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十八十九世紀蘇州城的新興工商業團體(精)/論世衡史叢書

  • 作者:邱澎生|責編:葛天//馮珺
  • 出版社:四川人民
  • ISBN:9787220121340
  • 出版日期:2022/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03
人民幣:RMB 7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會館、公所是清代商業城鎮常見商人團體,自1950年代資本主義萌芽討論以來,學者常以歐洲中古史的行會做比附。1980年代學者開始質疑行會比附不僅扭曲明清會館、公所商人團體的性質,也簡化了行會在歐洲史的複雜性。本書選取蘇州現存68個資料較多的工商業會館、公所,既論證十六世紀以後這種商人結社屬於一種綜合自發性、常設性與合法性的新興商人團體,並將其常見經濟功能區別四大類:一,從事批發業的客商,聯合對牙行集體議價、訂定契約或追討欠款;二,領有牙帖的官牙,聯合禁止非法私牙侵奪其中介業務;三,棉布、絲織業包買商人,聯合對抗工匠「齊行叫歇」;四,市場規模較小的手工業老闆,共同協議商品與勞動服務定價,並針對收徒年限等事項制定行規,試圖建立市場進入障礙。將會館、公所比附為行會的看法,只側重在第四類經濟功能,那些市場與資本規模更大的棉布客商組成之會館、公所,其所發揮的第一與第三種經濟功能受到嚴重忽視。應該這麼看:清代蘇州會館、公所的普及,不僅可視為商人共同尋求降低市場經濟衍生種種交易成本的一種集體性結社行動,也反映清政府保障商人財產意願與能力的逐步增強。

作者介紹
邱澎生|責編:葛天//馮珺
    邱澎生,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1996-2018年曾任職于「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與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2002-2003年為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經濟法制與物質文化史,並受到制度經濟史與經濟人類學影響,希望能藉由探究明清市場演化與商業法律等課題,更細緻地理解近代中國歷史變遷及其在全球史的意義。已出版《當法律遇上經濟:明清中國的商業法律》《當經濟遇上法律:明清中國的市場演化》兩書,發表論文三十余篇。

目錄
導 言
第一章  新興工商團體的歷史現象
  第一節  歷史現象的出現
  第二節  歷史現象的特質
第二章  新興工商團體的組織發展
  第一節  組織發展的過程
  第二節  組織發展的原因
第三章  新興工商團體的權力運作
  第一節  權力運作的概況
  第二節  權力運作的檢視
第四章  結論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