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曾說過,世界金融市場一體化越強,金融知識豐富的人機會越大,而對金融無知的人則越趨於貧困。基本的金融投資知識,對於個人幸福和社會穩定而言,越來越重要。
《金融投資學通識》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金融投資領域的系統性基礎知識。書中沒有複雜枯燥的公式和數學模型,而是通過生活案例、文學典故以及歷史故事,系統介紹了金融體系的三大支柱,即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工具,以及它們的歷史演變,詳述了金融活動中影響資產價格和投資決策的基本因素,同時對投資實踐中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管理的基本策略進行了梳理,既可以讓我們透過金融更好地認識和理解經濟與社會發展,更可以幫助投資者構建科學和系統的投資基礎知識體系,更理性地運用投資工具管理和分散投資風險,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作者介紹
彭興韻|責編:豐虹
彭興韻,金融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債券論壇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曾擔任第一創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主要研究領域為貨幣理論與政策、金融改革與發展、債券市場等。出版有《金融學原理》《金融發展的路徑依賴與金融自由化》等著作,其中《金融學原理》的英文版由World Century Publishing Corporation出版。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金融研究》等期刊和主流財經媒體發表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和評論文章兩百多篇。
目錄
第一篇 金融功能
第一章 讓桌子跳舞:神秘的貨幣
貨幣「印象」
貨幣的職能
貨幣的演化
貨幣制度
貨幣照進現實
第二章 現在與未來的交換:國家興盛的金融密碼
以時間換空間:資源跨期配置
把錢借給那些最有能力的人:資源空間轉移
降低交易費用與提供流動性:金融機構的作用
分擔和轉移風險:金融的重要功能
省去攜帶貨幣的麻煩:支付方式變革
激勵
監督
金融的另一面:貪婪?惡魔?
第二篇 金融支柱
第三章 權力構築者:金融機構
金融百貨公司:商業銀行
風險購買者:保險公司
資本「紅娘」:投資銀行
印鈔者與救火者:央行
第四章 玩的是心跳:金融市場
場內與場外金融市場
證券交易所
貨幣與外匯市場
天使與魔鬼:金融衍生市場
第五章 有憑有據:金融工具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債務工具
企業所有權的證書:股票
收益共享,風險共擔:證券投資基金
風險的買賣:金融衍生工具
第六章 歷史長河:金融何以成長
解除金融的枷鎖:宗教改革
金融離不開產權與制度保護
信息技術革命與金融
貓鼠遊戲——金融如何在監管中發展
總有破繭的慾望:內驅力
第三篇 投資決策
第七章 猩猩 PK「研究猿」:完美市場
新古典經濟學
系統性與非系統性風險
完美市場中的投資組合
預期與金融市場有效性
有效市場假說的前提
市場異常
第八章 投資如選美:行為金融
被帶節奏很危險:背景與框架
過度自信——為什麼要敬畏市場
啟髮式決策——為什麼過去的經驗不靈了
羊群效應——為什麼獨立思考很重要
打醬油的錢絕不用於買醋:心理賬戶
厭惡損失與懊悔
賭場資金與盈虧平衡效應
克服心理偏差
第九章 金融引力:內在價值
人類偉大的發明:複利
內在價值:現金流貼現
股利折現的替代方法
安全邊際與護城河
基於安全邊際的標準:投資與投機
第十章 不耐的代價:利率
儲蓄、投資與利率
貨幣供求與利率
人性不耐與利率
為什麼不同債券的利率懸殊
為什麼長短期利率不同但會同時變動
第十一章 金融實戰:組合管理
資產配置
投資組合策略
第十二章 他山之玉:大師們的投資思想
凱恩斯:動物精神
格雷厄姆:價值投資之父
菲利普·費雪:成長的價值
巴菲特:價值投資之大成
林奇:戰勝華爾街
第四篇 金融風險
第十三章 知面不知心:信息不對稱
無處不在的信息不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