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風險績效多維影響的理論與對策研究

  • 作者:劉孟飛|責編:程雲琦
  • 出版社:上海遠東
  • ISBN:9787547618363
  • 出版日期:2022/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92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近年來,金融科技(FinTech)因其具有易合規、高創新、上規模、輕資產等優勢,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蓬勃發展。目前,金融業已全面進入金融科技時代,正在向網路化、數字化、移動化、智能化發展。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傳統金融領域被廣泛應用,科技與金融業的深度融合促使金融邊界逐漸模糊,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變金融生態,重塑金融格局。然而,科技的發展也是一把「雙刃劍」,金融創新的歷史上,充滿了早期繁榮但最終導致嚴重經濟危機的先例。本書在相關文獻綜述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金融科技發展對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系統性風險以及盈利能力與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等績效表現指標多維度影響的整合性研究分析框架,並依此框架對中國商業銀行與金融科技融合發展的戰略路徑方向選擇以及金融科技監管對策等議題進行了探討。

作者介紹
劉孟飛|責編:程雲琦
    劉孟飛,男,湖南省新邵縣人,經濟學博士、博士后,陝西師範大學國際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金融機構公司治理、金融科技創新與風險管理等。近年來,在《金融研究》《經濟管理》《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等期刊公開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新華文摘》編目輯覽收錄1篇,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2篇,單篇論文他引最高450余次。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高校產學研創新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等省部級以上項目10余項。先後獲得陝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光華獎學金等多項獎勵。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一、國際背景
    二、國內背景
  第二節  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現實意義
    三、政策意義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內容與基本觀點
    一、研究內容
    二、基本觀點
  第五節  研究的技術路線
  第六節  主要創新點
第二章  相關文獻綜述
  第一節  金融科技的概念內涵與技術特點
    一、金融科技的概念內涵
    二、金融科技指數的測度
    三、金融科技的技術特點
  第二節  金融科技潛在風險的相關研究
    一、潛在的傳統金融風險
    二、潛在的技術風險
    三、經營管理風險
    四、金融科技的風險傳染效應
    五、潛在的系統性風險
    六、金融科技對系統性風險影響的相關研究
  第三節  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績效影響的相關研究
    一、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績效影響的理論研究
    二、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
    三、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績效的影響異質性
  第四節  金融科技監管相關研究
    一、金融科技帶來的監管挑戰
    二、金融科技監管實踐措施
  第五節  監管科技相關研究
    一、監管科技的本質內涵與發展歷程
    二、監管科技的內容構成與應用場景
    三、監管科技創新的驅動因素
    四、監管科技創新的國際經驗
    五、監管科技創新的國內實踐
  第六節  現有研究評價
第三章  理論分析與研究命題
  第一節  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影響的理論分析
    一、理論基礎
    二、影響機制
    三、研究命題
  第二節  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系統性風險影響的理論分析
    一、理論基礎
    二、影響機制
    三、研究命題
  第三節  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的理論分析

    一、理論基礎
    二、數理模型與研究命題
  第四節  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影響的理論分析
    一、作用機理
    二、研究命題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金融科技指數、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與系統性風險的測算
  第一節  金融科技指數的測算
    一、金融科技指數的測算方法
    二、金融科技指數的測算結果
  第二節  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指數的測算
    一、雙指數市場模型計量原理
    二、數據說明與描述性統計
    三、雙指數市場模型計量結果
  第三節  商業銀行系統性風險的測度:CoVaR方法
    一、CoVaR的計量原理
    二、數據來源與描述性統計
    三、各銀行的系統性風險貢獻值(ΔCoVaR)計量結果與分析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影響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研究設計
    一、變數選取
    二、研究樣本與數據來源
    三、計量模型設計
  第二節  基礎模型回歸結果與分析
    一、相關性分析
    二、描述性統計
    三、基準模型回歸結果
    四、基準模型的穩健性檢驗
    五、進一步的討論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系統性風險影響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研究設計
    一、變數選取與數據來源
    二、計量模型設計
  第二節  基準回歸結果
  第三節  基準結果的穩健性檢驗
    一、採用系統GMM估計
    二、考慮系統性風險的動態效應
    三、其他穩健性檢驗
  第四節  進一步的研究
    一、影響機制檢驗
    二、異質性影響分析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研究設計
    一、變數選取與數據來源
    二、計量模型設計
  第二節  基準模型回歸結果與分析
    一、基準模型回歸結果

    二、穩健性檢驗
    三、進一步的討論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銀行全要素生產率指數的測算方法
    一、DEA模型
    二、無導向DEA模型
    三、Malmquist生產率指數(MPI)及其分解
    四、無導向DEA-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指數模型
    五、投入產出指標選取與定義
  第二節  全要素生產率測算結果
    一、分年度我國銀行業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情況
    二、各商業銀行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情況
  第三節  計量模型變數選取與數據來源
    一、被解釋變數:銀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
    二、解釋變數:金融科技發展指數(Fintech)
    三、控制變數
    四、數據來源
  第四節  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影響的回歸分析
    一、計量模型設計
    二、變數相關性與平穩性檢驗
    三、基準模型回歸結果與分析
    四、基準模型的穩健性檢驗
    五、異質性影響分析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九章  商業銀行與金融科技融合發展對策
  第一節  商業銀行轉型發展對策
    一、積極融入金融科技發展大潮,明確金融科技融合發展戰略
    二、持續加大資源投入,全面實施金融科技發展戰略布局
    三、提高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力度,加強金融體系產業鏈延伸
    四、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金融科技專業人才儲備
  第二節  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對策
    一、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二、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強化綜合能力培養
    三、重構課程內容體系,實現知識交叉融合
    四、加強校企深度合作,構建協同育人平台
    五、提高師資團隊素養,打造專業教學團隊
  第三節  金融科技監管對策
    一、主動性、穿透式監管:監管理念的變革
    二、監管框架:推動協同監管體系框架建設
    三、監管沙盒:監管機制的創新
    四、監管科技:監管工具的優化
    五、限制傳染:遏制系統性風險的爆發
    六、自我監管:加強市場參與主體的自律行為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十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  主要結論
  第二節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26家銀行分位數回歸結果(1%)
  附錄2  26家銀行分位數回歸結果(5%)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