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協同創新的形成路徑與協同效應內在機理研究

  • 作者:秦鵬飛|責編:沈楠
  • 出版社:天津社科院
  • ISBN:9787556309139
  • 出版日期:2023/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6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聚焦于協同創新的動因、影響因素、模式與機制、協同創新的形成路徑,以及協同效應的內在機理等方面展開探索與論證,釐清了協同創新的核心內涵與本質特徵,闡述了協同創新動因與影響因素的識別與辨析的方法和原則,剖析提煉了協同創新的主要模式及其運行機制,闡明了協同效應的內在機理,並給出了協同創新管理改進優化的思路和建議。既有豐富的理論意義,也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作者介紹
秦鵬飛|責編:沈楠
    秦鵬飛,男,漢族,1980年1月出生於黑龍江省海倫市。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讀於齊齊哈爾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獲得管理學學士學位;2011年9月至2014年4月,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獲得管理學碩士學位;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就讀於南開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創新與戰略管理。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一、現實背景
    二、理論背景
    三、研究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創新點及研究意義
    一、研究創新點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義
  第三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與述評
    一、協同創新內涵的研究現狀
    二、協同創新動因的文獻總覽
    三、協同創新影響因素的研究概況
    四、協同創新模式的研究概覽
    五、協同創新機制與機理的研究現狀
    六、研究現狀的評述
  第四節  研究內容與本書結構
    一、研究內容
    二、本書結構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技術路線
第二章  相關理論回顧與關鍵概念界定
  第一節  知識管理理論
    一、知識管理的內涵
    二、知識管理的過程
    三、知識管理的影響因素
  第二節  開放式創新理論
    一、開放式創新的概念與分類
    二、開放式創新的開放度
    三、開放式創新與協同創新
  第三節  組織學習理論
    一、組織學習的內涵
    二、組織學習的模式
    三、組織學習的方式
  第四節  互聯網+理論
    一、互聯網+的概念
    二、互聯網+的特徵
    三、互聯網+創新
  第五節  協同創新的界定
    一、協同創新的思想起源
    二、協同創新的含義與本質
    三、協同創新與合作創新、開放式創新的辨析
第三章  協同創新的動因與影響因素
  第一節  協同創新的動因
    一、協同創新動因的類別
第五章  協同創新的模式選擇與形成路徑
    一、節協同創新的目標管理
    二、協同創新目標的衡量

    三、協同創新目標的內容
  第二節  協同創新影響因素的管理
    一、積極影響因素的管理
    二、消極影響因素的管理
    三、效性可變因素的管理
    四、協同創新影響因素的綜合效能
  第三節  協同創新的模式決策與形成路徑
    一、協同創新的模式選擇
    二、協同創新的形成路徑
第六章  協同效應的內在機理
  第一節  理論模型的構建
    一、知識搜索對創新能力的影響
    二、知識吸收能力對知識搜索與創新能力之間關係的調節作用
    三、知識集成能力對知識搜索與創新能力之間關係的調節作用
    四、創新能力在知識搜索與協同效應之間的中介作用
  第二節  實證研究設計
    一、數據收集與樣本選擇
    二、變數測量
  第三節  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非回應偏差與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二、信度與效度分析
    三、相關性分析
    四、數據回歸與結果分析
第七章  協同創新管理的改進策略
  第一節  基於協同創新動因的改進策略
    一、協同創新夥伴識別與選擇的優化策略
    二、強化協同創新動因的管理
    三、優化協同創新收益與動因的匹配
  第二節  基於協同創新影響因素的改進策略
    一、擴大協同創新的對外開放度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支撐作用
  第三節  基於協同創新模式及其運行機制的改進策略
    一、充分借助國家方針與政策的利好
    二、優選創新模式及其組合
    三、協調多種機制的作用效果
  第四節  基於協同效應內在機理的改進策略
    一、基於知識搜索的改進策略
    二、基於創新能力的改進策略
    三、基於知識吸收與集成能力的改進策略
第八章  研究結論與未來展望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討論
    一、研究結論
    二、研究結論的討論
  第二節  理論貢獻與實踐啟示
    一、理論貢獻
    二、實踐啟示
  第三節  不足之處與未來展望
    一、本研究的不足之處
    二、未來研究的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相關科研成果
  附錄二  相關學術論文
  附錄三  企業調查問卷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