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零碳金融(碳中和的發展轉型)

  • 作者:王廣宇|責編:龍彬彬//馮英
  • 出版社:中譯
  • ISBN:9787500167570
  • 出版日期:2021/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7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我國確立了「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發展目標,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中的里程碑。作為發展中大國,我國計劃僅用30年的時間減少排放,實現從達峰到中和任重道遠。在這一目標指引下,社會經濟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將發生深刻變革。消費、市場、監管、投資等領域該如何應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部門需要做出哪些改變?《零碳金融》一書嘗試回答這些新問題。
    本書聚焦碳中和實現的金融驅動力和經濟分析,結合金融投資的一線實踐,提出金融支持綠色轉型主要有三個作用域:綠色金融、碳金融以及轉型金融——尤其是後者,在雙碳目標落實中將發揮關鍵作用。本書還對碳金融、碳足跡、碳資產管理、碳交易監管等前沿問題深入分析,提出要完善綠色金融及碳金融體制機制,著重發揮轉型金融在孵化突破技術和驅動產業「轉綠」方面的作用。
    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需要靠政策、市場、技術三者合力完成。本書另外從數字化減排、有為政府以及新實體企業行動等角度,梳理綠色轉型的綜合路徑。現代企業實施「減碳為零」戰略,更多企業家抱著「重做一遍」的精神躬身入局,吸引更多長期金融資本,投向低碳零碳科技,提高能源效率,實現規模化綠色產品和服務,才是全社會實現碳中和願景的通途。

作者介紹
王廣宇|責編:龍彬彬//馮英
    王廣宇,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華軟資本董事長。華軟資本是中國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十強企業。王廣宇先生是著名的投資及金融科技專家,曾參與國家「九五」至「十三五」相關課題研究,出版《先鋒:股權投資在中國》《2049智能崛起》等多部著作;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校董、吉林大學校董,國務院僑辦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目錄
第一章  碳中和金融分析
  一、雙碳目標與新發展框架
    (一)低碳轉型是未來發展路徑
    (二)減排要依靠市場機制
  二、綠色溢價
    (一)平價碳成本
    (二)綠色溢價與碳價
  三、碳產權與外部性
    (一)氣候變化的外部性
    (二)碳產權
    (三)碳配額與碳信用
  四、便利收益
    (一)便利收益與風險溢價
    (二)碳便利收益的期權特性
  五、風險管理
    (一)非市場風險
    (二)市場基礎、運行和濫用風險
第二章  綠色消費與碳足跡
  一、碳足跡與碳信息披露
    (一)碳標籤
    (二)消費源頭減排
    (三)碳信息披露
  二、綠色消費引導綠色供給
    (一)綠色戰略頂層設計
    (二)執行新型消費計劃
    (三)增加創新綠色供給
  三、綠色行為與個人激勵
    (一)觀念機制更新
    (二)環保行為干預
第三章  零碳金融
  一、金融:零碳化調整
    (一)實現碳中和的三大金融域
    (二)發展零碳金融至關重要
  二、氣候金融
    (一)內涵與實踐
    (二)氣候金融體系
  三、權益與包容性金融
    (一)權益金融和投資基金
    (二)普惠與包容性金融
  四、可持續金融
  五、零碳金融應重視發展轉型
    (一)完善綠色標準
    (二)披露環境信息
    (三)激勵低碳投融資
第四章  碳金融
  一、碳排放權交易
    (一)交易標的
    (二)商品與金融屬性
  二、主要規則
    (一)交易制度

    (二)市場主體
  三、碳產品
    (一)碳現貨:新征程
    (二)碳期貨:大未來
    (三)碳金融衍生品
  四、碳基金投資
第五章  綠色金融
  一、綠色信貸
    (一)界定與概述
    (二)綠色信貸制度
    (三)銀行綠色信貸管理
  二、綠色證券
    (一)界定與概述
    (二)制度與指數
    (三)ESG與信息披露
  三、綠色債券
    (一)界定與概述
    (二)標準與實踐
    (三)發行條件與流程
  四、綠色保險
    (一)界定與概述
    (二)制度與實踐
    (三)發展與保障
  五、完善中國綠色金融政策框架
    (一)優化綠色金融標準
    (二)強化能力完善認證
    (三)創新產品鼓勵披露
第六章  轉型投資
  一、能源清潔和可再生
    (一)清潔發電和可再生能源
    (二)生物質開發利用(非電力)
  二、能源密集型製造業
    (一)製造端是主要排放源
    (二)製造業升級與減排
  三、交通和居住產業
    (一)新能源汽車
    (二)節能建築
  四、農業現代化與科技化
    (一)動植物資源與現代育種科技
    (二)農產品與食品安全科技
    (三)農業現代化設施與信息化
    (四)林業科技與森林碳匯
  五、突破性前沿科技
    (一)碳減排技術
    (二)零碳與負碳技術
第七章  有為政府
  一、碳政策組合
  二、碳稅與碳邊境稅
    (一)碳稅的討論
    (二)碳邊境稅與碳泄漏

    (三)碳關稅對中國的挑戰
  三、碳監管
    (一)國外碳市場的監管經驗
    (二)構建公平有效監管體系
    (三)強化市場監管手段
    (四)全程監管:從排放行為到配額交易
  四、完善法制體系
    (一)提高層級配套細則
    (二)完善法制內在邏輯
  五、消除非市場壁壘
    (一)規範各行業減排技術標準
    (二)構建碳排放核查體系
第八章  國際借鑒
  一、美國:自主碳減排交易
  二、歐盟:完備碳市場嘗試
  三、日本:碳排放總量交易
  四、印度:探索碳期貨和碳融資
第九章  數字化減排
  一、數字化浪潮:推動減碳
  二、數字化生活與居民減排
  三、數字化轉型與企業減排
    (一)數字產業發展優先減排
    (二)數字化轉型加速製造業減排
  四、能源互聯網驅動減排
    (一)釋放數字化潛力提效
    (二)能源與工業互聯網脫碳
  五、數字化減排的新空間
    (一)發揮大型科技公司的優勢
    (二)助力城市管理和運行減碳
第十章  新實體企業:重做一遍
  一、實現碳中和,企業是主力軍
    (一)明確雙碳戰略
    (二)培育低碳新模式
    (三)內部碳資產管理
  二、零碳金融:支持新實體
    (一)服務之上更應支持轉型
    (二)傳統金融加速「點綠成金」
  三、企業家精神:實現碳中和的關鍵
  四、應對氣候危機:中國企業在行動
參考文獻
後記
附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