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飢餓的巨人(美蘇糧食貿易博弈1945-1991)(精)

  • 作者:遲有度//董一方|責編:李森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27452
  • 出版日期:2023/12/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35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1972年,與歐亞大陸上的許多地方一樣,蘇聯遭受了嚴重的旱災,小麥收成損失嚴重,糧食問題迫在眉睫。按照美國一貫的「糧食戰略」,此時正是漫天要價的時候,蘇聯要想填上巨大的糧食缺口,必然要付出巨大代價。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此時如坐針氈的不是勃列日涅夫,而是白宮裡的尼克鬆。
    原來,蘇聯對歉收早有預料,在產量公布之前,佯裝豐收,騙過了美國專門派去的調查員,最終以極低的價格買走美國三分之一的存糧,美國因此少賺30億美元。更糟糕的是,美國糧食庫存嚴重下降,糧價暴漲,出現了史無前例的糧食短缺現象。
    在這場美蘇糧食博弈中,美國完敗,以至於美國媒體稱這一事件為「糧食大劫案」。而這正是二戰後美蘇之間數十年以糧食為中心的博弈的縮影……
    本書以1945?1991年的美蘇糧食貿易為對象,探討了這一時期兩國及全球糧食貿易的發展過程和重要事件。在此基礎上,著重分析了20世紀70?90年代由石油和糧食的地位與價格等變化引起的一系列國際局勢變動、美蘇兩國將糧食作為「武器」的政策演變以及蘇聯過度依賴糧食進口對其最終解體的影響。

作者介紹
遲有度//董一方|責編:李森

目錄
第一章  蘇聯的陰謀:「糧食大劫案」
  第一節  「搶劫」之前:強大的蘇聯面臨糧食危機
  第二節  輿論偽裝:蘇聯的麥穗也會騙人
  第三節  政治偽裝
  第四節  暗度陳倉:偷偷買入
  第五節  美國震驚:國內糧價暴漲
第二章  「大劫案」前的蘇聯:為什麼非進口糧食不可
  第一節  「廚房辯論」:和平競賽比拼什麼?
  第二節  懂農業的赫魯曉夫:處女地、玉米書記、跟美國農民交朋友
  第三節  勃列日涅夫的持續投入:白色黃金、鹹海之死與原子水庫
  第四節  飲食結構改善:餐桌上的肉奶要趕超美國
  第五節  糧食進口:飲食結構轉變后的強需求
第三章  「大劫案」前的美國:糧食外交的三種武器
  第一節  美國的糧食力量和綠色革命
  第二節  內外政策:對內補貼,對外援助
  第三節  進口依賴:扎伊爾的麵包鎖鏈
  第四節  糧食禁運:阿連德的「斷頭台」
  第五節  「短韁繩」計劃:對印度的時援時禁
  第六節  美國vs香蕉共和國:進口也能成為武器
  第七節  糧食武器:控制欠發達國家的人口
第四章  美國的陽謀:出口而不是禁運
  第一節  美國的糧食武器:「比導彈更強大」
  第二節  基辛格的糧食武器2.0時代
  第三節  「大劫案」助推遙感衛星:莫畏浮雲遮望眼
  第四節  中東大棋局:油價壓下去,糧價提上來
  第五節  反其道而行之:1975年美蘇糧食協議
  第六節  穿梭的糧食巨頭
第五章  糧食杠桿:撬動了整個蘇聯
  第一節  糧換油戰略的「心理影響」
  第二節  蘇聯: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第三節  卡特的小不忍及里根的轉身:再一次糧食禁運
  第四節  「荷蘭病」在蘇聯:枯竭的錢包
  第五節  致命一擊:消失的黃金儲備
  第六節  最後一根稻草:戈爾巴喬夫的本末倒置
  第七節  民生窘境:供應排隊,黑市盛行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