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多規合一視角下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精)/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 作者:嚴金明|責編:陳會迎//王丹妮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49741
  • 出版日期:2023/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1009
人民幣:RMB 3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遵循「理論框架-路徑設計-案例示範」的邏輯線路,提出了以「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為核心的「多規合一」與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認知及理論範式,構建了基於「數量、空間、時序」三大維度的「多規合一」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框架,探索了「城鄉協同、縱向關聯、橫向比較和跨區統籌」的四重案例應用與反饋修正。本書揭示了「多規合一」與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在邏輯關係,豐富了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框架體系,能夠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和土地供給側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提供科學支撐。本書不僅可以為自然資源管理與國土空間規劃編製提供參考,也可以為「多規合一」實踐和土地供給側領域改革提供決策支持。
    本書可供從事自然資源管理、國土空間規劃和土地制度改革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自然資源管理和規劃部門的實踐工作者,以及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

作者介紹
嚴金明|責編:陳會迎//王丹妮
    嚴金明,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二級教授,劍橋大學訪問學者。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土地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土地管理系教授,博導。國際土地聯盟(ILC)特邀顧問,國土資源部科技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專家組成員,全國海島保護規劃專家審查委員會委員,國家統計局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專家咨詢組成員,中國土地學會常務理事,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的課題三十余項,獲部級科研獎勵10項,其中一等獎3項;發表SSCI/SCI/EI和CSCD/CSSCI等核心期刊論文150余篇,出版專著合著8本。先後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土資源部首批科技領軍人才、國土資源部創新團隊、寶鋼優秀教師獎和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多規合一」視角下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作用機理與理論框架研究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目的
    1.4  擬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1.5  研究思路與具體內容
    1.6  研究的重點與創新點
    1.7  研究總體技術路線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土地供給側數量改革相關研究概述
    2.2  土地供給側空間改革相關研究概述
    2.3  土地供給側時序改革相關研究概述
  第3章  理論基礎
    3.1  土地供給側數量改革相關理論
    3.2  土地供給側空間改革相關理論
    3.3  土地供給側時序改革相關理論
  第4章  多規並存的現狀分析與「多規合一」的本質剖析
    4.1  規劃體系相關概念辨析
    4.2  國外空間規劃體系借鑒
    4.3  國內規劃體系的歷史發展與現狀分析
    4.4  「多規合一」的本質剖析
  第5章  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認知
    5.1  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5.2  關於土地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6章  「多規合一」促進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理研究
    6.1  土地規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關係
    6.2  基於波特五力模型的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理論分析
    6.3  系統論下的綜合影響機理
  第7章  「多規合一」視角下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框架構建
    7.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土地利用結構優化動因、內涵與原則
    7.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土地利用結構優化功能、定位與目標
    7.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土地利用結構優化理論框架
    7.4  「多規合一」視角下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制度體系設計
第二篇  「多規合一」視角下土地供給側數量結構改革路徑設計
  第8章  新時期土地利用供需匹配研究
    8.1  土地供需匹配關係再認知
    8.2  新時期戰略訴求梳理
    8.3  供需不匹配原因梳理
  第9章  土地數量結構動態變化特徵與驅動機制研究
    9.1  全國土地數量結構變化規律
    9.2  北京市土地數量結構變化特徵與驅動
    9.3  海淀區土地數量結構變化特徵與驅動
  第10章  土地數量結構優化研究
    10.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導向的土地利用數量結構優化意義與流程
    10.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導向的土地利用數量結構優化模型構建
    10.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導向的土地利用數量結構優化結果
  第11章  水資源約束下的土地供需情況分析
    11.1  水資源概況

    11.2  供水預測
    11.3  基於水資源承載力的人口預測
    11.4  水資源約束下的土地需求量預測
    11.5  人-地-水協調的實證分析
  第12章  基於協同發展的狹義國土開發強度內涵界定與閾值測度研究
    12.1  狹義國土開發強度內涵界定
    12.2  研究材料與方法
    12.3  狹義國土開發強度測度結果
  第13章  風險約束下土地供給側數量結構改革路徑研究
    13.1  土地供應結構風險形成機理研究
    13.2  土地供應結構風險評估框架
    13.3  案例研究:北京七王墳村
第三篇  「多規合一」視角下土地供給側空間結構改革路徑設計
  第14章  國土空間單元的優化配置
    14.1  空間單元的集聚與分散
    14.2  空間單元的重心
    14.3  重心節點協調
  第15章  國土空間單元優化配置的實證研究
    15.1  研究區域基本情況
    15.2  省域單元的空間格局演化
    15.3  城市單元的空間格局演化
  第16章  國土空間結構的優化路徑
    16.1  國土空間單元間的相互作用
    16.2  國土空間的引線聯結
    16.3  空間引流與載體匹配
  第17章  國土空間結構引線聯結的實證
    17.1  城鎮空間結構概況
    17.2  城市空間引力測算
  第18章  國土空間板塊的分區管控
    18.1  基於功能分區的板塊識別
    18.2  功能板塊的內部結構優化模式
    18.3  功能板塊的外部邊界管控
  第19章  國土空間板塊優化配置的應用實踐
    19.1  空間板塊概況
    19.2  國土空間功能適宜性評價
  第20章  河北省國土空間格局優化方案
    20.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20.2  重心-引線發展格局
    20.3  功能板塊協調格局
    20.4  區域空間統籌格局
第四篇  「多規合一」視角下土地供給側時序結構改革路徑設計
  第21章  國土空間規劃的時序特徵及其對土地供給影響機理分析
    21.1  國土空間規劃生命周期概念梳理
    21.2  國土空間規劃生命周期階段特徵與問題識別
    21.3  國土空間規劃生命周期對國土空間供給側的影響
  第22章  土地利用的時序特徵及規劃需求分析
    22.1  土地利用生命周期解析
    22.2  土地利用生命周期特徵與問題辨析
    22.3  土地利用生命周期內對規劃體系的需求
  第23章  國土空間利用的時序結構優化路徑——一個國土空間規劃實踐的評價框架

    23.1  「規劃-土地」生命周期匹配研究框架
    23.2  土地利用不同生命周期驅動因素的識別
    23.3  國土空間的時序配置結構優化路徑
  第24章  國土空間規劃供給的預警與評估
    24.1  國土空間規劃預警概念模型的構建
    24.2  基於規劃生命周期的警源分析
    24.3  國土空間規劃警兆診斷與預測
    24.4  國土空間規劃警情的評估與判定
    24.5  北京市海淀區規劃預警機制的案例應用
第五篇  「多規合一」視角下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案例應用與反饋修正
  第25章  「區-鎮-村」城鄉協同的「多規合一」視角下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案例研究
    25.1  海淀區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路徑
    25.2  蘇家坨鎮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路徑
    25.3  七王墳村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路徑
  第26章  基於縱向關聯和橫向比較的「多規合一」視角下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案例研究
    26.1  河北省「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
    26.2  武漢市「多規合一」實踐
    26.3  尋甸縣「多規合一」實踐
  第27章  「點-線-面」跨區統籌的「多規合一」視角下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案例研究
    27.1  國土空間單元的優化配置
    27.2  國土空間引線聯結的優化路徑
    27.3  國土空間板塊的分區整治與內部優化
  第28章  結論與建議
    28.1  研究結論
    28.2  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