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以鹵代耕(雲南鹽業社會的經濟共生與文化交融)

  • 作者:李陶紅|責編:胡慶英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18221
  • 出版日期:2023/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5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歷史人類學的視野,關註明清以來的雲南鹽業社會。雲南鹽業社會以食鹽生產為主業,形成了典型的「以鹵代耕」社會,這有別于傳統的農耕社會。「以鹵代耕」的鹽業社會除了食鹽之外的柴薪、大米、鐵器等諸多物資,需要周邊區域供應。物資的流動依托滇鹽古道來實現,滇鹽古道及周邊區域形成經濟的共生形態,促成區域內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作者介紹
李陶紅|責編:胡慶英
    李陶紅,中山大學人類學博士,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在站博士后,大理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關注民族與區域文化、生態人類學、物質文化的研究。在《西南民族大學學報》《廣西民族大學學報》The Anthropologist等期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著作有Urbanization of Rural China(《中國農村的都市化》)。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博士后研究基金兩項。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概念界定
  第三節  相關研究述評
  第四節  研究框架
  第五節  田野點概況
第二章  鹽與滇鹽生產
  第一節  滇鹽的意義
  第二節  滇鹽的發展歷史
  第三節  滇鹽與鹽政
  第四節  滇鹽與國家化
  小結
第三章  雲南鹽業社會
  第一節  雲南鹽業社會人群構成
  第二節  鹽井移民社會
  第三節  鹽業社會的生活
  第四節  鹽業社會的區域共治
  小結
第四章  雲南古道與滇鹽古道
  第一節  雲南古道概況
  第二節  道路的官道屬性
  第三節  道路的民道屬性
  第四節  滇鹽古道建設
  小結
第五章  滇鹽古道周邊區域的經濟共生
  第一節  「共生」相關理論
  第二節  經濟共生的生態背景
  第三節  滇鹽古道周邊區域生計互補
  第四節  滇鹽古道周邊市鎮發展
  小結
第六章  滇鹽古道周邊區域的文化交融
  第一節  民族交往方式
  第二節  交融的文化與信仰
  第三節  雜糅的風俗習慣
  小結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路學視域下的滇鹽古道
  第二節  雲南民族和諧關係的解釋路徑
  第三節  雲南鹽業社會的類型學意義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