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對話鄉建人(鄉建理想國的真實之旅)

  • 作者:何慧麗//許函誠//王思賢|編者:溫鐵軍|責編:吳曉月
  • 出版社:東方
  • ISBN:9787520729932
  • 出版日期:2023/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38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2005年,國家層面開啟新農村建設,從那時起,中國鄉村發展便進入百年來前所未有的新階段。而幾乎與此同時,「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教授也帶領著一批當代知識分子和志願者躬耕于鄉野,在主動實踐中接續了民間傳承百年的新鄉村建設。本書即由溫鐵軍教授擔綱策劃和主編,中國農業大學何慧麗教授師生共同調研和主筆,對長達20年的當代鄉建經驗做了深入的總結和提煉。
    為完成本書,何慧麗教授帶領學生走出高校「象牙塔」,走進鄉建「理想國」,在鄉村建設的一線,與16位鄉建骨幹展開了一系列深刻的真實對話。談話內容既涉及百年前鄉建先輩的篳路藍縷,也有當代鄉建者的前仆後繼;既展現了不同區域的鄉土文化,也解釋了不同的資源稟賦對於鄉建行動的走向的決定性作用。本書不僅將20年鄉建過程的真實細節一一呈現,更試圖通過與實踐者的對話找到中國當前鄉村建設的行動方向,為更多有志於鄉建的讀者提供一些真實的經驗,以便後來人在參與鄉建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尋找到一些有依據的參考。

作者介紹
何慧麗//許函誠//王思賢|編者:溫鐵軍|責編:吳曉月

目錄
第一章  望首都:北京的跨界人與他們的鄉建事業
  引語
  一、從小毛驢到愛故鄉,再到國仁——年輕人與黃志友的對話
    (一)鄉村建設的初心來自故鄉和親人
    (二)理想青年的知識田野:求學西北、保水治沙、熱衷社團
    (三)全球化問題的地方化化解:從生態化CSA到愛故鄉行動
    (四)社會力量與政府的緊密協作:以國仁來鏈接各方力量
    (五)年輕人要抓住機遇到鄉村成才和創業
  二、博士「海歸」農民的理想與實踐——年輕人與石嫣的對話
    (一)種地是心的修行:在偶然與巧合中走向農業
    (二)分享收穫:農場的管理與魅力
    (三)道阻且長:不同階段總有不同挑戰
    (四)推動改變發生:鄉村建設不等於建設鄉村
  三、樂和不是夢——年輕人與廖曉義的對話
    (一)樂和夢的追尋和叩問
    (二)從西方哲學到中國傳統文化:廖曉義女士的環保之路
    (三)樂和試驗的實踐形式:植于社區的學習方案
    (四)樂和家園的「三院六藝」
    (五)樂和不是夢
第二章  來河南:黃河邊的農業生態化與農民組織化
  引語
  一、小農戶的生態化農業探索——年輕人與趙澤民的對話
    (一)堅守在農村:「沒有農村就沒有生活」
    (二)走上生態農業的道路:「以不變應萬變,以變而應萬變」
    (三)土地生產大學問:「土壤改良是一方面,更需要改良的是人心」
    (四)文化組織靈魂:「行有不得,反求諸已;由內及外,推己及人」
  二、從村支書到引領生態合作事業的新農人——年輕人與張硯斌的對話
    (一)走上合作之路:年富力強的書記改變貧弱的村莊
    (二)自下而上的城鄉互動嘗試:在千錘百煉中屹立
    (三)三位一體的縣級聯社:生產服務、內置金融與統購統銷的
    成功實踐
    (四)鄉村建設的想象力:文化搭台引導農民「唱戲」
  三、在黃河灘內搞有機農業的日本老人——年輕人與川崎廣人的對話
    (一)隻身跨越千里奔赴中國:「這裡是我實現理想和抱負的地方」
    (二)堅定地選擇有機道路:「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可持續社會」
    (三)日本有機農業的發端與發展實踐:政府支持下的農協生協與全球化挑戰下的新型農民
    (四)在中國推廣有機農業:「不要讓讀書優秀的人不做農業,做農業的人卻看不懂中文」
第三章  探山西:三親教育、大學生返鄉與鄉村復興
  引語
  一、從生態文明到三親教育的鄉村復興夢——年輕人與張孝德的對話
    (一)童年鄉村生活奠定了一生的思想基礎
    (二)青年時期的參軍經歷與大學生活
    (三)「棄官從學」與《文明的輪迴》背後的故事
    (四)重新撿起生態文明的研究,發起鄉村文明論壇
    (五)宏觀與微觀的結合:三親教育的誕生與發展
  二、蒲韓鄉村社區的大學生新農人——年輕人與梁少雄的對話
    (一)家、社團、梁中心——走向鄉建
    (二)青年教育是重要工作,振興生活方式是核心
    (三)放下「光環」與「悲情」
    (四)鄉建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

