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社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本書闡述了在中國改革過程中,尤其是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后的難點和「卡脖子」問題。
本書從四個方面探討思考中國改革的真命題:
一是制度。當今各國將減稅措施作為國家投資和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利器,中國財稅新政不能照搬西方,減法中要有加法。作者以豐富的實踐,梳理總結新中國70年財政制度建設的經驗教訓,探析制度改革中的短板和瓶頸問題,為使財政真正成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提出進一步改革的方向和路徑。
二是要素。充分推動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數據等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三是戰略。如何集中我國體制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要選擇好戰略路徑,在踐行中國道路中解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重構問題,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雙循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還要運用好戰略性工具,制定有效的財政政策和措施。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①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憑著堅船利炮野蠻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之後的一百多年中,中華民族一直處於落後挨打、內外憂患的悲慘境地,但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並沒有停止對民族獨立與偉大復興的探索。近代以後,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不屈不撓的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勇擔民族復興歷史大任、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百年奮鬥,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開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艱辛與不懈的探索,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到了危亡的時刻,中國人民奮起反抗,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接連而起,各種
四是底線。重點闡釋優化收入分配製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問題,這是實現共同富裕、優化分配製度建設的重中之重。
作者介紹
賈康|責編:譚惠芳
賈康,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中國財政學會顧問。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甘肅、廣西、西藏等地方政府特聘專家、顧問或咨詢委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家行政學院、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評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層次學術帶頭人。多次受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之邀座談經濟工作。擔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財稅體制改革」專題講解人之一。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和中國軟科學大獎獲得者。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曾長期擔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1988年曾入選亨氏基金項目,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2013年主編《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創新》,發起成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任首任院長、首任秘書長)。2015年出版專著《新供給經濟學》,2016年出版《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簡明讀本》、《供給側改革十講》(獲評國家教育培訓精品教材)、《中國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獲2016年度「中國好書」),2017年後出版《大國稅改》、《中國住房制度與房地產稅改革》、《供給側改革主線上的未來財稅》、《構建現代治理基礎:中國財稅改革40年》、《彼岸情懷此岸言:創新發展演講訪談錄》等多部專著和文集。
目錄
前言
全面理解共同富裕
第1章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
1.1 財政作為改革突破口——屢屢選擇財政領域的必然性
1.2 合理分權——處理好中央與地方關係
1.3 財政分配的「不可能三角」與「三元悖論」
第2章 財稅改革的歷史與現狀
2.1 預算改革——從「預算外的預算外資金」談起
2.2 分稅制改革——波瀾壯闊的財稅配套改革
2.3 中國企業的稅費負擔與稅改方向
第3章 財稅改革實踐與「十四五」展望
3.1 稅制國際競爭力分析
3.2 我國主要稅種改革歷程鳥瞰
3.3 我國財稅體制改革展望
3.4 完善財稅體制改革的對策建議
第4章 土地及住房改革
4.1 公有制下土地制度改革難題——打破二元格局
4.2 新時代房地產經濟制度構建——以包容性為核心
第5章 金融與資本改革
5.1 加快金融改革創新,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5.2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八個「勢在必行」
5.3 信用與普惠金融問題
5.4 完善國債發行與管理體系
第6章 勞動力、技術與數據相關問題
6.1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6.2 企業家精神——激活實體企業需重視「關鍵少數」
6.3 技術進步——科研創新基本規律和科研生態的構建
6.4 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轉型
第7章 中國的現代化與趕超戰略
7.1 趕超是后發國家現代化進程中必然的訴求和特徵
7.2 比較優勢理論的局限性
7.3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歷史考驗
7.4 以新經濟引領和支持發展動力的轉換
第8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雙循環」
8.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框架
8.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優化重構
8.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切入點
8.4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路徑
8.5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認識框架
第9章 政策性金融與國企改革
9.1 政策性金融與中國的現代化趕超戰略
9.2 國有企業的歷史站位
9.3 對「國-民」進退關係的認識
9.4 中國國企改革中的突出問題與對策
第10章 三次分配與共同富裕
10.1 馬克思主義關於收入分配的理論要點
10.2 立足現實認識中國收入分配格局
10.3 認識收入領域的三次分配框架
10.4 三次分配製度建設的原則與建議
10.5 鄉村振興的投融資支持與機制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