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省域國土空間主體功能區建設研究

  • 作者:劉傳明|責編:夏莉莉//陳淑
  • 出版社:東南大學
  • ISBN:9787576602739
  • 出版日期:2022/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33
人民幣:RMB 7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基於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實施需要,聚焦省域國土空間治理與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性工作——主體功能區建設開展研究。從主體功能區建設的時代背景和內涵、基礎理論與模型構建、主體功能區劃與空間區劃、主體功能區規劃與空間規劃體系變革、主體功能區建設區域政策體系和實施成效監測評估等方面,對省域主體功能區建設進行全過程系統性研究。全書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體現了多學科交叉融合特點,可為主體功能區建設和國土空間規劃提供決策和研究參考。

作者介紹
劉傳明|責編:夏莉莉//陳淑
    劉傳明,男,1979年生,理學博士,淮陰師範學院副教授,國家城鄉規劃師。兼任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理事、江蘇省地理學會常務理事、淮安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入選江蘇高校「青藍工程」青年骨幹教師、江蘇省「科技副總」和淮安市533英才計劃拔尖人才培養對象,獲評「淮安社科人物」榮譽稱號。長期從事區域發展與城鄉規劃研究。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10余項國家區域規劃、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市縣城鄉規劃和發展規劃編製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哲學人文社會科學、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江蘇省社科應用精品工程項目3項,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項。在《地理研究》《城市規劃》《經濟地理》《自然資源學報》《規劃師》《地域研究與開發》等期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30余篇,參與出版專著2部,獲得省部級獎勵3項。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主體功能區戰略的提出與推進脈絡
  1.2  概念辨析與界定
    1.2.1  主體功能區、功能區域、功能區
    1.2.2  主體功能區、標準區域與問題區域
    1.2.3  主體功能區類型與內涵
    1.2.4  主體功能區劃、主體功能區規劃、主體功能區建設、主體功能區戰略
  1.3  研究內容與本書框架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國內外研究進展
  2.1  國外研究
    2.1.1  歐洲空間發展展望
    2.1.2  歐洲空間規劃研究項目
    2.1.3  空間規劃實踐
    2.1.4  標準區域劃分
    2.1.5  問題區域識別
    2.1.6  國外研究對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借鑒意義
  2.2  國內研究
    2.2.1  主體功能區建設理論認知
    2.2.2  主體功能區劃
    2.2.3  主體功能區規劃
    2.2.4  主體功能區實施政策
    2.2.5  主體功能區實施效果
  2.3  研究評述
第3章  相關理論基礎
  3.1  人地關係地域系統理論
  3.2  地域功能理論
  3.3  區域分工理論
    3.3.1  成本學說
    3.3.2  要素稟賦學說
    3.3.3  新貿易理論
    3.3.4  競爭優勢理論
  3.4  區域空間結構理論
    3.4.1  區域空間結構理論內涵
    3.4.2  極核式空間結構
    3.4.3  點軸式空間結構
    3.4.4  雙核結構
    3.4.5  核心-邊緣結構
  3.5  區域空間管治理論
  3.6  可持續發展理論
  3.7  生態產品價值理論
第4章  理論模型構建:空間供需模型
  4.1  空間結構組成與空間類型劃分
    4.1.1  區域的空間尺度
    4.1.2  空間結構內涵及要素構成
    4.1.3  空間類型劃分
  4.2  空間需求多樣性與空間需求模型
    4.2.1  空間需求多樣性
    4.2.2  空間需求模型
  4.3  空間稀缺性與空間供給模型

