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貨幣文化史(Ⅲ文藝復興時期假幣盛行與信任危機)(精)

  • 作者:編者:(美)比爾·莫勒|責編:戴錚|譯者:于萍
  • 出版社:文匯
  • ISBN:9787549638000
  • 出版日期:2022/08/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75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講述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貨幣的思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16世紀中葉,英格蘭及愛爾蘭國王亨利八世(Henry Ⅷ)為增加王室財政收入,帶頭貶低鑄幣價值,偽幣由此開始泛濫。當被切割過、被摻了假的硬幣大肆流通,貨幣的內在價值隨之觸發了新的爭論與質疑。這一時期,英國處於長期內戰。鑄幣師將更多精力放在銀行業務上。他們接受客戶存款、同時借出、放貸。於是,票據應運而生,繼而支票、內陸匯票和銀行券開始發行,標志著歐洲紙幣萌芽。

作者介紹
編者:(美)比爾·莫勒|責編:戴錚|譯者:于萍
    比爾·莫勒(Bill Maurer),斯坦福大學人類學博士。美國著名法律與經濟人類學學者,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I)社會科學院院長、人類學和法學教授。他被稱為金融人類學的「元老」,曾任美國政治與法律人類學協會主席,創立了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貨幣技術和金融普惠研究所。     研究領域橫跨貨幣、金融、經濟、法律與人類學,包括加勒比地區離岸金融服務行業、替代貨幣、伊斯蘭金融、移動貨幣、傳統和新興支付技術,以及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和相關區塊鏈技術。

目錄
叢書序言
概述 走近文藝復興時期的貨幣
貨幣及其技術:礦業、冶金、鑄造及非金屬貨幣形式
貨幣及其理念:正義、主權及貨幣作為商品的理念
貨幣、儀式與宗教:上帝的印記及高利貸問題
貨幣與日常生活:名譽、歷史及對非洲東海岸的象徵意義
貨幣、藝術與表現形式:文本、圖像及信息
貨幣及其闡釋:近代早期的兩宗交易
貨幣與時代:鑄幣、主權及想象的流動性
圖表註釋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關於各章作者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