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第2版21世紀政治學規劃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國際政治系列

  • 作者:王正毅|責編:徐少燕//韓月明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335543
  • 出版日期:2022/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25
人民幣:RMB 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隨著中國不斷邁向世界體系的核心區,中國學術界迫切需要更多的既能反映國際學術界前沿動態又能體現中國視角的國際政治經濟學著作和教材。本書主要有如下四個特點:第一,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知識框架。本書基於定義與研究議題、要素流動與單位層次、規範分析與實證分析、世界體系與中國經驗四種關聯性,力圖為這門學科提供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第二,把握國際學術界前沿動態和趨勢。作者根據研究議題和分析方法,對20世紀70-80年代第一代學者提出的五大理論(相互依存理論、霸權穩定理論、國家主義理論、依附理論和世界體系理論)進行系統性梳理,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第二代學者構建的開放經濟政治學的成就與局限性進行分析,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發展趨勢進行概括性總結和展望。第三,分析世界體系的結構和動力。作者從世界體系與國家興衰的關係入手,對世界體系的結構和動力進行總結,對其在當代的主要表現形式(國際貿易、國際貨幣和金融、跨國公司與全球價值鏈、經濟發展與全球化、地區主義)進行具體分析。第四,體現中國視角。本書基於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框架,對融入世界體系並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國道路進行經驗分析和理論總結,努力為中國學者在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成為知識生產者提供一種切實可行的研究路徑。

作者介紹
王正毅|責編:徐少燕//韓月明
    王正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際關係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際政治經濟學繫系主任。主要從事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區域化比較、發展和轉型的政治經濟學、世界體系與中國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代表性著作有《邊緣地帶發展論:世界體系與東南亞的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018年第二版)、《世界體系論與中國》(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世界體系與國家興衰》(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和《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2022年第二版)。主講的課程「國際政治經濟學」入選2008年度國家精品課程和北京市精品課程。

目錄
總論  國際政治經濟學:知識譜系、理論範式與研究方法
  一、國際政治經濟學:定義及其爭論
  二、霸權衰退與IPE範式的確定(20世紀70-80年代)
  三、全球化與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深化(20世紀90年代-2008年)
  四、全球金融危機與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分化(2008年至今)
  五、國際政治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成就與挑戰
第一章  世界體系與國家興衰
  第一節  世界體系與歷史時段
    一、第一個時段:1500-1750/1800
    二、第二個時段:1800/50-1914/45
    三、第三個時段:1945-2035
  第二節  世界體系的基本動力
    一、國家生存空間
    二、國際貿易與金融
    三、科學和技術
    四、國際制度與戰爭
  第三節  世界體系的歷史遺產
    一、民族國家和國際體系
    二、世界經濟與全球經濟
    三、學術意識形態和政治意識形態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演進
  第二章  相互依存理論:合作與國際機制
    第一節  相互依存論的興起
      一、20世紀50-60年代的現實主義
      二、20世紀60-70年代相互依存的社會現實
    第二節  相互依存論的基本觀點
      一、相互依存的概念和特徵
      二、複合相互依存:特徵和過程
      三、相互依存與國際機制
    第三節  相互依存論的貢獻及面臨的挑戰
      一、相互依存論的理論貢獻
      二、相互依存論面臨的挑戰
      三、新相互依存論
  第三章  霸權穩定理論:霸權與世界經濟
    第一節  霸權穩定論的興起
      一、資本主義的第二個黃金時期
      二、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的危機
    第二節  霸權穩定論的基本觀點
      一、理解霸權的三種模式
      二、霸權和國際體系的穩定
      三、霸權周期和國際體系的變革
    第三節  霸權穩定論的影響和局限性
      一、霸權穩定論的影響
      二、霸權穩定論的局限性
      三、霸權秩序論
  第四章  國家主義理論:國家利益、權力結構與對外經濟政策
    第一節  國家主義理論的復興
      一、日本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興起
      二、美國帶頭推行新貿易保護主義
      三、歐洲區域一體化的深化

    第二節  國家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
      一、國家權力與跨國經濟關係
      二、國內政治結構、國際力量與對外經濟政策
      三、國家利益與外交政策
    第三節  國家主義理論的貢獻及面臨的挑戰
      一、國家主義理論的貢獻
      二、國家主義理論面臨的挑戰
  第五章  依附理論:核心與邊緣
    第一節  依附理論的興起
      一、現代化理論的崛起
      二、現代化理論面臨的困境
      三、依附理論的興起
    第二節  依附理論的基本觀點
      一、依附的定義和形式
      二、中心-外圍的結構
      三、外圍社會的一般形態及其發展
    第三節  依附理論的貢獻和爭論
      一、依附理論的貢獻
      二、依附理論的爭論
  第六章  世界體系理論:世界經濟、歷史體系與文明
    第一節  世界體系理論的興起
      一、世界體系理論的社會現實起源
      二、世界體系理論的學術思想起源
      三、世界體系理論的分析方法起源
    第二節  世界體系理論的基本觀點
      一、單一的世界經濟
      二、多重國家體系
      三、作為一種文明的世界體系
    第三節  世界體系理論的影響及其爭論
      一、世界體系理論的影響
      二、世界體系理論的爭論
  第七章  全球化與國際政治經濟學:超越範式之爭
    第一節  國際關係理論論戰與國際政治經濟學
      一、自由主義挑戰古典現實主義
      二、新自由主義/自由制度主義與新現實主義的論戰
      三、理性主義與建構主義的論戰
      四、國際政治經濟學:美國學派、英國學派、批判理論,還是其他?
    第二節  國內政治與全球政治經濟:政策偏好與制度選擇
      一、以體係為中心的研究路徑
      二、以國家為中心的研究路徑
      三、以社會為中心的研究路徑
      四、以行業間生產要素流動為中心的研究路徑
    第三節  國際體系:機制/制度設計與戰略選擇
      一、國際體系面臨的困境:共同利益困境和共同失利困境
      二、理性選擇、機制/制度與國際合作
      三、制度設計、戰略互動與博弈論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實證分析
  第八章  國際貿易的政治學
    第一節  貿易政治學的核心議題:政治聯盟、對外貿易政策與全球貿易機制
      一、貿易與政治聯盟

