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區際經濟擴散效應的形成機制計量評價與強化策略/湖南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科叢書

  • 作者:羅富政|責編:楊雪
  • 出版社:經濟管理
  • ISBN:9787509693728
  • 出版日期:2023/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15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在對既有研究進行文獻梳理和研究回顧的基礎上,闡析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理論內涵,並從省際、城際、城鄉三個層面剖析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現實維度,其中省際維度表現為先發省份與后發省份,城際維度表現為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城鄉維度表現為城市地區與農村地區。隨後,本書從階段特徵、形成路徑、形成動力三個方面分析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形成機制。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的經濟擴散效應通過微觀要素、中觀產業、宏觀發展三重路徑得以實現,其中微觀要素路徑表現為資本要素擴散、勞動力要素擴散、技術要素擴散、制度要素擴散四個方面;中觀產業路徑表現為產業鏈擴散和產業迭代轉移兩個方面;宏觀發展路徑是微觀要素擴散和中觀產業擴散的現實結果。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形成動力包括市場動力機制和政府動力機制兩個方面,其中市場動力機制包括要素價格機制、市場競爭機制和產業鏈條機制等。

作者介紹
羅富政|責編:楊雪
    羅富政,1987年生,湖南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湖南師範大學商學院講師,大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區域經濟與制度經濟的相關研究。在《中國軟科學》《經濟學動態》、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10余篇,參著《制度創新與產業發展》。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1項、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1項,參加國家社科重大項目2項,獲第六屆湖南省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論文一等獎。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的思路與結構
  第三節  研究方法和創新點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創新點
第二章  文獻綜述與研究回顧
  第一節  關於區際經濟擴散效應作用機理與量化評價的相關研究
    一、區際經濟擴散效應的理論緣起
    二、關於區際經濟擴散效應作用機理的相關研究
    三、關於區際經濟擴散效應量化評價的相關研究
  第二節  關於區際經濟擴散效應傳導模式與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
    一、關於區際經濟擴散效應傳導模式的相關研究
    二、關於區際經濟擴散效應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
  第三節  經濟擴散效應作用下三重維度區際經濟關係的相關研究
    一、經濟擴散效應作用下省際層面區際經濟關係研究
    二、經濟擴散效應作用下城際層面區際經濟關係研究
    三、經濟擴散效應作用下城鄉層面區際經濟關係研究
  第四節  本章小結:文獻評述
第三章  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形成機制
  第一節  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理論內涵與現實維度
    一、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理論內涵
    二、發達地區對大發達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現實維度
  第二節  先發省份對后發省份經濟擴散效應的形成機制
    一、先發省份與后發省份經濟發展格局的階段特徵
    二、先發省份對后發省份經濟擴散效應的形成路徑
    三、先發省份對后發省份經濟擴散效應的形成動力
  第三節  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經濟擴散效應的形成機制
    一、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經濟擴散效應的階段特徵
    二、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經濟擴散效應的形成路徑
    三、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經濟擴散效應的形成動力
  第四節  城市地區對農村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形成機制
    一、城市地區對農村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階段特徵
    二、城市地區對農村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形成路徑
    三、城市地區對農村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形成動力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先發省份對后發省份經濟擴散效應的計量評價
  第一節  計量評價方案設計
    一、全國與地區層面先發省份的界定與避選
    二、計量評價模型構建
    三、指標設計與數據選取
  第二節  全國層面先發省份對后發省份經濟擴散效應的評價
    一、先發省份對后發省份經濟擴散效應的整體與個體係數估計
    二、穩健性檢驗
  第三節  地區層面先發省份對后發省份經濟擴散效應的評價
    一、東部地區先發省份對后發省份經濟擴散效應的評價
    二、中部地區先發省份對后發省份經濟擴散效應的評價
    三、西部地區先發省份對后發省份經濟擴散效應的評價

  第四節  區域異質性視角下省際經濟擴散效應的計量評價
    一、全國層面先發省份內部省際經濟擴散效應的評價
    二、全國層面后發省份內部省際經濟擴散效應的評價
  第五節  先發省份對后發省份經濟擴散效應的地理距離衰減規律檢驗
    一、遞進式地理距離閣值設定的襄減規律檢驗
    二、基於1350千米闊值的經濟擴散效應比較分析
    三、基於750-1200千米闞值的經濟擴散效應比較分析
  第六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經濟擴散效應的計量評價
  第一節  計量評價方案設計
    一、研究樣本選取
    二、評價模型構建和變數說明
  第二節  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經濟擴散效應的評價結果分析
    一、多核城市群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經濟擴散效應評價
    二、雙核城市群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經濟擴散效應評價
    三、單核城市群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經濟擴散效應評價
  第三節  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經濟擴散效應的特徵與比較分析
    一、整體經濟擴散效應差異:區位特徵、核數差異與內部非均衡
    二、個體經濟擴散效應差異:戰略定位與層級效應
  第四節  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經濟擴散效應的地理距離衰減規律檢驗
    一、遞進式地理距離閑值設定的襄減規律檢驗
    二、基於200千來國值的經濟擴散效應強度比較分析
    三、基於300千未國值的經濟擴散效應強度比較分析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城市地區對農村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計量評價
  第一節  計量評價方案設計
    一、賦權方法選取
    二、指標體系構建
  第二節  城市地區對農村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時空分析
    一、城市地區對農村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時間趨勢分析
    二、城市地區對農村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空間差異分析
  第三節  城市地區對農村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數據來源與指標選取
    二、模型設立及平穩性檢驗
    三、基準估計結果分析
    四、區城異質性檢驗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強化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思路與策略
  第一節  強化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思路
    一、經濟擴散效應強化的前提: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二、經濟擴散效應強化的條件:拓展空間鏈條式網路
    三、經濟擴散效應強化的基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
    四、經濟擴散效應強化的核心:培育區域發展增長極
  第二節  強化先發省份對后發省份經濟擴散效應的策略
    一、多區位發展格局優化與省際經濟擴散效應強化
    二、區城差異、地理衰減與省際經濟擴散效應強化
    三、疏通渠道、行政壁壘與省際經濟擴散效應強化
  第三節  強化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經濟擴散效應的策略
    一、城市群空間布局規劃與城際經濟擴散效應強化
    二、要素共享、產業配置與城際經濟擴散效應強化

    三、新增長板、區城異質與城際經濟擴散效應強化
  第四節  強化城市地區對農村地區經濟擴散效應的策略
    一、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與城鄉經濟擴散效應強化
    二、雙重主體、城鄉互動與城鄉經濟擴散效應強化
    三、產業互通、制度協同與城鄉經濟擴散效應強化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區際擴散效應與區域共同富裕:城鄉視角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視域下城鄉共同富裕的理論意蘊
  第三節  區際擴散效應推動戰鄉共同富裕的理論路徑
    一、區際要素擴散效應推動城鄉共同富裕的理論路徑
    二、區際產業擴散效應推動城鄉共同富裕的理論路徑
    三、區際發展擴散效應推動城鄉共同富裕的理論路徑
  第四節  城鄉共同富裕進程中擴散效應的驅動機制與影響因素
    一、城鄉共同富裕進程中擴散效應的驅動機制
    二、城鄉共同富裕進程中擴散效應的影響因素
  第五節  區際擴散效應推動城鄉共同富裕的對策建議
    一、共同富裕視角下城市地區「擴散源」效應的強化
    二、共同富裕視角下農村地區「承接體」效應的提升
    三、共同富裕視角下城鄉產業鏈條銜接與空間融合
    四、共同富裕視角下城鄉制度安排協同供給和優化
  第六節  本章小結
第九章  研究結論與研究展望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