    4.3.1  空間稀缺性
    4.3.2  空間供給模型
  4.4  空間供需分析與空間結構狀態判斷
    4.4.1  空間供需靜態分析
    4.4.2  空間供需動態分析
  4.5  空間結構優化途徑選擇
    4.5.1  宏觀途徑:主體功能區建設
    4.5.2  中微觀途徑:具體功能區建設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空間區劃與主體功能區劃
  5.1  空間區劃
    5.1.1  區劃概念與中國區劃現狀
    5.1.2  區劃類型劃分
    5.1.3  區劃理論體系構成
  5.2  主體功能區劃與相關區劃比較
    5.2.1  主體功能區劃與經濟區劃
    5.2.2  主體功能區劃與生態功能區劃
    5.2.3  主體功能區劃、區域開發管制區劃與土地用途管制區劃
    5.2.4  主體功能區劃與國土綜合整治區劃
  5.3  主體功能區類型
    5.3.1  主體功能區類型劃分
    5.3.2  主體功能區內在聯繫
  5.4  可達性與區域經濟發展關係
    5.4.1  可達性與縣域經濟發展關係的靜態分析
    5.4.2  可達性與城市經濟耦合協調性動態變化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省域主體功能區劃方法與應用
  6.1  區劃原則
    6.1.1  以人為本與尊重自然相結合
    6.1.2  有序開發與整治保護相結合
    6.1.3  現狀分析與遠景發展相結合
    6.1.4  科學合理與可操作性相結合
    6.1.5  區域協調與內部均質相結合
  6.2  區劃思路與區劃流程
  6.3  區劃單元
  6.4  區劃指標體系
    6.4.1  資源環境承載力指標項
    6.4.2  現有開發密度指標項
    6.4.3  未來發展潛力指標項
  6.5  區劃技術方法群
    6.5.1  指標權重賦值方法
    6.5.2  指標項指數合成方法
    6.5.3  區域類型劃分方法
    6.5.4  區劃方案集成方法
  6.6  省域主體功能區劃實證:以湖北省為例
    6.6.1  湖北省情概述
    6.6.2  湖北省主體功能區劃指標體系
    6.6.3  湖北省主體功能區劃方法步驟
    6.6.4  區劃方案生成
  6.7  本章小結

第7章  主體功能區規劃與空間規劃體系變革
    7.l主體功能區規劃之前的區域規劃體系
    7.1.1  區域規劃與區域規劃體系
    7.l.2主體功能區規劃之前的區域規劃體系與問題診斷
  7.2  主體功能區規劃實施期間的空間規劃體系
    7.2.1  空間規劃體系框架
    7.2.2  不同空間層次的重要規劃及規劃側重點
    7.2.3  主體功能區規劃地位分析:核心規劃
    7.2.4  主體功能區規劃與其他空間規劃關係
  7.3  「多規合一」改革后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7.3.1  「多規合一」改革歷程
    7.3.2  「多規合一」改革前規劃體系存在的問題
    7.3.3  「多規合?」改革前規劃體系存在問題的成因剖析
    7.3.4  改繭后的硼行密問}Ⅲ制秣互嬸加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多規合一」改革前的省域主體功能區規劃
  8.1  規劃編製理念與方法
    8.1.1  傳統區域規劃理念與方法的新發展
    8.1.2  主體功能區規劃目標分析
    8.1.3  省域主體功能區規劃理念與方法選擇
  8.2  規劃編製程序
    8.2.1  傳統區域規劃編製程序
    8.2.2  當代區域規劃編製程序的創新
    8.2.3  省域主體功能區規劃編製程序
  8.3  規劃內容框架
    8.3.1  傳統區域規劃內容框架
    8.3.2  當代區域規劃內容革新
    8.3.3  省域主體功能區規劃內容框架
  8.4  本章小結
第9章  主體功能區建設的政策體系構建
  9.1  財政政策
    9.1.1  建立完善省級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9.1.2  建立完善直通縣的橫向對口幫扶制度
    9.1.3  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
  9.2  投資政策
    9.2.1  出台分主體功能區的政府重點投資目錄
    9.2.2  加大政府對農業和生態環境項目的投資力度
    9.2.3  引導社會資本對不同主體功能區的合理投資
  9.3  產業政策
    9.3.1  調整完善產業分類指導目錄
    9.3.2  嚴格市場准人標準和建立產業退出機制
  9.4  土地政策
    9.4.1  實行差別化的土地利用政策
    9.4.2  實行城鄉建設用地增加掛鉤和人地掛鉤政策
    9.4.3  堅持用地結構調整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導向
    9.4.4  改革完善土地供應管理制度
  9.5  人口政策
    9.5.1  實施差異化的人口遷移政策
    9.5.2  實施積極的人口增長和配套政策
  9.6  雙碳政策

    9.6.1  實行適度區別的環境標準
    9.6.2  建立完善的碳核算標準體系
    9.6.3  建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9.7  本章小結
第10章  主體功能區建設監測評估
  10.1  監測評估內涵與意義
    10.1.1  監測評估內涵
    10.1.2  監測評估意義
  10.2  監測評估類型與內容
  10.3  監測評估依據
  10.4  監測評估單元與數據來源
    10.4.1  監測評估單元選擇
    10.4.2  監測評估數據來源
  10.5  監測評估指標體系與指標演算法
    10.5.1  監測評估指標選取原則
    10.5.2  基礎監測評估指標體系與指標演算法
    10.5.3  專項監測評估指標體系與指標演算法
    10.5.4  總體績效監測評估指標體系與指標演算法
  10.6  監測評估方法
    10.6.1  基礎與專項監測評估方法
    10.6.2  總體績效監測評估方法
  10.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