共性和特性,提煉出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經驗啟示。第二,梳理央、地間財政關係的歷史演變、現狀問題,深入探討及比較各領域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現狀,試圖為推進事權劃分改革指明方向。第三,通過理論和實證相結合的方式,利用跨國數據,研究財政支出分權、財政支出結構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並估計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最優財政支出分權水平,為重新劃分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提供理論依據和經驗參考。第四,構建事權劃分原則,立足中國現實,借鑒國際經驗,結合實證結果,劃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界定政府職能和事權範圍,重新劃分各領域中央和地方的事權與支出責任,進而切實降低財政支出,使之與宏觀稅負的合理區間相匹配。

作者介紹
金輝|責編:汪淑芳
    金輝,1992年11月生,浙江桐廬人,經濟學博士,現執教於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為宏觀稅負、財政分權、公共政策和可持續發展。曾在FinancialInnovation、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Journal of Medical Economics等期刊發表數篇論文。擔任Cost Effectivenes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期刑編委,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期刊客座編輯,以及多個國際期刊的匿名審稿專家。

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1.2.1  著作的研究目標
    1.2.2  著作的研究內容
  1.3  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難點和可能的創新之處
    1.4.1  難點
    1.4.2  本著作可能的創新
2  文獻回顧
  2.1  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全口徑宏觀稅負
    2.1.1  全口徑宏觀稅負的概念界定與測度
    2.1.2  宏觀稅負與經濟增長的理論框架與實證檢驗
    2.1.3  可持續發展約束宏觀稅負的研究
  2.2  財政分權與經濟增長
    2.2.1  經濟增長視角下財政分權理論的發展歷程
    2.2.2  財政分權理論的新發展與現實困境——部分財政分權
    2.2.3  財政分權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
  2.3  財政分權、政府間競爭與政府支出結構
    2.3.1  財政分權體制下的要素流動與政府間競爭
    2.3.2  政府間競爭與財政支出結構之生產性和非生產性支出
    2.3.3  政府間競爭與政府規模
  2.4  中央和地方政府間的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研究
    2.4.1  政府間事權劃分的理論基礎和原則
    2.4.2  中央和地方政府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國際案例
    2.4.3  中央和地方政府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中國案例
  2.5  簡要評述
3  中央和地方政府問事權劃分的國際比較
  3.1  聯邦制國家央、地間事權劃分的案例分析
    3.1.1  聯邦制發達國家的劃分模式——以美國為例
    3.1.2  聯邦制發展中國家的劃分模式——以俄羅斯為例
  3.2  單一制國家央、地間事權劃分的案例分析
    3.2.1  單一制發達國家的劃分模式——以英國為例
    3.2.2  單一制發展中國家的劃分模式——以蒙古國為例
  3.3  各國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比較分析
    3.3.1  美、俄、英、蒙四國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比較分析
    3.3.2  央、地間財政支出劃分比較的拓展——基於81個國家的數據
  3.4  啟示與借鑒
    3.4.1  劃清政府、市場邊界的啟示與借鑒
    3.4.2  優化中央、地方財政支出比例和分權體系的啟示與借鑒
    3.4.3  劃分中央、地方的事權與支出責任的啟示與借鑒
    3.4.4  健全中央、地方兩級財政法制體系的啟示與借鑒
  3.5  本章小結
4  中國央、地問財政關係的歷史變遷、現狀和比較
  4.1  新中國成立以來央、地間財政關係的變遷
    4.1.1  計劃經濟體制下集權與分權的動蕩變化時期(1950—1980年)

    4.1.2  改革開放背景下財政分權體系探索和建設時期(1980—2013年)
    4.1.3  財政體制現代化改革時期(2014年至今)
  4.2  分稅制改革后央、地間財政關係的總體現狀——財政困境和思考
    4.2.1  財政現狀之央、地間財政失衡的困境及其思考
    4.2.2  財政現狀之轉移支付體系不完善與地方財政缺口的困境及其思考
    4.2.3  財政現狀之土地財政和地方債務困境及其思考
    4.2.4  財政現狀之宏觀稅負畸高的困境及其思考
  4.3  各領域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現狀與比較
    4.3.1  一般公共預算中的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
    4.3.2  政府性基金預算中的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
    4.3.3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的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
    4.3.4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中的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
    4.3.5  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現狀、比較的總結
  4.4  本章小結
5  可持續發展與央、地財政支出結構研究
  5.1  可持續發展與央、地財政支出結構的理論分析
    5.1.1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界定
    5.1.2  可持續發展與財政支出分權——基於Barro模型的理論分析
    5.1.3  可持續發展與財政支出結構的理論分析
  5.2  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數的構建與測度
    5.2.1  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數的構建
    5.2.2  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數的指標權重計算——基於改進后的熵值法
    5.2.3  世界81個國家可持續發展指數的測度及排序
    5.2.4  可持續發展指數與人類發展指數的排序比較
  5.3  可持續發展與財政支出分權——基於跨國數據的實證研究
    5.3.1  模型構建、變數描述與數據來源
    5.3.2  基準回歸結果
    5.3.3  工具變數回歸結果——內生性檢驗
    5.3.4  穩健性檢驗——財政支出分權與人類發展指數
    5.3.5  進一步討論——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三維討論
    5.3.6  基於Lind—Mehlum方法的財政支出分權最優水平估計
  5.4  可持續發展與財政支出結構——基於跨國數據的實證研究
    5.4.1  模型構建、變數描述與數據來源
    5.4.2  基準回歸結果
    5.4.3  工具變數回歸結果——內生性檢驗
    5.4.4  穩健性檢驗——財政支出結構與人類發展指數
    5.4.5  實證研究的結論與啟示
  5.5  本章小結
6  可持續發展約束宏觀稅負視域下央、地問事權與支出責任的重構方案
  6.1  央、地問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理論、原則和思路
    6.1.1  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理論基礎
    6.1.2  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原則
    6.1.3  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思路
  6.2  借鑒國際經驗的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的重構方案
    6.2.1  一般公共預算中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的劃分方案
    6.2.2  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的劃分方案
    6.2.3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的劃分方案
    6.2.4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中央、地間事權與支出責任的劃分方案
    6.2.5  新冠疫情背景下央、地間公共衛生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研究
  6.3  重構之後的央、地間財政事權配置及其支出規模測算

    6.3.1  一般公共預算中的央、地間財政事權配置及其支出規模測算
    6.3.2  政府性基金預算中的央、地財政支出劃分及其規模測算
    6.3.3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的央、地間財政支出劃分及其規模測算
    6.3.4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中的央、地間財政支出劃分及其規模測算
    6.3.5  重構之後的央、地兩級財政支出總規模測算及重構方案的優勢
  6.4  本章小結
7  結論與對策建議
  7.1  研究結論
    7.1.1  國際比較的研究結論
    7.1.2  歷史、現狀和比較的研究結論
    7.1.3  理論與實證研究的結論
  7.2  對策建議
    7.2.1  政策啟示
    7.2.2  具體的對策建議和方案
8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8.1  本著作的不足之處
  8.2  今後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