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貧困文化博弈(人類文明審視的貧困現象與貧困文化碰撞)

  • 作者:劉燕生|責編:周弘博
  • 出版社:九州
  • ISBN:9787522501734
  • 出版日期:2022/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19
人民幣:RMB 7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貧困文化問題滲透社會的各個層面,關乎每一位社會成員。本書嘗試系統地從文化與歷史實踐的角度,審視並揭示人類社會在防範社會性貧困過程中的社會命題、重要實踐及社會效果。分析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背景下,社會學者、文化精英、世俗政府的領袖們的思想傾向、觀點主張;揭示其貧困文化的深層次博弈與碰撞,展示出關注、研究和解決社會性貧困問題的過程中,其「文化」問題意義非凡。

作者介紹
劉燕生|責編:周弘博
    劉燕生,資深學者。供職於國家社會保障研究機構,專事社會保障基礎理論與管理研究。較早關注了貧困與社會保障有關政府責任、道德風險防控、貧困文化等幾大核心問題。在考察研究美國、德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不同類型的社會保障體制與實踐中,前瞻性地關注了社會保障的電腦管理系統與反欺詐實踐(1993澳大利亞考察),並關注了「按病種定額預付制(DRG)」付費制度及健康維護組織(HMO)醫療保險模式等費用管控手段(1996年美國考察),考察研究了德國的AOK醫療保險反欺詐管控系統(1998年),在國家級重大課題中提出「社會保障的道德風險防控問題」(見《世紀抉擇——中國社會保障構架》一書,2000年出版),考察研究了日本介護保險問題(2001年)等。主要著述:《社會保障的起源、發展和道路選擇》(法律出版社,2001年)和《社會保障的道德風險與負激勵問題》(勞動和社會保障出版社,2009年)等,主編《社會保障事典》(當代中國出版社,1998年)。

目錄
自序
  一、《貧困文化博弈—人類文明審視的貧困現象與貧困文化碰撞》一書的主題
  二、「貧困文化」概念
  三、了解和關注「貧困文化」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四、《貧困》一書的內容構成簡介
第一篇  導論
  一、人類之初和整個中世紀的貧困文化問題
    (一)貧困文化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社會文化內容之一
    (二)人類貧困文化的歷史階段跨越
    (三)貧困仍然是當前全球普遍和棘手的重大挑戰之一
  二、中世紀後期的貧困與貧困文化問題
    (一)工業社會逐步取代農耕文明,貧困文化發生重大變化
    (二)理性、世俗化的貧困文化觀
    (三)《烏托邦》顯現的貧困文化思想
    (四)勞動與貧困的關係發生緊密聯繫是歷史性的進步
  三、當代的反貧困發展目標與貧困文化
    (一)消除貧困也是現代國際社會的重大發展目標
    (二)貧困文化內涵厚重而豐富
  四、有關貧困、貧困文化的相關認知
    (一)貧困成因的兩大思考思路
    (二)20世紀八九十年代前的貧困成因解釋
    (三)20世紀90年代后的貧困成因解釋
    (四)關於貧困和福利的幾個觀點
  五、歷史性地看待貧困、貧困文化的一般性問題
    (一)從田園詩般溫存的前工業時代到工業化時代,社會性貧困問題爆發
    (二)英格蘭民族探索解決社會性貧困的首創性和貧困文化的反覆糾結
    (三)英格蘭早期探索濟貧立法與其貧困文化特徵
    (四)討論貧困文化涉及的基本內容
    (五)不同時期貧困文化的不同內涵與特點
  六、20世紀80年代后,反貧困與其貧困文化的再審視
    (一)更重要的是讓窮人回到工作崗位
    (二)反貧困與收入保障中的普遍擔憂與關注
    (三)核心是負激勵問題
第二篇  世俗政府反貧困的歷史實踐與其貧困文化
  一、都鐸王朝時期開始法制性地治理社會性貧困問題
    (一)治理流民和解決救貧的一切思路、方法都是初創性的和摸索性的
    (二)都鐸王朝時期貧困文化觀的一次飛躍與轉變
  二、英國濟貧立法實踐與貧困文化的階段性特徵
    (一)歷史上的「懲貧」文化印記是英格蘭人內心的痛
    (二)1349—1495年管理流民的立法——英國社會對貧困的初步反應
    (三)1495—1601年——解決社會性貧困問題的充分試驗
    (四)1601—1834年濟貧立法的思路和方向探索
    (五)1834—1908年濟貧立法的思路和方向探索
  三、都鐸王朝和伊麗莎白王朝突出的偏激性的「懲貧」文化
    (一)以亨利七世濟貧法為開端的「懲貧」文化特色
    (二)用「院內救濟」使貧困者懂得勞動,糾正「不願意勞動的行為」
    (三)從「懲貧」轉向「區別對待」,「懲處懶惰」與「幫助弱者」並重
    (四)濟貧立法中的人員分類與其貧困文化
  四、治理社會性貧困的首個全面立法——《伊麗莎白濟貧法》及其貧困文化
    (一)總結和凝練一個世紀的濟貧實踐