      二、國內政治過程與對外貿易政策
      三、貿易政策的外部性與國際機制
    第二節  關於國際貿易的三種傳統範式及其困境
      一、自由主義的國際貿易理論
      二、現實主義的國際貿易理論
      三、結構主義的國際貿易理論
      四、傳統範式的困境
    第三節  新政治經濟學:政府偏好與對外貿易政策
      一、國內政治聯盟:階級聯盟與行業聯盟
      二、國家與產業政策:幼稚工業保護與戰略性貿易
    第四節  全球貿易制度安排:從GATT到WTO
      一、自由貿易與貿易保護之爭(1860-1945)
      二、捍衛自由貿易的臨時性協定:GATT(1947-1994)
      三、全球貿易制度:WTO(1995年至今)
  第九章  國際貨幣和金融的政治學
    第一節  國際貨幣和金融政治學的核心議題:匯率制度選擇和國際貨幣體系
      一、貨幣及貨幣的政治職能
      二、匯率及匯率政治三難
      三、國際貨幣體系及其治理
    第二節  匯率制度選擇的三種解釋模式
      一、霸權國家偏好
      二、國內社會利益集團
      三、國內政治制度
    第三節  匯率政策與國際貨幣體系
      一、國際貨幣體系:演進與困惑
      二、地區貨幣合作:最優貨幣區理論及歐元的誕生
    第四節  金融危機與國際貨幣體系
      一、全球金融危機
      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
      三、建立新的國際金融體系
  第十章  跨國公司、國家與全球價值鏈
    第一節  直接投資政治學的研究議題:直接投資、國內政治與國際機制
      一、跨國投資:直接投資與間接投資
      二、跨國公司與國際機制
      三、跨國公司與國內政治
    第二節  直接投資的政治經濟學:三種理論模式及其超越
      一、自由主義的分析模式
      二、激進學派的研究路徑
      三、國家主義的研究路徑
      四、超越傳統的理論範式
    第三節  跨國公司與國際投資協定
      一、跨國公司與世界經濟的結構變革
      二、跨國公司:作為一個獨立的行為體
      三、跨國公司與國際投資協定
    第四節  跨國公司與國內政治
      一、跨國公司與國家
      二、對外直接投資的流出與母國國內政治
      三、外國直接投資的流入與東道國國內政治
  第十一章  經濟發展、國家與全球化
    第一節  發展/轉型政治學的核心議題:經濟發展/轉型、國家與全球化

      一、經濟增長與發展
      二、經濟轉型與轉型國家
      三、發展/轉型的政治經濟學
    第二節  發展經濟學:理論進展及其挑戰
      一、線性階段經濟增長理論
      二、新古典結構變動理論
      三、國際依附理論
      四、爭論中的「發展型國家」模式
    第三節  轉型的政治經濟學:兩種模式及其爭論
      一、轉型的政治經濟學:規範性研究與實證性研究
      二、大爆炸模式與漸進主義模式
      三、制度變革、市場經濟與全球化
  第十二章  地區主義的政治經濟學
    第一節  地區主義研究:從理性主義走向建構主義
      一、國際制度研究方法
      二、大國關係和國內政治研究方法
      三、建構主義:地區主義研究的另一種方法
    第二節  競相走向地區合作:歐洲一體化與亞太區域化
      一、歐洲一體化與歐洲聯盟
      二、亞太區域化與開放的地區主義
    第三節  亞洲區域合作:四種相互競爭的區域合作觀念
      一、雁行發展模式
      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
      三、勢力均衡論和大國協調論
      四、東盟方式
    第四節  區域合作的亞洲方式:合理性及其局限性
      一、區域合作的亞洲方式的合理性
      二、區域合作的亞洲方式的局限性
結語  理解中國道路:國家戰略目標、制度調整與國際力量
    第一節  關於中國轉型的兩種不同理論解釋
      一、趨同論
      二、實驗說
    第二節  國家戰略目標、國內約束與制度調整
      一、中央和地方的關係
      二、政府和企業的關係
      三、富裕和貧窮的關係
    第三節  國際資本、商業網路、工業生產周期與制度調整
      一、直接投資與貿易
      二、海外華人商業網路
      三、國際工業生產周期
    第四節  作為一種制度創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主要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