第四章  奔西北:流動的文藝鄉建與職業化鄉建
  引語
  一、歌唱村莊的文藝鄉建——年輕人與孫恆的對話
    (一)從「為打工」到「為工人」的歷程
    (二)從「城邊村」走向「鄉野間」的過程
    (三)文化鄉建長征的盡頭是精神文化與家園
    (四)要建設一個「待得下的城市」與「回得去的鄉村」
  二、職業化鄉建探路者——年輕人與李昌平的對話
    (一)一位年輕的鄉黨委書記要上書「為農民說話」,為啥?
    (二)助人互助,互助助人:農民主體性與獲得感建設
    (三)四權統一的村社共同體與鄉村內置金融
    (四)倒逼農民進城與就地活化資源:兩條城鎮化建設路徑
    (五)鄉建職業化:「一心一意賺政府的錢,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
第五章  訪華東:生態農業、農民組織化和文化賦能
  引語
  一、生態農業是一種認識並改造世界的方法——年輕人與蔣高明的對話
    (一)做生態研究的理論品質就是實事求是:「我從小就不會說謊」
    (二)生態農業的理論破局
    (三)生態農業的實踐與推廣
    (四)生態農業的有效組織模式還是家庭
    (五)學術研究要主動適應農業的生態化變革
  二、讓農民活得有尊嚴、有幸福感——年輕人與楊雲標的對話
    (一)偶然回鄉后就沒再離開
    (二)積極轉型:從維權走向鄉建
    (三)讓父老鄉親活得有微笑、有尊嚴
    (四)變農村的劣勢為優勢:鄉村建設的四個中心設想
    (五)鄉建五行說: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三、文化傳播何以賦能鄉村振興——年輕人與趙月枝的對話
    (一)緣起縉雲鄉土:一份鄉愁的思與行
    (二)以鄉村作為方法:關於鄉村「主體性」的思考
    (三)「縉雲燒餅」與「村晚」:實踐中的鄉村「主體性」
    (四)從河陽到未來:新地球村與「後浪」
第六章  赴華南:城鄉融合的可持續生活樣態
  引語
  一、闖盪北京探新路,再回閩南建鄉村——年輕人與邱建生的對話
    (一)我的母親,我的家鄉,我的農村
    (二)五個節點的轉變,鄉建20年的一路探尋
    (三)「在地化知識」:應對西方一統天下的一種話語性力量
    (四)兩代人對鄉建力量的摸索:「是建設鄉村,更是喚醒人本身」
  二、從百年鄉建的文化研究到屏南的鄉村振興試驗——年輕人與潘家恩的對話
    (一)走出「象牙塔」,跨進「泥巴牆」
    (二)鄉建學術化,學術鄉建化
    (三)跳出鄉建看鄉建
    (四)「回嵌鄉土」與反哺家鄉
  三、鏈接城鄉的社會企業家是如何煉成的——年輕人與郝冠輝的對話
    (一)青年時的思索:將鄉村建設成安居樂業的家園
    (二)理論引導實踐:由學生到企業家的轉變
    (三)沃土工坊與它的服務對象:生產者、消費者及自身員工
    (四)生態農業的內核:擁抱一種生活方式
第七章  回歸與超越:返京后的討論、交流和升華

  引語
  (一)從當代高校青年的視角,來看對資深鄉建人的基本印象
  (二)鄉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三)高校青年們對話鄉建人,是其學習做人、做事和做學問的過程
  (四)社會學作為工具的有效性及學生作為高校主體的反思
  (五)何謂對話:率性而為、求同存異、真切共情
後記
附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