    (二)《伊麗莎白濟貧法》的主要思路和制度框架
    (三)凝練和顯示在《伊麗莎白濟貧法》中的貧困文化
    (四)中央集權的資金調度和教區(社區)自治分權的結合是一個創造
    (五)濟貧款項的來源從不自覺到自覺的歷程
  五、不同的濟貧模式與其顯現的貧困文化
    (一)中央政府調控與教區合作濟貧模式
    (二)教會開創醫療救助的實踐
    (三)幾個國家濟貧實踐與貧困文化展示
    (四)德國「宗教濟貧」到「世俗濟貧」轉變的實際意義
    (五)18世紀後期濟貧思路與貧困文化的變化
  六、1832年濟貧法修訂與其貧困文化
    (一)修訂濟貧法是重新審視貧困現象與貧困文化博弈的過程
    (二)英國「懲貧」文化的幾個階段
    (三)1832—1834年濟貧法修訂所展現的貧困文化
    (四)新、舊濟貧法體現的貧困文化差異
    (五)新濟貧法的貧困文化理念仍有重大缺陷
    (六)新濟貧法的貧困文化觀念分析與反思
第三篇  19世紀前後人類文明審視的貧困現象與貧困文化碰撞(上)
  一、19世紀前後眾多思想家、智者關注貧困問題,反貧困與貧困文化思想活躍
    (一)空想社會主義思潮和解決社會性貧困的試驗
    (二)友誼會、共濟會、工會、烏托邦等思潮
    (三)馬克思和恩格斯看待貧困問題
    (四)庇古《福利經濟學》所含貧困文化思想
  二、累積英格蘭民族400年的反貧困思想精華—《少數派報告》
    (一)《少數派報告》顯現了反貧困和公共貧困保護文化的歷史性進步
    (二)公共貧困保護文化激烈碰撞的成果—《少數派報告》與其貧困文化的閃光點
    (三)《少數派報告》展示的全新貧困文化思想、理念
  三、19世紀前後的重要著作、事件及展示的貧困文化
    (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二)政府干預與市場失靈
    (三)政府干預與公共貧困保護
    (四)政府干預與自由放任爭論影響著公共貧困保護的發展方向
第四篇  19世紀前後人類文明審視的貧困現象與貧困文化碰撞(下)
  一、防範社會性貧困手段的成型方案—《貝弗里奇報告》
    (一)《貝弗里奇報告》制度框架、思路與貧困文化概述
    (二)《貝弗里奇報告》展示的公共貧困保護觀點、觀念
    (三)《貝弗里奇報告》告別「懲貧」文化觀,徹底否定濟貧法的幾大缺陷
    (四)《貝弗里奇報告》思路是之後的「福利國家」方案的「預演版」
    (五)《貝弗里奇報告》的不足和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防範社會性貧困的政府形式—「福利國家」及其貧困文化博弈
    (一)「激活」保障目標,防止「福利依賴」是一個重大題目
    (二)尋求福利的恰當平衡
    (三)改革社會福利必然要付出代價
  三、20世紀中後期的貧困文化博弈
    (一)里根、撒切爾的緊縮經濟行動
    (二)維多利亞福利原則與撒切爾改革思想
    (三)馬歇爾的福利權利、自由裁量思想綜述
    (四)《公民權與福利國家的理論基礎:T.H.馬歇爾福利思想綜述》要點展示
    (五)蒂特馬斯的社會福利理論
    (六)阿羅的道德風險防範理論

