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的歷史之路(基於社會和經濟的闡釋)(精)/社會經濟史譯叢

  • 作者:(英)伊懋可|責編:伏健強|譯者:王湘雲//李伯重//張天虹//陳怡行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233125
  • 出版日期:2023/02/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45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中國為何能長期維持統一而沒有像羅馬帝國那樣最終走向瓦解?
    中國為何能在中世紀處於經濟領先地位,並成為當時人口最多的國家?
    中國14世紀之後的經濟發展為何會缺乏技術進步的支撐?
    中國傳統的發展模式為何會陷入所謂「高水平平衡陷阱」?
    這是一本從一個典型的歐洲人視角來看中國歷史發展模式的重要研究著作。書中將中國的歷史發展與同時代羅馬帝國或歐洲中世紀的歷史對比,得出了令人信服或予人啟發的結論。作者認為:儘管傳統後期的中國出現了技術停滯,但中國人的技術創造力具有深厚的歷史根基,一旦蘇醒,將令世人震驚。

作者介紹
(英)伊懋可|責編:伏健強|譯者:王湘雲//李伯重//張天虹//陳怡行
    伊懋可(Mark Elvin),1938年生於英國劍橋,劍橋大學畢業。1990年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研究院中國史教授。曾在格拉斯哥大學、牛津大學、巴黎高師和海德堡大學任教,在哈佛大學擔任訪問研究員。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的模式》《另一種歷史:從一個歐洲人的視角論中國》《華人世界變化多端的故事》,合編了《中國文化圖集》《積漸所至:中國環境史論文集》,還發表了署名為約翰·達頓(John Dutton)的小說《聖伊萊斯集市》和《虎島》。

目錄
圖表目錄
上編  世界上最大最持久的國家的形成
  第一章  帝國及其幅員
  第二章  早期中華帝國
  第三章  公元3世紀的危機
  第四章  中國北方的民族融合
  第五章  中期中華帝國
  第六章  非封建的莊園制
  第七章  鐵、火藥與蒙古人
  第八章  明朝的後勤優勢
中編  中世紀經濟革命
  第九章  農業革命
  第十章  水運革命
  第十一章  貨幣與信用革命
  第十二章  市場結構革命與城市化
  第十三章  科學與技術革命
下編  沒有技術變化的經濟發展
  第十四章  14世紀的轉折
  第十五章  佃仆制的消亡
  第十六章  農村市場與農村工業
  第十七章  量的增長與質的停滯
  第十八章  結論
譯校參考文獻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