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總論卷)(精)

  • 作者:王小錫//郭建新//湯建龍//陶濤|責編:陳穎|總主編:王小錫
  • 出版社:江蘇人民
  • ISBN:9787214281463
  • 出版日期:2023/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86
人民幣:RMB 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基礎上,本著不忘本來、借鑒外來、著眼未來的思維視角,努力講好中國故事。《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力圖全面展示中華文化獨特瑰寶的尊榮和魅力;梳理和挖掘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歷時性和共時性相統一的完整體系;揭示三千年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展歷程及其基本規律;以科學的理念給哲學、經濟學、倫理學、經濟倫理學等學科建設和經濟建設以獨特的啟迪;用歷時與共時兼容、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客觀、科學的中國話語的研究成就體現中國風格和中國精神;等等。期盼《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為中華文明的建設和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是「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研究」課題組全體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作者介紹
王小錫//郭建新//湯建龍//陶濤|責編:陳穎|總主編:王小錫
    王小錫,1951年11月生,江蘇溧陽人,哲學博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奕熙精英教師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倫理學會名譽副會長、經濟倫理學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經濟倫理學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發布的《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中入選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道德與文明》《倫理學研究》《江蘇社會科學》等雜誌編委。《道德資本論》等相關著作分別被翻譯成英文版、日文版、韓文版、德文版、泰文版、塞爾維亞文版在海外出版,學術論文在《中國社會科學》《新華文摘》等刊物發表或轉載。

目錄
總序
引言
  一、研究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的緣由
  二、研究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的基本原則
  三、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研究的基本內容與目標
  四、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的研究方法及基本理念
第一章  經濟倫理之元理論分析
  第一節  經濟與倫理之關係
    一、不同維度的理解
    二、馬克思恩格斯的經濟與倫理關係觀
    三、經濟與倫理的邏輯關聯
  第二節  經濟的倫理內涵
    一、經濟德性——歷史上的認識
    二、經濟現象的倫理透視
    三、新發展理念的倫理蘊涵
  第三節  倫理的經濟意義
    一、生產活動中特殊的作用力
    二、資本的精神要素
    三、企業經營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第四節  經濟倫理概念的認知
    一、國外學者的代表性表述
    二、國內學者的不同認識和界定
    三、經濟倫理概念解析
第二章  中國傳統經濟倫理的思維範式
  第一節  傳統經濟倫理思維諸範式
    一、義本利從——德性論
    二、利即義——功利論
    三、「均」至「安」、「和」——理想論
    四、經濟倫理諸思維範式之關係分析
  第二節  傳統經濟倫理思維範式的歷史演變與融合
    一、產生於先秦時代
    二、成熟于宋元時代
    三、轉型發展于明清民國時代
  第三節  對中國傳統經濟倫理思維範式的評價
    一、時代的局限性
    二、思維範式的融合性
    三、中西經濟倫理思維範式的倫理哲學觀照
    四、中國傳統經濟倫理思維範式研究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第三章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展的基本問題——義利之辯
  第一節  義利之要義
    一、義之內涵
    二、利之內涵
    三、義、利之關聯
  第二節  義利之辯的歷史演進
    一、先秦
    二、漢唐
    三、宋元
    四、明清
    五、民國
    六、新中國

  第三節  義利之辯下的經濟倫理範疇
    一、理與欲
    二、公與私
    三、本與末
    四、儉與奢
    五、分與換
第四章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基本形態之一——德義為上
  第一節  以「仁」為本的德性主義宗旨
    一、「義以為上」「見利思義」的基本原則
    二、「何必曰利」的表述方式
    三、「仁義為先」的普遍共識
  第二節  黜奢崇「儉」的德性主義生活觀
    一、「儉不違禮」是節儉的標準
    二、崇「儉」反「奢」的德性論要求
  第三節  「為政以德」——重義輕利在政治倫理中的實踐
    一、經濟利益是治國之基——「富國利民」
    二、德性治理是治理的正確方式——「王道」
    三、政治治理的目的與理想——「大同」與「小康」
第五章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基本形態之二——義即是利
  第一節  「人性自利」的人性論基礎
    一、「兼相愛、交相利」的墨家人性論
    二、「喜利畏罪」的法家人性論
    三、宋代「荊公新學」與「功利之學」的人性論假設
  第二節  「義,利也」的功利原則
    一、墨家的「利人即為」
    二、法家的「以利為義,以法制義」
    三、新功利主義的義利觀
第六章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基本形態之三——無利無義
  第一節  「道法自然」的自然主義宗旨
    一、「自然而然」的「自然」概念
    二、「道常無為」的基本設定
    三、「無為而治」的自然主義治理方式
  第二節  「寡慾」「崇儉」的自然主義生活觀
    一、「復歸於朴」的人性理想
    二、「無知無欲」的寡慾思想
    三、「聖人不積」的不爭態度
  第三節  「絕仁棄義」「絕巧棄利」的自然主義義利觀
    一、「大道廢、有仁義」的道德生成論
    二、「無仁無義」的自然社會理想
第七章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主要特徵
  第一節  以人性論為根基
    一、德性主義「性善論」的基本立場
    二、功利主義「自然人性論」的立論基點
    三、人性善惡與經濟德性
  第二節  以德性主義為基調
    一、「義勝利者為治世,利克義者為亂世」
    二、以義生利
    三、用不傷義
    四、「以仁育萬物,以義正萬民」
  第三節  德性主義與功利主義共生

    一、均富為義
    二、利以義取
    三、義利同一
    四、義利合
第八章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演變的基本規律
  第一節  經濟倫理思想與社會經濟發展進程的辯證規律
    一、社會經濟關係發展決定經濟倫理思想演變的總體圖景
    二、傳統經濟倫理思想的相對獨立性和超越性
  第二節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辯證演進
    一、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辯證演進規律
    二、中國經濟倫理思想演變的歷時性、共時性和非顛覆性
    三、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展的歷史現象學規律
  第三節  經濟實踐、文化精神、歷史境遇與經濟倫理思想的歷史耦合
    一、經濟實踐與經濟倫理訴求的歷史耦合
    二、文化精神與經濟倫理思想的歷史耦合
    三、歷史境遇與經濟倫理價值的歷史耦合
結語:研究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展史的意義
  一、為全面、深刻展示中國傳統文化探求獨特瑰寶
  二、為完善經濟倫理學等學科基本原理探求思想史資源
  三、為建構當代經濟發展中的道德規範體系探尋歷史參照
  四、為建設倫理型經濟汲取傳統經濟倫理思想精華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