    (七)普惠性的可持續性與挑戰
    (八)英國社會保障改革綠皮書
    (九)柯林頓的福利改革
第五篇  美國的貧困文化
  一、獨特風格與內涵的美國文化
    (一)高度發達,但貧富差距也很大
    (二)宗教性文化特色突出
    (三)美國文化的源與流
    (四)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突出的文化觀
    (五)美國醫療保險推進顯現的自由主義文化觀
  二、美國獨具特色的貧困文化
    (一)貧困問題突出,解決窮人的問題並不順利
    (二)美國貧困文化的獨特性
    (三)美國的福利保障體系發展大脈絡
    (四)美國公共貧困保護框架構成
    (五)美國貧困文化理念的源與流
    (六)基督教新教理念與其矛盾的貧困文化觀
    (七)美國在貧困問題上的矛盾心理與文化糾結原因
  三、「有勞動能力窮人」的救助與文化糾結
    (一)20世紀30年代前後反貧困的啟示
    (二)20世紀60年代前後反貧困的實踐
    (三)20世紀80年代前後,反貧困難點仍是「有勞動能力的窮人」
    (四)1996年的福利改革——減少依賴性
    (五)「撫養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援助」(AFDC)項目的立與廢中的貧困文化
  四、美國貧困文化顯現的基本價值觀內涵
    (一)觀念上的文化差異
    (二)「自由」的道德準則與文化糾結
    (三)美國式的老年人保障、兒童保護問題
    (四)家庭、婚姻、單親母親與兒童照料福利中的文化問題
    (五)貧困文化的差異性
  五、若干貧困問題管理顯現的貧困文化
    (一)貧困的衡量標準
    (二)貧困原因的文化分析
    (三)負所得稅理論構想
    (四)美國乞討中的文化問題
    (五)美國政府解決窮人居住中的文化問題
第六篇  中國社會保障覆蓋的推進與貧困文化問題
  一、中國政府防範、消除社會性貧困的決心巨大,舉措果斷
  二、中國政府全面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
    (一)以社會保障的形式解決主要社會成員的貧困風險
    (二)社會保障覆蓋迅速擴大
    (三)推進濟困扶貧
  三、中國反貧困戰略需要關注貧困文化的博弈問題
    (一)中國社會保障運行中的貧困文化博弈現象
    (二)防範貧困的負能量、負激勵問題
第七篇  貧困文化博弈問題——需要更多的關注
  一、貧困文化博弈的現實意義重大,需要更多的關注
    (一)貧困文化博弈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貧窮者的思維方式,比貧窮狀態本身更可怕
  二、貧困文化的心理反應複雜、角度多樣,評判不一,甚至大相徑庭

    (一)對社會保障模式的極端評價案例
    (二)從貧困文化角度看幾則小故事
    (三)貧困文化差異和認定窮人的標準
  三、「防止社會性貧困」仍然是一個充滿挑戰性的話題
    (一)從「公共貧困保護目標的確定」,看其展現的貧困文化問題
    (二)對窮人實施外界援助的作用始終存在意見分歧和爭議
    (三)「無條件基本收入」(UBI)實驗的文化分析
    (四)當今之際,當年的「劣等處置原則」實質精神還有意義嗎
    (五)中國在防範社會性貧困的過程中需要關注貧困文化博弈問題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