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天馬來(早期絲路交通)/雅學堂叢書

  • 作者:王子今|責編:魯小娜//李園|總主編:劉進寶
  • 出版社:甘肅文化
  • ISBN:9787549027163
  • 出版日期:2023/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90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雅學堂叢書」之一,收錄了作者數十年來研究先秦至漢西北草原絲路交通史的學術短文、書評、書序,內容兼及絲綢之路的民族關係史和文化交流史。自漢武帝時期以來,「天馬」逐漸成為絲綢之路交通史主流動向的文化符號,受到學者廣泛關注,作者以交通考古為主線,展現了早期絲綢之路對開拓東西交通、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以及推動中華文明發展等作出的突出貢獻。

作者介紹
王子今|責編:魯小娜//李園|總主編:劉進寶
    王子今,1950年生於哈爾濱,「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台、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西北大學中華民族史研究中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教授,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顧問。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秦漢交通史研究」「秦漢區域文化研究」「秦漢時期生態環境研究」「秦漢社會稱謂研究」「秦漢時期的海洋探索與早期海洋學研究」「秦統一及其歷史意義再研究」,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新疆歷史與現狀綜合研究項目」子課題「匈奴經營西域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秦漢時期未成年人生活研究」。出版《秦漢交通史稿》《秦漢區域文化研究》《秦漢時期生態環境研究》《秦漢邊疆與民族問題》《秦漢史:帝國的成立》等學術專著。

目錄
上編
  西北方向的「軒轅國」「軒轅之丘」「軒轅之台」
  昆崙神話與西王母崇拜
  穆天子行跡與「琅邪」地名的移用
  「逐日」與「日逐」
  關於秦「封」
  交通與秦漢文明的完整性和開放性
  漢帝國的使團:「遠而有光華」
  西北古代的交通與長城
  秦漢長城與絲綢之路交通
  「勒功燕然」的文化史回顧
  蒙古國高勒毛都2號墓地的考古發現
  新疆漢烽燧——西域英雄時代的紀念碑
  絲路西來的「驢」
  秦交通考古及其史學意義
  康巴民族考古與交通史的新認識
  河套地區:民族交往的樞紐
  絲綢貿易史視角的漢匈關係考察
  司馬遷筆下的絲路酒香
下編
  考古學的文化新境
  ——讀李學勤先生《比較考古學隨筆》
  中古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力作
  ——讀羅豐著《胡漢之間:「絲綢之路」與西北歷史考古》
  評李大龍著《漢唐藩屬體制研究》
  早期草原絲路的文化地圖
  ——讀紀宗安著《9世紀前的中亞北部與中西交通》
  「博望」事業
  ——評張國剛《中西文化關係通史》
  「瀚海」航程
  ——評烏雲畢力格等編著《草原遊牧圖》
  文物研究和早期秦史的考察
  ——讀徐日輝《秦早期發展史》
  隴右風華:甘肅歷史文化的魅力
  絲路走向考察與絲路精神感悟
  ——讀《絲路之魂: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
  評李天虹著《居延漢簡簿籍分類研究》
  簡牘學新裁
  ——評張德芳著《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
  「居延新簡」的新制新識
  ——評張德芳主編《居延新簡集釋》
  簡牘學基礎教育的新進步:評《簡牘學教程》
  陳寧《秦漢馬政研究》序
  趙寵亮《行役戍備:河西漢塞吏卒的屯戍生活》序
  王紹東《碰撞與交融——戰國秦漢時期的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序
  《秦隴青泥古道與絲路茶馬貿易研究》序
  張承榮編著《圖說徽縣茶馬古道》序
  本書內容初刊信息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